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粮油大院儿

李士霞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因为有事去了一趟光明里居委会。这个地方对于我这个粮油厂门口长大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就在粮油宿舍里面。大院儿东面的老平房早已被拆得所剩无几,在这片空地上又盖起了一排简易的平房,居委会就在这里办公。</p><p class="ql-block"> 在居委会,碰见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同学,办完事我们坐在大院儿里树底下的长椅子上聊了近俩小时。 话题自然是太多啦——说起了我们小时候的趣事儿、说起了看着我们长大的老人们、说起了我们的孩子、也说起了几十年来这里发生的一些变化……然而,在这些话题当中提到最多的,还是我们置身于此的大院儿。因为每一个话题都绕不开它!</p><p class="ql-block"> 大院儿——这个几代“粮油人”住过的地方,留给我们的回忆真的是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提起粮油大院儿,凡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在胡家园一带生活和工作过的人们,几乎是无人不晓。而我们作为粮油厂的子弟,对于“大院儿”就更是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我大概有40多年没有这样近距离地走进曾经那么熟悉的大院儿了。故地重游,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在这里仔细地观察它在几十年里所发生的变化。那种强烈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促使着我快速地在脑海里搜索着关于它的所有记忆,努力地还原着我心中的那个“几十年前的大院儿”……</p><p class="ql-block"> 大院儿,是粮油储炼厂建厂以后盖的第一批职工家属宿舍。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初期,共有三幢两层的筒子楼组成。每一幢楼有两个门栋,这三幢楼的门栋向内“被摆成”一个大n字形,即南面、西面和北面各一幢。再由围墙把它们连接起来(就好像是一个口朝东放置的大簸箕形状),东面留有一个大门口,这样一个大大的院落也就自然形成。</p><p class="ql-block"> 红砖、红瓦、尖顶的楼房,涂着紫红色油漆的木质窗户,使这几幢大楼从外面看起来美观大方,给人一种质朴无华、厚重大气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从大门口走进院子,脚下是一条宽阔平整的用红砖漫起的甬道,并且呈放射线分别向南面、西面和北面延伸至院内6个楼栋的门口。 在甬道之间的空地上还栽了一些树木,夏天干净整洁的院子里绿树成荫,人们在大树下或者阴凉处乘凉、孩子们在那里嬉戏、玩耍,大院儿里温馨祥和,生机一片……</p><p class="ql-block"> 想必是在几十年前,如此漂亮的楼房、如此整齐的院落是很不多见的。所以,因此而得名的“大院儿”也是名符其实的。</p><p class="ql-block"> 尽管后来粮油厂又在大院儿的东面和北面盖了多排平房宿舍,在厂子的周围也早就有散居的土房宿舍。但是“大院儿”这个称呼,一直也是外围人们对“粮油宿舍”或者是“粮油宿舍人们”的一个“代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大院儿”这个名字,一直让我们这些“粮油子弟们”引以为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并没在大院里住过。但是听我妈妈说过,我们家在1955年的时候,曾搬到大院儿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还没有我。</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是粮油厂建厂的初期,许多在周边农村赁房子住的家庭以及刚刚从老家陆续过来的家属被安置在这里。那时候国家实行的是供给制,厂里给每一个搬进楼里的家庭都配置了铺板、铺凳、三屉桌、凳子、煤球等生活必须品。我大姐告诉我,当年我们家就住在北面那一幢楼靠东侧的门栋,二楼左手阳面的第一个房间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对大院儿最早的记忆是在上学之前。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那时的街道工作不像现在由专职的社区管理,而是每个工厂的家属宿舍都有一个自己的居民委员会。粮油宿舍居委会经常组织职工家属在大院儿里开会、学习。我经常跟着我妈妈一起去。</p><p class="ql-block"> 她们开会学习的场景至今我印象很深:大婶大娘们都自带着小板凳,集中地坐在大院儿中间宽敞的甬道上。那时候她们的年龄大都不过三四十岁,有的看起来还更年轻。</p><p class="ql-block"> 开会学习的时候,常常是一个人站在人群中讲话或读书念报,大家一边听着一边低头忙着自己手里的活儿:有纳鞋底儿、绱鞋的、有搓麻绳的,也有人一边拆着两只旧袜筒儿上的线,一边用细细的铁签子在织袜子。这让我很好奇,第一次看见这样织袜子的。还有不少人怀里抱着孩子,有的还正在吃奶……</p><p class="ql-block"> 大人们开会学习,我并不寂寞。因为人群里有不少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孩儿,我们常在一起玩。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有些遗憾,长大以后竟然都不记得她们是谁了?</p><p class="ql-block"> 因为经常跟着大人们开会学习,很自然地记住了一些当时正流行的政治名词儿,比如:文化大革命、学习十六条、打到走资派等等,都是从那里听来的。 </p> <p>  再长大一点,就跟着小伙伴儿们一起去大院儿里面看电影。这大概是我们这一代“粮油孩子们”共同的记忆了!</p><p> 那时候,粮油厂每个星期都在大院儿里放一两场露天电影。这也是“大院儿”在胡家园很有“名气”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是演电影,大院儿里总是聚满了人。周边的人们凡是知道今天演电影的人、能来的差不多就都到了。</p><p> 我们这些“粮油的孩子们”就更甭说了。到了演电影的那一天,总是提前就打听好了电影的名字并且在同学之间互相转告着,那一整天都显得很兴奋,总觉得心里头有一件美事儿。急急忙忙地吃了晚饭,抄起小板凳儿成群结队地就往大院儿里奔——“占地界儿”去!</p><p> 这时的大院儿,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看电影的人们陆陆续续地走进大院儿。片子(幕布)也已经挂好了,中间“最有利的地形”早已坐满了一大片人,几乎全是小孩儿们。人群里不时地会有人站起身来,朝四下张望着。当看见刚从外面跑进来的小伙伴儿,就一边使劲儿地跺着脚,一边有节奏地舞动着双手高喊着他们的名字,示意他们位置已经占好了,赶紧过来!也有刚来的孩子们,一边大步流星地朝着人群走,一边举起双手放在嘴边做成“喇叭”状,冲着人群里面大声地呼喊,那寻寻觅觅的眼睛神儿里充满了对小伙伴儿的期待;还有妈妈们喊孩子的、也有孩子们在找妈妈的,同时也会有因为“占地界儿”动手打架的……那嗓门一个比一个大、调门儿一个比一个高。人群里吵吵嚷嚷的声音与那些此起彼伏的呼喊声交织在了起,整个大院儿像是“沸腾”了起来…… </p><p> 在一片嘈杂声中,夜幕已经静悄悄地落下……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人群背后那一束白色的强光投向了幕布,这所有的“声音”就会戛然而止!</p><p> 随着那熟悉的震撼人心的片头曲的响起,银幕上出现了期待已久的电影名字,人群里响起了一阵愉悦欢快的掌声——电影开演了!</p><p> 小时候看电影,总有一种“那就是真事儿”的感觉。常被影片里的故事所吸引、被人物的英雄形象所感动。每当演到动情之处,人群里就会爆发出一阵阵鼓舞人心的掌声!</p><p> 多少部老电影的名字、多少句经典的台词、多少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多少个打动人心的精彩画面……都被定格在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里,让我们一直记到了现在!</p><p> </p><p><br></p><p> </p> <h3>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没有家长接送。学校要求我们集体排队入校。由于班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是粮油子弟,我们每天都在大院儿里集合,排着队、唱着歌高高兴兴地一块儿去上学。大院儿是我们每天必到的一个地方。</h3><h3> 上初中以后,虽然不是每天到大院儿里集合了,但是大院儿南面的那条路是我们去上学的必经之路。“大楼”可以天天见,有的时候也去大院儿里找同学玩。</h3><h3> </h3><h3> 后来,大院儿渐渐地在我的心中变成了一段记忆、变成了一种情结……</h3><h3> </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p><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代,粮油厂对大院儿进行了一次大的整改。“筒子楼”变成了单元式楼房; “红瓦尖顶”的大楼被改造成了水泥平顶的楼房;脚下“红砖漫起的甬道”已经被满院子的水泥花砖所带替;门牌号也由从前的“粮油宿舍×栋”变成了现在的“光明里×栋”。现在,年轻人和后来搬到这里的人们都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称呼,而“粮油大院儿”这个名字,则渐渐地变成了记载着“几代粮油人故事”的一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职工们也早已买下了房子的产权。由于胡家园一带属于城乡结合部,是外来人口 的聚集地 。像这样的老旧房屋,大部分职工都将房子出租给了外地人。用于自己居住的寥寥无几。昔日红红火火的大院儿,如今变得冷冷清清……</p><p class="ql-block"> 站在大院儿里,望着眼前的大楼、望着院子里的几颗老树、望着被岁月打磨得已经失去了光彩的砖墙上那一个个材质各异的窗户、望着脚下已经磨出了沙石的花砖,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凄凉……</p><p class="ql-block"> 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却依旧是当年树荫下跳皮筋儿和弹玻璃球的玩童、院子里一个个坐着拔火罐儿冒着白烟的煤球炉子、还有大人们总是忙忙碌碌的身影……这才是永远也抹不掉的记忆!</p>

大院

粮油

儿里

我们

电影

人群

宿舍

人们

一边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