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镇馆之宝

探寻者

<h3>——首都博物馆部分展品<br></h3> <h3>时间:己亥年农历三月初二 地点:首都博物馆<br></h3> <h3>步入大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座三门、四柱、七楼明代牌楼,既高大又宏伟,给参观者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br></h3> <h3>班簋,是北京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是公元前十世纪的文物 班簋是1972年北京市文管处从通县一处即将熔炉的废铜堆中抢出的,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时期的毛伯班,故称“班簋”,曾为乾隆皇帝的爱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宫内,并收录于《西清古鉴》。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造型奇特罕见。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br></h3> <h3>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br></h3> <h3>菩萨高67厘米,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这种姿势的观音一般称为水月观音。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br></h3> <h3>这尊观音菩萨像姿势自然优美,呈现水中月姿造型,故称水月观音。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h3> <h3>  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青花凤首扁壶。 1970年,在元大都遗址上,发现了壶的碎片为48片,修复专家将道银耗时13个月,才恢复了它的本来面貌。在元代制作工艺上,此壶流采用了模制成型,壶柄以双手捏塑成型,壶体为雕镶成型,然后琢成整体。是一件具 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品。<br></h3> <h3>宋 哥窑米色秞八棱贯耳瓶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器物周身布满碎片纹(称"开片"),深层纹路呈紫褐色,浅层纹理呈金黄色,大小纹片相间,深浅两色交织,形成典雅美观的"金丝铁线"纹。<br></h3> <h3>清 乾隆粉彩鸡缸杯</h3> <h3>清乾隆珐琅彩蒜头瓶<br></h3> <h3>唐英亲手制作的笔筒</h3> <h3>太监李连英戴过的扳指<br></h3> <h3>民国三十八年一月一日,叶剑英发佈的第一号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员会佈告》</h3> <h3>清 乾隆影青玲珑碗</h3> <h3>乾隆御笔<br></h3> <h3>清 雍正 斗彩五伦图提梁壶<br></h3> <h3>清和田玉扳指</h3> <h3>清 乾隆粉彩三果纹瓶<br></h3> <h3>清翡翠扳指</h3> <h3>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h3><h3>据说,这对小杯子,在随葬的时候已经就是文物了。墓主人是七岁的小女孩,索额图的掌上明珠。</h3> <h3>北宋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官”字款盖罐。<br></h3> <h3>清 乾隆粉彩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此瓶星当时督陶官唐英和其助手共同研制而成,工艺特殊复杂,华丽精致。底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br></h3> <h3>清 和田玉铭文扳指</h3> <h3>杂项展示</h3> <h3>清 雍正粉彩茶梅纹盘<br></h3> <h3>明 万历五彩花乌纹洗<br></h3> <h3>郎窑红玉壶春瓶</h3> <h3>清 乾隆扎道粉彩瓶</h3> <h3>明 天顺年造民窑青花人物故事大罐 此罐腹部主体纹饰分别为两幅:一副为《踏雪寻梅图》,反映了唐代诗人孟浩然,从灞桥踏雪寻梅归来;另外一幅为《携琴访友图》,描绘的是俞伯牙携琴与好友钟子期相会的故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