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河流域的三晋大地

浪淘沙

<h3> 2019年5月31日,跟随马鞍山玉屏旅行社,开启晋陕深度游。<br></h3><h3> 芦芽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东寨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被列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也是世界罕见的生态基因库。因形似“芦芽”而得名。 芦芽山是中国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太子殿即为佛顶。其坐落于吕梁山北端、晋西北腹地,是汾河、桑干河、阳武河、岚漪河、朱家川五条河流的源头区。景区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约有82万亩原始次森林、66万亩草原、500多种动植物资源、100多个景点,主要有万年冰洞、芦芽山、悬崖栈道等著名景点,是一处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景观于一体的北方原始高原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h3> <h3>山西宁武县国家地质公园一一芦芽山。</h3> <h3>汾河源头留个影。</h3><h3>汾河是三晋人民的母亲河,是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h3> <h3>汾水长溪牌坊</h3> <h3>饮水思源 石碑</h3> <p>汾源阁下水母洞取“圣水甘泉”,直接饮用,取水者多是老年人。</p> <h3>汾源阁 </h3> <h3>清澈的汾河水向东流淌。</h3> <h3>汾河源头高高的山岗坐落的二郎神庙,每逢节假日到此祭拜游客络绎不绝。</h3> <h3>当地农民,把炒熟喷喷香的亚麻籽礳成粉,我买了一瓶。</h3> <h3>悬空栈道一一绵延42华里的空中走郎。这是登山必经之处,体力不行可骑马40元一人走大约一公里缓坡。登顶还是要自身体力去征服!</h3> <h3>上山道旁的山沟水已结厚厚的冰层,可见温度之低。</h3> <h3>上山的石阶梯很陡。</h3> <h3>上山路惊险刺激!走完阶梯,再走靠铁索助力攀爬陡峭岩壁,攀爬时不能回头......</h3> <h3>本团,我是唯一登上栈道者!只能请少之甚少的游客拍张照,唯一一张别人给拍的照片,虽说构图角度有偏差,但是很‘’珍贵‘’!仰望高山,面带微笑,信心满满!✊✊✊</h3> <h3>栈道必经的悬崖‘’观音殿”。</h3> <h3>此处盛景只能自拍一张</h3> <h3>回头看倒吸了一口凉气!</h3> <h3>栈道大约有一公里分段山洞,人不能站立,要弯腰或者爬行通过。</h3> <h3>洞外是悬崖峭壁。回程两条路任选:1.</h3><h3>走回头惊险刺激悬崖峭壁下山路。2.人只能从洞中蹲着移步或爬行通行。</h3> <h3>佛教修行有轮回之说。栈道洞的设计,是为了钻一洞,实现一道轮回。钻过所有洞,轮回转坐,苦尽甘来,极乐大同。也喻示了古人修行的不易,而真正修成正果的人,要忍受着悬崖栈道的苦涩生活。</h3> <h3>上山的马30元,下山的驴40元。为了安全,还是步行加快脚步,按时间要求到达停车场。</h3> <h3>位于山西省宁武县大山深处有这么十几户人家,过着与外界隔绝,生活自给一代又一代延续至今。据说:是唐朝随从侍卫和官人一同躲避于此。过着‘’悬空逸居‘’的生活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七年前被人发现,胆却的村民拒绝外人进村。后经政府多次沟通,为他们修路,改变生活环境饮水等。开发旅游线路,盈收拿出一部分补贴村用,才得以见天日!现在‘’悬空村‘’房屋错落有致,户户相连,有的甚至还是二层小阁楼。村里人随和、诚实、友好。</h3> <h3>进悬空村必经之路。</h3> <h3>村里破旧的窑洞老房,现已不住人。</h3> <h3>祖孙三代住的房,睡大炕。</h3> <h3>村里的房屋</h3> <h3>如同经幡的‘’古悬空村‘’的小旗子。</h3> <h3>为改善悬空村道路,方便游客行走,看成色栈道是新建。</h3> <h3>饲养的山绵羊,可吃肉、饮用羊奶、出售羊毛。这是一户人家的主要经济来源。</h3> <h3>饱受风霜的山村老汉,悠闲地行走在村庄。</h3> <h3>坐在悬空村对面山间来张背景照。</h3> <h3>政府新修建的通山道路,比较窄。</h3> <h3>走进石门悬棺入口处。悬棺葬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独特的丧葬方式,主要出现在我国江西、四川、福建、云南等江河沿岸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罕见。山西宁武芦芽山悬棺的千年未解之谜,无人能解倍显神秘!地处极为幽僻的山谷内,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的价值。</h3> <h3>我们走进神秘幽静的山谷里,注目着高高的山岗两旁。</h3> <h3>狭窄崖壁洞内的悬棺。按尺寸不知悬棺如何吊顶?至今迷团未解。</h3> <h3>洞穴式两具悬棺</h3> <h3></h3><h3>亲眼目睹大自然的神奇,万古不化晶莹剔透的冰洞。除了南极和北极,其他地方有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咱们的大中华就有一个,它就是位于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的万年冰洞。诞生于30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冰洞,离地面只有100来米,常年冰雪不化。它到底有多深,目前尚未探明,只是已经开发开放参观,足有五层之高。</h3> <h3>冰洞入口处很深</h3> <h3>洞穴温度常年处在零下5一6℃,我穿上薄型羽绒服带上花头巾防寒。</h3> <h3>多彩灯光将晶莹剔透的冰凌,变幻成姹紫嫣红的烟花洒向人间。</h3> <h3>变幻的灯光,我更喜欢泛点红色。</h3> <h3>洞穴五彩灯光将晶莹剔透的大冰柱,照射的更加艳丽。</h3> <h3>大饱眼福,兴高采烈地走出冰洞。</h3><h3>当我走出冰洞,看看外面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可洞内却四季冰封。即使三伏天,洞外绿草如茵,百花盛开,洞内却寒气逼人,冰雕玉砌,愈往地层深处冰层越厚,雄伟壮丽,令人惊叹!</h3> <h3>进入山西省忻州偏关县万家寨镇老牛湾入口不远处,遇上黄土高坡松软的风化石塌方,为了安全,除了司机,其他人下车行走一段路。</h3> <h3>塌方处大型机械正在抓紧时间修建,这是进老牛湾唯一的一条路。</h3> <h3>黄土高坡厚厚的沙土地,汽车🚙走过尘土飞扬,再遮挡也是满脸尘土!可以想象,露天地作业的工人,在严重缺水无树木遮挡的环境下,烈日炎炎,是多么的辛苦啊!</h3> <h3>现代版的窑洞,今晚就住这,内部设有洗漱间。</h3> <h3>满足一下窑洞睡大炕的好奇心。</h3> <h3>走进城墙堡大院人家,还要走一段石阶路。</h3> <h3>院内现代版和旧时期的摆设都有:鱼池、茶亭、石碾子、手压水井、粮食晾晒......</h3> <h3>破旧的老窑洞吸引着大城市的文人骚客,修旧如旧变客栈。据说收费不低💰你嫌价高不住有人住,就这么牛!😚</h3> <h3>在修旧如旧的院内留个影。</h3> <h3>烽火台下一住户,真可为是一块风水宝地,一面环水,一面厚厚的古城墙护卫。可高枕无忧睡大觉,不用担心贼人的侵扰。</h3> <h3>黄河岸边的山岗高高的烽火台遗址。</h3> <h3>蓝天下的云朵依然是那样的美丽,苍桑的古城墙下的杂草无人搭理......</h3> <h3>一缕阳光斜射古城墙的烽火台。</h3> <h3>坐在高高的古城墙上,仿佛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听到战马的嘶鸣,刀戈的拼击,战士们的呐喊声......</h3> <h3>夕阳的余晖照射着残桓断壁的古城堡。</h3> <h3>我站在古老的老牛湾堡入口处。</h3> <h3>现代人走进古老的长城下,衣着打扮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h3> <h3>与同去的姐妹,在老牛湾堡来张合影照。</h3> <h3>似古非古的大伞下来张姐妹合影。</h3> <h3>老牛湾是母亲黄河水流入山西的第一站,由于地形条件独特性,这里的石灰岩峭壁122怪石嶙峋、犬牙交错状。长城在这里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延伸,与黄河并行向南,如两条巨龙携手飞舞。古时候,长城沿线的军事要塞。</h3> <h3>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她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h3> <h3>我站在神州001甲板上的国旗下,乘风破浪驰向未知的远方。</h3><h3><br></h3> <h3>  高高的山岗上一头寂寞“小象”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h3><h3> 黄河两岸石壁上有经过亿万年鬼斧神工的风蚀、水蚀浮雕,绵延百里,在河中乘船远观气势恢弘或婉约清淡,极具水墨写意及抽象浮雕意味的画廊长卷效果。</h3> <h3>黄河岸边的岩壁如同刀削。以黄河为界,她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河,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h3> <h3>随着引黄入晋的工程和万家寨水电站的兴建,老牛湾变成高峡出平湖,引水灌溉,开发旅游业等。长长的铁索桥连接着两岸。</h3> <h3>由游船改成快艇继续畅游黄河的另一端,真是过足了乘船瘾。</h3> <h3>这一端,是观赏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h3> <h3>厚厚的云层,挡住了霞光万丈的夕阳余晖。只能对付来一张</h3> <h3>夕阳下的牧羊人。</h3> <h3>我是拍照夕阳为数不多的几位,虽说收获不大,但是任务完成。还是满怀喜悦,迈开大步返回住地吃晚饭。</h3> <h3>早就听说山西碛口古镇的盛名。今日得以到此,一定要亲自体验民俗文化“骑毛驴”。由碛口镇老汉头系羊肚白头巾,刁着大烟袋,手牵毛驴逛沧桑巨变的碛口古镇。领略古镇、古巷、古韵的神往。</h3> <h3>九曲黄河第一镇</h3> <h3>  碛口古镇自明清鼎盛,至今三百多年,集黄河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风韵古朴、气派非凡,深受国内外游客青睐。</h3> <h3>古镇、古村、古巷。</h3> <h3>青石板铺路的古镇、古街,路两旁“老字号”商铺沿街而立。</h3> <h3>酒香不怕巷子深,我来了。</h3> <h3>碛口古镇最高点的黑龙庙</h3> <h3>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啧口古镇南3公里处,隐藏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走进村庄,发现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封闭于世的名村一一李家村得以见天日。</h3> <h3>李家山村保留有包括豪华清代民居和普通窑洞在内的多种不同的民居形态,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h3> <h3>李家山村始建于明代,根据《李氏宗谱簿》的记载,李氏的祖先李端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到此,后来李氏家族在李家山村世代繁衍,清中叶逐渐繁荣,包括东西两家财主。后来李家也插足商业,致富之后大兴土木,在村庄内修建了大量建筑。</h3><h3>李家山村的地形十分奇特,村庄内部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而左右两山则是凤凰的翅膀,这种地形在风水家看来对聚集财富极为有利。</h3><h3>由于地形的关系,整座村庄被自然分为凤身和左右翼三部分,其中凤凰的左翼是原先的旧村,居住的多是陈、崔两姓,建筑较差,但保存基本完整;右翼居住的是李姓西财主,而李姓东财主则直接将房屋修建在凤身之上。东西两家财主的建筑是整座村庄中的精华部分,这些建筑均采用精良的施工,且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形成一处独特奇异的建筑群。这些建筑分布在垂直几百米的高山坡上,山坡的坡度约在四十度左右,而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完美地利用山的走势,与山坡巧妙结合在一起。远远看去各种不同造型的建筑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h3> <h3>李家山村内的建筑现存约有一百多座院落,包含有400多孔(间)住舍。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这样不仅外部造型美观,而且获得了十分广阔的内部空间。村内的建筑多以水磨砖对缝砌筑,并在细部装饰精美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与一般就山而建的村庄相同,李家山村内部的街道高高低低,并用块石铺面。更为重要的是村内有布局十分合理的水路,以便将村内的废水顺利排出村外。<br></h3><h3><br></h3> <h3>我有幸到此一游,留个影。</h3> <h3>山西介休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山,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也是纪念春秋战国晋国大夫介子推忠孝清烈的人生品格。</h3> <h3>介子推(介子,?-公元前636年),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晋国贤臣。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忠心耿耿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介子推死后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流芳百世,感人至深。</h3> <h3>纪念介公,在绵山大罗宫修建“夫唯不争”的牌坊。</h3> <h3>大罗宫依山而建,高度有110米,大小厅殿供奉的有佛教、道教。</h3> <h3>根根金壁辉煌的盘龙柱,矗立大殿入口处,恢宏壮观!</h3> <h3>半山腰的殿堂小院</h3> <h3>大罗宫最高的地方是11O米的藏经阁。</h3> <h3>绵山云峰寺登顶的Z型“山路”,建在悬崖峭壁间。</h3> <h3>空王真身殿建于唐朝。</h3> <h3>绵山在山西介休,云峰寺又叫做抱腹寺,云峰寺有三绝。三绝一是佛骨舍利、二是挂铃、三是铁索。祈福还愿悬挂在悬崖峭壁和洞穴的铜铃。在岩壁之上能够悬挂祈福的铜陵,现在已经很贵了,据说挂上一个需要两万块钱。</h3> <h3>修行避谷洞。</h3> <h3>山间道路蜿蜒起伏。</h3> <h3>绵山下有两条自然景观的山路,左手“水涛沟”右手“古藤谷‘’。全长15公里,有古树、怪石、山花与长年流淌不息的山泉,景色怡人!</h3><h3>双手合一接“龙头吐水”。</h3> <h3>通往古滕谷的必经之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