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高考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

赤道蚂蚁

<h3>今天是6月11日,2019年中国高考后的第三天。</h3><h3><br></h3><h3>早上醒来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想,三天前的这场“国家考试”究竟能改变多少人的命运?如果再给我一次高考,如今的自己又将会如何面对命运的抉择?<br><br></h3><h3>我想,作为被所谓的考试制度彻底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我们更加清楚高考对中国人来说,具体意味着什么。高考是一个个农村娃走进大城市的唯一出路,是12年寒窗苦读的最后一次血拼,是“一卷定终生”的复杂表情,是金榜题名时的狂喜,是名落孙山后的绝望…..<br><br></h3><h3>30年前,高考是人性底层最具冲击力的博弈:“不参加高考,你还谈何人生?” </h3><h3><br></h3><h3>30年后,高考是一个时代最有说服力的励志名言:“考不上大学,你拿什么和富二代拼?”</h3> <h3>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使得所有能参加高考的人们体验到了这种被认可的幸福。用12年去兑换一个梦想的人,无论如何都是最专注的。而顺利闯过高考这一关的人,才是最坚强的那一个。</h3><h3><br></h3><h3>然而,中国高考几十年来,每一次细微的演变,都在昭示着人们思想的蜕变与进步。从高考独木桥上小心翼翼地走过来的一代人,如今已经老了下去,在他们命运的背后,成功与失败的痕迹,从来都是一个比一个清晰。面对当年跌宕起伏的高考历史,怎能不让他们感慨万千呢?<br><br></h3><h3>直到有一天,有人高喊着“高考并不是人生全部”的时候,我们身后的这个国家,又将更现实的一面呈现于世人面前。一次次教育模式和考试制度的变革,终于使得“一考定终生”又有了更加复杂的表情。<br><br></h3><h3>回望中国高考几十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从我们父辈这代人,再到我们自己,其实谁都不敢假设“没有高考,我们的现在会是什么样。”</h3><h3><br></h3><h3>我们不敢想象,如果真的缺席了那一场高考,失去的东西是不是比现在还要多出许多?如果当初我们,从来都没有为着一个单纯目的去学习过,那时的我们会不会是现在所憎恨的样子?</h3> <h3>从高考梦魇里走出的我们,终于有了更多的资本去怀念那段苦难深重的岁月:从天体运转规律,到化学反应速率;从林林总总的作文素材,到扑朔迷离的三角函数;从无休无止的英文单词,到诡异多变的基因组成••••••<br><br></h3><h3>回首,是时光煮雨,是滴落案头的冰冷眼泪。<br>  </h3><h3>那年,我在高三;如今,我在这里。<br>  </h3><h3>高考,何其沉重;高考,何其疼痛。</h3> <h3>提起“高考受益人”,我一直都没有办法给我的父母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不知道曾经在高考门外彷徨过的他们,算不算一个特殊类型的代表。<br><br></h3><h3>当年,我父母两个家族都是从地主成分再划分到贫下中农的,这些对我来说,是陌生到几乎没有概念的“成分”定义。直到后来,我一次次重新梳理父母坎坷命运的时候,这些招惹出疼痛的名词,才让我那般清晰地看到了嵌入那个时代中深深的伤痕。<br><br></h3><h3>1977年的高考,在我父母的人生之路上同样也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记。虽然过分强调“阶级成分”的年月已经过去,但是被滞留于那代人心底无法抹去的惯性却还明细的存在着,尤其是在我父母的父辈心中,这些都是他们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沉重之痛。<br><br></h3><h3>父亲和母亲当年同在乡村的一所学校教书,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就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复习,白天忙于工作,只有在夜里才能静下来熬夜攻读。同单位有几几个人,一直都嫉妒我的父母能考上大学,于是就想方设法坑害、作弄他们,故意把最繁重的工作分给我的父母,甚至还跑到领导那里多次告黑状,我的父母受尽了欺辱。<br><br></h3><h3>父亲说,在那个被多次扭曲过的现实社会中,人性被蚕食掉的不仅仅只是贪念与妒忌,社会所衍生出来的矛盾,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追逐厮打,更多的思维面向,更大的开放走势,使得那个时代逐渐显露出欲被颠覆的矛头。<br><br></h3><h3>我过分安于现状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以“教书多好”的名义,终是阻止了我的父母走向未来的脚步,就在参加高考的头一天晚上,他们像许许多多年轻人那样被父母锁在了家里。<br><br></h3><h3>父母的高考经历,像极了无限夸张的剧情,他们到底还是与自己的大学失之交臂。用他们现在的话说,这是命里的安排,我起初还信以为真,到后来,自然又有了更自我的看法。</h3> <h3>我曾经一直在想,如果我的父母能够顺利的参加完当年的高考,他们的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逆转?然而,那个时代,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假设,如今的我的父母,还有如今的现在的我,都不可能再有任何的遗憾。<br><br></h3><h3>人终归是要一点一点老去的,我的父母,他们确实老了。之前的我,还有后来我的子女们,也要先后尝试着走进他们当初到达过的那条路上。长大后的我们,迎来了现在的高考,唯一与父母不同的是,在高考面前,我们掌握了更多的自由、权力、资源和话语权。<br><br></h3><h3>面对早已沉静下来的父母,我却无法想象在他们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里,他们的人生是如何被撕扯成殇的。一个好端端的年轻人,当他们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当他们被剥夺获取信息和独立思考的自由,当属于他们的个人空间被压榨到了最小,他们除了长期忍受物质上的贫瘠之外,还要在正常的人性诉求面前,做出各种违心的抉择……<br><br></h3><h3>如果这果真就是时代的错,为什么非要错得如此的彻底?</h3><h3><br></h3> <h3>我深爱着我的父母,也怜惜着他们同样一去不返的青春。一个时代在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特质,即便再不被认同,那里最伟大的坚强,都是后来的我们引以为豪的财富。<br><br></h3><h3>属于父母的高考,让整整一代人的灵魂被伤害得支离破碎。更难得是,他们一直都不懂得质问与反抗,他们似乎习惯了当下的生存和仅存的安逸,在社会与制度面前,他们妥协了所有梦想,更惨是后来,当生活消磨掉了所有的激情,他们的青春也被无形的精神暴力蹂躏成泥。</h3><h3><br></h3><h3>父母的高考给了他们现在的生活,更大的富足让他们走出了当年的迷茫与恐惧。唯一遗憾的是,当年的梦魇却一直都无法忘却,盘旋于这个社会中大大小小的权利,还有隐匿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黑暗,让他们更清楚地辨认出了一切恐惧与敬畏。</h3><h3>  </h3><h3>所以,我的父母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育我如何说一句话,如何做一个动作,如何结交一个人,如何应对一次考试......<br><br></h3><h3>在父母眼里,是考试给了我现在的命运,我没有成为他们之前担心过的那个“苦命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家教”的功劳。作为他们倾力打造出的作品,我让他们欣慰着对自己的历史说不,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幸福的呢?<br><br></h3><h3>我想,我的高考,定然是父母心中的那一碗饭食,他们看着我稳稳当当地端起来,这样,他们才能安下心来享受接下来的富足,如若不然,我的颓败,必定也是他们心头又一次更大的疼痛。<br><br></h3><h3>父母这代人生存发展的权利,还有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们对那次国家考试的理解。“取悦”与“舍弃“,不单单成了他们人生的必修课,到后来还成为了他们教育子女的个性教条。</h3> <h3>在父母的育儿观念之下,我自然也学会了越来越多的“取悦”。在这其中,我也“取悦”于每一次各种各样的考试,时间久了,“取悦”竟也成了骨子里最重要的东西。<br><br></h3><h3>所以,包括我的子女在内,他们和我一样,也受着相同的“取悦”教育:我们学习特长,不是为了享受艺术本身的快乐,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认可;我们学习写作,不是为了抒发情感与表达思考,而是为了获取别人的赞誉和夸奖;我们学习数理化,不是为了获得生活的哲学和智慧,而是为了考试卷上更高的分数......<br></h3><h3><br></h3><h3>父母的“取悦”教育,何尝是不是千万中国家庭教育模式的一个典型代表呢?他们在自己痛苦挣扎过的人生经历中,混淆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他们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去宽恕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因此,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唯有一取悦的途径获取成功,这样才能成就最优秀的未来。</h3><h3><br></h3><h3>父母的高考经历,形成了某种过于偏激的思维定式,不光光只有我,还有和我曾经一起站在高考起点上的他们,我们都在父母的特殊关照下,庄严地应对着这次号称能够改变命运的考试。</h3><h3><br></h3><h3>高考,制造了无数的成功与失败,而我们的父母在终于原谅了自己在生活中所遭受的多次伤害后,他们依然教导我们如何“认命”,在这次高考中,成功了,是命运;失败了,也是命运。</h3><h3><br></h3><h3>我们的父母啊,你们那些被植根于灵魂中的偏执,为何怎么也抽离不出来?</h3> <h3>原来,我们对父母,最缺少的就是理解与宽容。<br><br></h3><h3>原来,这场最不公平、最不人性的高考,在父母眼里,却是最公平、最人性的。</h3><h3><br></h3><h3>多年之前,我们的父母为着高考,那样搏命的奔跑着,那是他们在追赶着自己的命运,那也是他们那代人一路过来的状态。</h3><h3><br></h3><h3>如今呢?如今的我们呢?后来的他们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