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的歌,看不明的舞蹈

侗族阿哥

<h3>---------端午节的回眸瞬间</h3><h3>拍照:侗族阿哥</h3><h3>撰文:侗族阿哥</h3><h3>时间:二O一九年六月九日</h3><h3>方式:原创</h3> <h3>  借助网络谈天论地,叙说阿细千古情愁。岁月流逝,年轮变近,山依然是那山,水依然是那水,人已变时已迁,山川之秀和山寨之美将是这里永恒不便的主题。这己是我第二次走进阿细山寨------可邑小镇。只为寻觅山寨欢快舞蹈,聆听悠扬的琴声。</h3> <h3>  在云南红河这片神奇而美丽的红土地,是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彝族、阿细族、哈尼族,这此民族都传承着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文化传统,特别是民族服饰独特绚丽,颜色的搭配与本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精神意念和信仰相得益彰,各种民族服饰图案都包含着神奇的传说色彩……</h3> <h3>  “阿细族”作为舞族的分枝,同属于彝族大家庭的光环下,似火如神,传说也具有多样性,不管怎么传说,但有一点是信守不移的,那就是火能驱赶鬼神和财狼虎豹,保一生平安。所以,阿细人至今依旧保留服饰上绣有火的图案习俗。现如今“阿细人”随着农耕文明的不断进程,在某种程度上依然保留着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但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得到了很好的融合,早已告别祖辈刀耕火种和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过上了居有定所的幸福生活。</h3> <h3>“阿细族”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多彩多姿的民歌就像山间的绵绵不绝的清泉一样甘甜,狂野欢快心舞蹈就像天空行云一般之美。每次听到回味悠扬的“阿细跳月”,那种灵动的节拍与漫舞的身姿,总会舞动宁静的遥远山寨,尤如出落在歌舞海洋中一枝娇艳的山茶花,让你视而心醉。</h3> <h3>  坚守是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新时代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好方式。在历史岁月的长河中,不管经历过多少沧海桑田和岁月的千回百转,对“阿细人”来说,始终流不去的依然是多彩的民族风。这种世代相传心民族风,抚人眉间、荡涤心田,像燃烧的火把经久不熄,备受人们青睐。</h3> <h3>  “阿细跳月”既是一首岁月情歌,也是荏苒时光中一首经久不衰的老歌。不仅仅是因为节奏明快,舞姿粗犷奔放受到阿细人的喜爱;更是由于阿细跳月赋有庆祝丰收、放松心情和青年男女沟通情感的丰富色彩,从而增加了阿细跳月很多诗情画意。我相信阿细跳月,她不仅是一支歌,一曲舞,就像一瓶陈年醇香的老酒,在岁月的变迁中越来越甘甜,其香味一定会四溢所有阿细山寨,更加绽放出绚丽的光彩。</h3> <h3>  可邑小镇真的很美,是一个土居房、青石板和巷子并融的村落,原始和古朴又不失现代文明,尤如镶嵌在山水间的一颗宝石,总是与日月同辉,与岁月同行。白天的嘈杂总归夜间的一方宁静,夏日炎热,在这里一定能得一丝凉爽的慰籍,夜间坐在酒吧门前的巷道里,喝着茶水,看过往行人,不失为放飞心情的好去处,真的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觉。</h3><h3><br></h3> <h3>  此桥名叫“恋爱桥”,位于可邑小镇森林战道的峡谷深处,据我所知这个名字的由来,既无传说,也无典故。只是人为的给它取了个带有诗情画意的名字,然后将两座山头连在一起。不过桥很宏伟,而且也很惊险,没有胆量是不敢从桥面走过。从垮度到高差,就有望而却步的感觉,能从桥上走过绝对是胆量和勇气的一次考量,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完美考验。致于恋爱情结,我想定是一个不完美的结局,因为西山有情,东山不一定有意,两山终究只能是隔河相望,各自润泽着南来北往的游人。</h3> <h3>  有缘总是巧相遇,无缘身边也难寻。我终于体会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真切之意,也相信历史和事物往往就有巧合的时候恒古不变之理。上午姑娘告诉我,在城边有一家饭庄味道不错,朋友带她们来吃过。但是当时是座别人车来,具体位置记不情了,反正在城边。我对她的告白也多想,更不抱以希望。结果在返回时走错了道路,被导航错误的导到了城边的村庄小道上,没想到正好从好吃好寨饭庄经过,姑娘尖叫起来,就是这家餐馆。也许就是缘分吧!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么偏僻的餐馆,来吃饭的人是络绎不绝,当然人家味道不错,而且价格合理,服务的态度有一种回家的温馨,当天正好赶上端午节,人家专门免费送上粽子和祝福。</h3> <h3>  随着时间的变迁,城市的变化总是让人目不暇接,总是一月一个样,一年大变样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弥勒市越来越漂亮,水乡、沙滩和建筑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再见了!弥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