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什刹海】是北京城内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于老北京特色的传统风景区,被称为"老北京最美的地方"。</h3> <h3>万宁桥,位于北京地安门外,什刹海附近,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一座桥。</h3> <h3>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原为木桥,元代改为石拱桥,名万宁桥。</h3> <h3>因桥在地安门之北,地安门为皇城的后门,因此称为后门桥。</h3> <h3>在这万宁桥下,伏有六组镇水祥兽,</h3><h3>其样如虎伏地,头有角身有鳞,</h3><h3>样子刚猛威武,是为镇水瑞兽趴蝮。</h3> <h3>趴蝮位于桥边,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造型非常优美,传说它的形象似龙非龙,似虾非虾,平生最喜欢水,伴水而居。</h3> <h3>它爱喜波弄水,长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又名帆蚣,擅水性,喜欢吃水妖,据说是龙王最喜之子。</h3> <h3>火神庙,全称敕建火德真君庙,又俗称什刹海火神庙,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西北侧,什刹海东岸,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宫观。火神庙主要供奉南方火德真君(火神)。在北京众多火神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h3> <h3>游人如织的京城“什刹海”风景区,元代也曾叫做为“积水潭”。</h3><h3>蜚声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积水潭港”遗址就座落在这碧波荡漾的湖畔。</h3><h3></h3> <h3>据史书记载:积水潭是东汉之前古永定河(古称漯水)的主河道之一,东汉以后,水流迁于至蓟城以南,故道里积存的大量高粱河水,慢慢地就形成了大片的湖泊。</h3><h3></h3> <h3>这片湖泊在金代始称为“白莲潭”,元代又改称“海子”、“积水潭”;至明代开始才有“什刹海”之称谓;清代相沿,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又根据地理方位细分称“什刹西海”、“什刹后海”、“什刹前海”和“西小海”。</h3> <h3>千里京杭大运河曾满载着北方煤铁矿石等物产从码头扬帆启航到江南水乡……又把江南的丝绸、布匹、茶叶、稻米等运进京师大都重镇……真可谓是日夜繁忙的一条黄金漕运水道……。</h3> <h3>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h3> <h3>银锭桥</h3><h3>北京什刹海的前海与后海,像一个颀长的葫芦,在其蜂腰部有一座汉白玉小石拱桥,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桥形似元宝,取名“银锭桥”。</h3><h3>这座桥,始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别看银锭桥桥体不大,却是什刹海景区的点睛之笔,有“三绝”著称,即:眺望西山,观赏荷花,品尝烤肉。</h3><h3></h3> <h3>“三绝”之首是眺望西山。人们站在北京城内的任何一块平地上,都看不到郊外的西山。唯独站在与地面等高的银锭桥上,却可引颈西望,领略西山浮烟晴翠的绰约丰姿。这是因为宽阔颀长的后海,构成了一个扇面形的视角,又兼过去新街口一带没有高大建筑,西山便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银锭观山”是旧燕京16景之一。</h3><h3>西山之美,曾使乾隆皇帝吟咏不已。其中一首诗曰:“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精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特别是在雨过天晴的夏日,碧空如洗,放眼西眺,但见西山郁郁葱葱,层峦叠嶂,令人心旷神怡。</h3><h3>“三绝”之雅是观赏荷花。清代竹枝诗吟道:“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在什刹海,每当赤日炎炎的盛夏,正是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竞相吐艳之时。晴日,红荷映霞,灼灼似火;雨天,粉荷银珠,盈盈欲坠;风过,莲蓬摇曳,清香飘溢;其赏心悦目的雅兴,实难以言喻。</h3><h3>远山、近水、荷花,成了生长在什刹海边的明代文人李东阳眼中“城中第一佳山水”。</h3><h3>“三绝”之美是品尝烤肉。“客旅京华,问道季家何处?香浮什刹,引来银锭桥边。”这副对联告诉我们,距银锭桥数十步处,便是百年老字号“烤肉季”。烤肉,这种最早由蒙古族传入北京的珍肴,初始就在露天烧烤,野味十足,不腥不腻。在炙条下燃烧着松木,炙条上翻烤着鲜嫩的羊肉,松烟的香味与羊肉的香味混在一起,四处飘散,使你食欲大增。一手执壶抿酒,一手啖肉,一边观赏桥畔的荷花,体味“炙味香飘清清烟”的美韵和意境。后来这种烤肉的吃法,移到店内,冬夏皆宜,更增加了许多雅兴乐趣。不少文化名人、外国贵宾都曾在这里品尝烤肉,临窗频览,品味民情、民俗、民风、美景、美文。诗人卞之琳有诗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h3> <h3>北京的老字号,不能不提什刹海边上的“烤肉季”。旧时,北京城专卖烤肉的有三大家,即“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现在,只有烤肉宛和烤肉季仍保持着老字号的传统优势,成为驰名中外的北京清真风味特色饭馆。烤肉季是家有170多年店史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经营的烤羊肉久负盛名,有“南宛北季”的口碑。</h3> <h3>什刹海,由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相连的湖泊组成,史称“后三海”。与“前三海(南海、中海、北海)”共同组成北京内城的六海水系。</h3> <h3></h3><h3>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素有“九庵一寺”之说,所以这里也得名为“十刹海”。<br></h3><h3><br></h3> <h3>古时曾是永定河故道,如今水源引自密云水库。什刹海现为开放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北京25片传统风貌保护区中最大的一块,是北京历史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h3> <h3>什刹海的景色四时变化:春日温风拂面,新绿如烟,嫩柳丝丝袅娜;夏季高树鸣蝉,向日红荷,不绝清香如缕;秋时蓝天如洗,风吹碧浪,沿堤万柳泛金;冬天瑞雪飞花,疏林淡淡,素裹银装弥蒙。</h3> <h3>晨霭初起,晚霞渐消,百倾湖光澹荡,半围山色崔巍,朝露沾衣,潭风著面,花光人影,掩映迷离,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矣!</h3> <h3>漪澜丽景永远如歌,恬静抒怀,早在清代就有“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之称,被誉为“城中第一佳山水”...</h3> <h3>醇王府,现在是全国宗教事务局。</h3> <h3>当年醇王府的马厩。</h3> <h3>老北京名人住宅的小胡同。</h3> <h3>什刹海周边的酒吧、咖啡屋。</h3> <h3>去什刹海,匆匆的,在我只是一个浅浅的印象。很想再凑个机会,再走近她亲近她,和她一起享受时光的流淌,细细品读她那绝色的秀美,那湾沧桑岁月积淀的绿,那碧玉般的绿蕴积着的岁月沧桑之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