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永远在路上 ——故乡行记四

云山月

<h1> &nbsp; &nbsp;四处走走看看是休闲,也是学习。</h1><h1>&nbsp; &nbsp; &nbsp; 威海刘公岛因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完败于此地而成为一座“名岛”,无人不晓。我是第二次来到这里,仍然为清军之惨败和北洋水师官兵殉国之悲壮而感到震撼。新建的“中日甲午战争陈列馆”庄重的有些压抑。</h1> <h1>甲午战争中台湾被割,今天还“独着”。蜡象做成的马关谈判场景,一比一的比例,人物栩栩如生。这不是艺术,分明是一个狂傲的民族在鞭打一个无辜的民族。</h1> <h1>《甲午海战》一书作者和北洋水师“总司令”丁汝昌的第五代孙在此签名售书,似乎又增添了些许悲哀。</h1> <h1>在烟台和威海工作的乡亲柏先夫妇、盖国友、盖玉世、盖孝先等陪我们看了一上午。</h1> <h1>  小时候接受阶级教育时知道栖霞县有个姓牟的大地主,面黑心黑人称“牟二黑”,其罪恶的程度与四川的刘文彩齐名。如今这里被开发成了“牟氏庄园”旅游景区,五一小长假我们慕名而来,上午8时许,一群演员装扮成牟二黑及其妻妾儿孙,神气活现,在乐队的伴奏下,以说唱方式炫耀牟氏家世,向游客问安。</h1> <h1>导游和牟氏后人写的史料介绍,牟二黑本名牟墨林,面相黑加上名字里有个墨字,故称二黑。二黑按古训治家,子孙满堂,家业兴旺,灾年常设粥场救济难民,颇有慈悲心肠……,都说世事多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虚耶实耶?</h1> <h1>  诸城市是人文大县,这里是北宋宫廷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作者)、北宋大学者赵明诚(李清照丈夫)、清代宰相刘墉(刘罗锅)、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诗人臧克家、文学家王愿坚、艺术家崔嵬以及中共名人康生、江青的故乡。</h1> <h1>&nbsp; &nbsp; &nbsp; 对我来说,更重要的这里还是苏东坡曾经任职的地方,那时诸城叫密州,管辖36000多户,有“山东第二州”之称,东坡先生39岁到这里任“一把手”(太守)41岁离任,两年多时间里,他组织灭蝗、祈雨,扶危济困,政绩斐然,文学作品也颇丰,共达209篇(诗127首、词18首、文64篇),平均每三天有一篇作品问世。</h1> <h1>在“<font color="#ed2308">十年生死两茫茫……</font>”,“<font color="#ed230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font>”,“<font color="#ed2308">……且将新火煮新茶,诗酒趁年华。</font>”等不朽名作诞生的超然台,心中自是生出不少波澜。</h1> <h1>站在常山之巅远望,先生“<font color="#ed230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font>”的豪壮场面犹在眼前,驻足在山半腰当年先生祈雨处,不禁思绪万千。</h1> <h1><font color="#010101">实现了到密州一游的愿望,广西某人武部部长付有森上校的亲属们功不可没。</font></h1> <h1>&nbsp; &nbsp; &nbsp; 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改革开放前这里还是欠发达地区,没有想到,仅仅经过30多年,这座“傍”着胜利油田发展的新兴城市就建设的如此美丽,当然生态与环境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毕竟城市有了快速发展。黄河湿地公园一望无际,让人心旷神怡,黄河文化博物馆、城市休闲公园及一些公共设施建设水平比一线城市毫不逊色。</h1> <h1>&nbsp; &nbsp; &nbsp; 这座城市里有“忘年交”炳群大哥,他生于斯长于斯,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他已85岁高龄,情趣高雅,身心康健,每天坚持笔耕不缀,是一位广受赞誉的老干部。</h1> <h1>我的老师张正齐先生有君子之风,在这里教书育人数十载,远近闻名,桃李无数。</h1> <h1>距城区不远的薛家镇郝家村是某军分区原司令员盖长利大校的故乡,位于黄河岸边的龙居乡曹店村是广州军区原某办主任吕忠义大校的老家,他们喝着黄河水长大,无垠的沃土孕育了他们吃苦耐劳对党忠诚的优良品格,他们带着一身泥土从乡间走向军营,走向祖国的南疆。而今他们许多亲属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看到每个家庭过的都挺舒心,互相团结和睦,我从心里为他们高兴。</h1> <h1>&nbsp; &nbsp; &nbsp; 寿光是国务院命名的“<font color="#ed2308">中国蔬菜之乡</font>”,闻名中外。每年四、五月这里都举办国际蔬菜博览会。寿光人真能!真牛!能把蔬菜种成这样,种成树,种成花,种成艺术品,种成4A旅游景区。这样勤劳智慧的农民在世界上怕也不多。</h1> <h1>&nbsp; &nbsp; &nbsp; 地球人都知道“<font color="#ed2308">烟台苹果莱阳梨</font>”之说。最正宗的莱阳梨产自莱阳城东10余里的陶漳村。史料称:明万历六年,时任莱阳县令祁鲲来到这里,品尝过这株树的梨后赞不绝口,遂始莱阳梨年年进贡于朝廷,故莱阳梨也称贡梨。见证了数个朝代更迭的这株“老梨王”,今天420多岁了,仍然开花结果。在它的面前,人都显得那么渺小。</h1> <h1>1959年秋,摘梨的最佳季节,陶漳村的社员们从这里摘了一些贡梨进京送给毛主席,主席十分高兴,令中办10月7日复信感谢并付了款。这位大爷曾参与过进京送梨,说起当年,言谈中不无骄傲与自豪。</h1> <h1>&nbsp; &nbsp; &nbsp;世上无字之书无穷无尽,只要以虚心的态度荡漾其间,愉悦之感自会不期而来。 (待 续)</h1><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2019年6月11日于羊城白云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