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行(三)

Susan Z 张光苏

<h3><font color="#ff8a00"> 亦真亦幻亦南极(中)</font></h3> <h3>  阳光、帅气的Ocean Nova 号极地探险邮轮经过数小时的航行,在午夜时分顺利地通过了世界最美丽的海峡-----比格尔海峡。</h3> <h3><font color="#b04fbb">&nbsp; 比格尔海峡的傍晚</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比格尔海峡追魂摄魄的日落</font></h3> <h3>  我们顺利进入了著名的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的宽广程度可真不像个海峡。从乌斯怀亚出发,要想到达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直线距离超过800km,游轮开足了马力,至少行驶50个小时。这两天多的时间是完全看不到一丝一毫陆地的。</h3> <h3><font color="#b04fbb">高倍望远镜下也是茫茫大海,一望无际</font></h3> <h3>  德雷克海峡名字的由来,是16世纪初,西班牙占领了南美大陆。他们封锁了航路,使太平洋变成西班牙的私海。这时候,英国人德雷克的贩奴船在南美地区活动,常常受到西班牙人的攻击。德雷克怒不可遏,改行成了专门抢劫西班牙商船的海盗,以牙还牙地报复西班牙人。1577年,德雷克无意间发现了这一海峡。这个意外发现,为英国找到一条不需要经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的新通道。从此海峡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h3> <h3>  德雷克海峡是乘船去南极的必经之路。可也是一条著名的魔鬼风带。它的别名无一不让人听了毛骨悚然-------魔鬼海峡、死亡走廊、杀人西风带、咆哮西风带……..。几个世纪以来,德雷克海峡都是水手们的梦魇。</h3> <h3>  为什么唯独南半球40~60纬度有这样一个咆哮西风带(常年盛行五六级西风和四五米高的涌浪)呢?</h3> <h3>  简单概括为:</h3><h3> 1,这里有世界上水量最大的环南极洋流(洋流可理解为海洋中的河流)。水量大约是亚马逊河流量的600倍以上。如此大河流入这片海洋怎能没有动静呢!<br></h3><h3> 2,大西洋和太平洋在这里交汇碰撞。</h3><h3> 3,南半球在这个纬度带上没有陆地。水流随着地球的旋转奔腾进入这个南美大陆和南极大陆最接近的海峡,犹如进了瓶颈,助长了水流的加速。</h3><h3> 几个因素叠加之后,这里常年波涛汹涌。每个月都有7~10天刮七级以上的大风,因而成了进入南极的一道屏障。这道屏障千百年来忠实地守卫着南极这块净土。</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通过的3月份,正是季节交替,冷暖空气对流强烈。所以,我特地准备了防晕船药,准备随时接受挑战。</h3><h3>&nbsp;&nbsp;&nbsp;&nbsp;&nbsp;出乎意料的是,对我们这艘冬季来临前的最后一班船,德雷克海峡给了我们最高的礼遇。它收起了The Drake Shake (德雷克晃动),呈现的是The Drake Lake (德雷克湖泊)。</h3> <h3><font color="#b04fbb"> 阳光灿烂,风平浪静,海鸟飞翔。</font></h3> <h3>  这些景色是我对德雷克的第一印象。可以说感觉好极了。</h3> <h3>  接下来两天,船上的生活好不惬意!</h3><h3><br></h3> <h3><font color="#b04fbb"> 美味佳肴,应有尽有。</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每日讲座时可享用点心</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美酒咖啡,随处可取。</font></h3> <h3><font color="#b04fbb"> 船长来了,向大家敬酒!</font></h3> <h3>  除了吃好喝好,我们这两天的主要任务是恶补南极知识: 探险发现、动物分类、地质地貌、气候变迁…。这些课程忙得我们不亦乐乎。</h3><h3><br></h3> <h3><font color="#b04fbb"> 我们参加各种讲座</font></h3> <h3>  剩下的时间,我"游荡″在小艇每一个可去的角落。跑得最勤的是驾驶室(只要门口挂着Open,大家都可以随意进去),因为那里的视野最为开阔。</h3> <h3><font color="#b04fbb">驾驶员们在认真工作, 我在仔细搜寻海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看到了: 鲸鱼此起彼伏地跳出海面,在我们的船边环绕嘻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拍到了: 海豚在浪尖跳跃,身姿优雅。</font></h3> <h3>  我目睹了: 海洋神鸟信天翁张开两只长达数米的翅膀,身影矫健,久久地在空中滑翔。</h3> <h3>  室外气温记录也是我每日必去观察的内容(室外两侧甲板都有温度计)。每日记录证明:夏末冬初的南极(南极沒有春秋季节)。温度大约0°C上下。</h3> <h3>  这是3月4日~3月9日的格雷克海峡和南极半岛的室外温度。</h3> <h3>  船上的橱窗贴着丰富的南极图文介绍资料,还有每日行程线路和登陆地点。这也是我最爱浏览的地方之一。</h3> <h3>  行走时,走廊两侧随手都可以取到蓝色的清洁袋,晕船呕吐时可用。</h3> <h3>  橱窗里的一张表格也让我觉得好有趣。</h3> <h3>  感觉像不像一个飘向南极的”小小联合国”!我是这个“国”中唯一来自加拿大的游客。</h3> <h3><font color="#b04fbb">  工作人员(探险队员)团队和部分船员</font></h3> <h3>  由于中国人和亚裔人数比较多,我们的食物很可口,口味东西餐兼顾。还有“老干妈”辣酱!真是香在口里,暖在心里。</h3> <h3>  除食物之外,船上还有每日行程的中文告示牌。这可是我们船上的一位帅小伙儿(探险队员)亲手画的素描。</h3> <h3>  每日还有中英文通告我们的行程计划、日出日落、温度风速、高低潮位。</h3> <h3>  总之,每一个你关心的问题,船上总有一个地方默默地给你答案。<br></h3><h3> </h3><h3> </h3> <h3>  2天之后,茫茫海面见到第一块冰山飘过来时,我们欢呼起来,因为我们已安全穿过了德雷克海峡,南极大陆就在前方。<br></h3> <h3>  虽然此刻天阴沉沉的,见不到蓝天和白云,可南极大陆广袤绵延的冰川就在眼前。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冰川国度,美轮美奂,巍巍壮观。</h3> <h3>  我们开始了登陆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从头到脚防风防水的着装自不必说。</h3> <h3>  强制性的说明会上,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穿救生衣。今后的几天,只要离艇登陆,都必须穿好这件分量不轻的救命装置。</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清理每个人的衣服和书包。探险队员们就是用这样的吸尘器,把每个人衣服的拉锁、口袋、书包的边角都吸得干干净净。因为南极地区是目前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病菌入侵的纯洁大陆,相当于一个大的“无菌室”。加之没有现代化工业的污染,气候酷寒,持续低温,传染疾病的蚊、蝇和细菌无法在这里生存和繁衍。同时,它的生态环境也是非常脆弱的。我们穿的是船上提供的统一的防水靴。每次登陆之前和回艇之前都要通过一个水池,水池两侧有自动的刷子,把鞋子刷得干干净净,以保证不从大陆带走任何东西,更不能带上大陆任何污染。</h3> <h3><font color="#b04fbb"> 准备下船登陆了</font></h3> <h3>  南极大陆是一个没有固定码头的地方。有经验的探险队员们会根据当时的气候和登录条件,选择最合适的登陆地点。</h3> <h3>  探险队员先把一批救生设备送上陆地,以防不测。然后再把我们的人一批一批地送上陆地。</h3> <h3>  第一次登陆,看到了大片鲸鱼的骸骨和先驱们留下的帆船遗迹。</h3> <h3><font color="#b04fbb">  终于站在这个第七大陆上了</font></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站在无人的南极雪山上,看着极地的云卷云舒。风刀霜剑拍碎了皑皑白雪下的土地,却养育包容着柔软弱小的生灵。让人敬畏让人醉!</h3> <h3>  未来的三天极地登陆,惊喜连连、精彩连连、惊险连连。(待续)</h3> <h3><font color="#ff8a00">  下集预告: 攀爬极地冰山;访问企鹅海豹;巡游追踪鲸鱼;跳入南极冰海;迎着风暴凯旋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