字润人生——记王丕科

涓涓细语

<p> 与王丕科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集安凉水乡风情梨花节活动中偶遇,看见老师正在书法义演,第一个印象儒雅、亲切、有礼,然后匆匆分手,各自忙着。</p><p> 朋友的简单几句的介绍,大概知道些他的人生经历,然后抽得时间细听他的人生故事。</p><p> 人人都说集安出人才,细细翻阅这些人才的经历大都是执着热爱一项自己喜欢的事,达到痴迷,然后就是顺理成章,得心应手的享受着这一爱好的人生境界。</p><p> </p><p> 山东即墨,是王老师的家乡。那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公元前284年~279年战国时期的“火牛阵”就发生在即墨,那是一个以弱胜强的战争史上著名战例 ,他在那里上学了,学习一直都是全公社28个村成绩名列前茅。</p><p> 爷爷秉性耿直,为人慈善,王丕科在爷爷身边看到的,听到的,造就了他的性格色彩,一直到成年人的世界里,都有爷爷为人处世的影响力。从四年级起,学校开始学习大字的课程,由于他学什么就专什么,很是用心,老师很喜欢他,给了他的练字的最初的启蒙,引导开启。山东是文化,武术的大省,王丕科自然受其影响,喜欢上了武术,只要有时间就舞刀弄棍的,他的专心致志的性格做事,让他受益无穷。</p><p> 他小时候就显露出来爱读书的韧劲,正好,邻居有一人家,在旧中国是地主,家里有很多的书,他们之间相处很好,常常借给他书读。那个年代这已经很是一件奢侈的美事了,白天上学,放学回家除了帮助家里做事,一到天黑了,该休息了,一定是手捧书在读的境况,爷爷家不富裕,靠种点地糊口。晚上,点一个小煤油灯看书,那也不是能够尽兴的读,还要顾及油灯的消耗,就是这样的条件,他依然坚持读书练字。</p> <p> 小学期间学的是楷书柳体颜体,从开始懵懵懂懂的学习书法到逐步掌握了基础知识,就放不下了。习武也是深受老师的教诲,以武育德的精髓,不持强凌弱,不斗狠斗勇,为的是强身健体的理念渗透灵魂里。</p><p> 书法的秉笔韵生,舒缓含蓄,气合于心和武术气功同理,王丕科老师同时含有这两样的爱好而浸润,相得益彰,深得功法和书法的浸透,从两个爱好里精彩自己的人生。</p><p> </p><p> </p> <p> 随着上山下乡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接受再教育。他来到了集安台上乡东明六队,在16名知识青年的集体户里担任户长,开始了农村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他在繁忙的劳动中也没放弃练字练功,守着集安的青山绿水,让他的功夫渐长。</p><p> 正值青春年华,思想还是激情澎湃的青年,大家离开了父母,开始了崭新的生活。王丕科处事有方,精明强干,让他担任户长。对集体户管理有序,在当时,像他的集体户的那样从精神上,生活上,纪律上都是搞的有声有色的不多,一年都能杀几头猪改善饮食的事情是别人非常羡慕的,自己种的农作物都能够做到自供自己,深得公社领导的赏识,由于表现的好,处理青年之间的大事小情非常得当,他们的集体户被评为“先进集体户”,县长亲自接见了他,给予鼓励和支持。</p><p> 三个月后,恰逢生产队领导班子改选,他被选为一把手政治队长,后来又被选入大队任团总支书记、民兵连长、公社团委宣传委员。</p><p> 他的工作成绩突出,当时公社党委领导一致很看好他,准备继续培养提拔。二年后,身体状况出了问题,只好回家修养。国家对知识青年的政策有所改变,在农村劳动的青年可以逐渐返城工作了,但是刚刚开始之时能走出来的人受名额的限制,全大队64名知识青年就一个名额,其中有关系的人大有人在,谁走谁不走颇费脑筋,但是,当时的领导都达成一致“让王丕科回城!”</p><p> 就这样的脱颖而出的王丕科老师有了再次的人生选择,他很感谢那些曾经的日月给予的风雨兼程的劳动锻炼的岁月,现在回头看看那一段的人生,很觉得非常珍贵。</p><p> 77年末,他来到青石电厂上班了 ,当时电厂需要无线电报务员,政审和政治要求非常严格 ,委派他去省邮电学院进修一年,回来后去通化地区电信局无线科上班。</p><p> 后来,又回到云峰电厂供应处工作,工作业务繁忙,丢掉了一阵子练习写字。但是喜欢读书学习的兴趣却没有扔掉过,为了让自己增加知识的全面性,他又考入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86年毕业了。获过优秀学员奖,行书作品被展出。97年在吉林省党校学习经济系本科毕业,又一次获得了经济管理证书优秀学员奖。</p><p> 说到他酷爱读书,他的读书是边读书边思考边获取。</p><p> </p> <p> 他的学习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地了,精读深思,《周易》之书就研读了七八年之久。学习《道德经》下了两年的功夫,可见他的精专之劲。他特别喜欢中医学,中医学源于《周易》,一脉相通的知识理论。《黄帝内经》《素问》等书经常手不释卷,一次偶然间发现了一本《道医学》大为惊喜,视为珍宝,虽然钱有些拮据,但是,书的诱惑还是抵挡不住,买回家的欣喜滋味超过了一切。</p><p> 他说:我想学习好书法,第一必须先从理论上弄懂,扎实了基础,时间在他的身上是极其珍贵,就是习练武术,练习书法,读书笔记都安排的合情合理,哪天没有练字都觉得虚度了时光。苦学勤练,柳公玄秘塔就临摹了120遍,为了正确执笔,他手指头老茧去了一层又一层。</p><p> 他敬佩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的做人刚正的骨气,都在了字里行间中体现 出来。受其影响他的性格直率,为人坦诚。</p><p> 学习书法到酷爱书法润泽了他生命里不可替代的状态,书法是艺术是国粹,博大精深,内涵深奥,轻重缓急,柔曼俊秀。当全身心进入书写的境地,沉醉在拙而愈巧,刚而能柔,动上求静,放而不放之妙趣之中,又有着正心灵之情,调节情绪,悠然艺术之出神入化。</p><p> </p> <p> 王丕科老师的性格坚毅,学习书法从师著名前辈,徐树林,姚俊卿,周昔非,王以臣,高新知,曹寿槐等人。</p><p> 学习各种字体,取之精华,学习专精,一丝不苟,深入学习碑帖,广泛从各个朝代的书法大家学习,日见书艺提升。这些年的渐行渐远,他的书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通化长白山碑苑里有他的作品被镂刻,作品被收藏。</p><p> 可以这样说,他每每沉浸在挥洒笔墨之际,这个时候的他全身心地即境修行 ,无我无虑般的游于艺术,抒发性灵。</p><p> 2011年被评为中共集安市委宣传部,集安市文联评为先进文学艺术工作者。</p> <p> 王丕科老师的楷书笔力雄强俊逸,气势庄严,行草凝炼浑厚,巧妙自然。欣赏艺术又享受了宝贵的内涵精深。他的行书筋骨老道,舒展有型,如行云流水般的飘逸。他的艺术涵盖甚多,虚中有实,浅能为深 ,浊能为清,轻中有重,变化皆然,美不胜收。于他生命里的爱好,以字养神,以心为筋骨,真书兼行,草书兼楷的温润之人生。他的作品曾发表于《中国美术》刊物上。几次参加展示有被人偷偷留下,爱不释手的举动。</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天不负有心人,其成就斐然,十七年来,成立的课外书法辅导班教学,培养了数百名书法爱好者,从一笔一划的基础打底,他的学生有的在韩国教学 ,有的在报刊里频频发表作品,也有被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游客收藏。</p><p class="ql-block"> 他是中国书法国粹的传播者,是让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播种者。</p><p class="ql-block"> 他对家乡寄以厚望,希望集安的历史文化被世人皆知,他认为集安变化挺大的,小城精致厚重,他喜欢家乡的山山水水,看不够,爱不尽的深深情怀。</p><p class="ql-block"> 他喜欢家乡的文化、历史、饮食。喜欢家乡的时尚,感怀与家乡风土人情,纯厚朴实。</p><p class="ql-block"> 问及他的经历,他深有体会的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啊!多年来的书法艺术涵养,他颇有感悟,他说:1,欲学书,首先要学着做人。2,因艺术都有追求美的共性 要借鉴和感悟其他姊妹艺术。3,文学哲学几乎是一切艺术的成就土壤。</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这个体会就是来自他的广博爱读书,大量吸取知识营养,才成就了王丕科的人生境界。</p><p class="ql-block"> 谈起他的书行人生,他是默契神会,感触到了书行的妙合天趣,自得其乐。</p><p class="ql-block"> 他说:要想写得隽秀俊逸,就必须有高洁的胸怀,古人云“以德养书”,实乃至理名言。《清》朱和羹《临池心解》里就有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褚外”。故而学书,我以为当以立品为上“夫人灵于万物,心主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p><p class="ql-block"> 深得精髓的王老师,他的岁月,始终与书法相伴,深刻领会,遵循尊道贵德,立品学书的岁月静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