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己有数千年。人类生活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到今日可飞向太空、日行万里;从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走向当代相对有秩的规则社会。经过数十万年的劳动、探索,建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整个人类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期间,有极少数特别智慧精英,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或是所在领域成就卓著之人,他们将被后人长久铭记。本专题集邮(同时加入若干同题材的钞票) 选取其中百余位之人展示,这些人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艺术表演(因篇幅所限及文学家数量众多,未含在内,单制一篇)各方面。囿于知识有限,见仁见智,选材定有不当,仅为自娱自乐,或与集邮同好者交流。文字内容选自辞书和网络。全文分自然与社科两部分,大体按人物生卒年先后顺序排列。</p> <h3> 一、自然学科和工程技术</h3> <p class="ql-block"> 泰勒斯(Thales,B.C.624一B.C.542),古希腊时期的科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爱奥尼亚的米利都城,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他是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并开启了哲学史的“本体论转向”的哲学家,被后人称为“希腊七贤之一”和“哲学和科学的始祖”,是学界公认的“哲学史第一人”。泰勒斯的思想影响了赫拉克利特等人的哲学。</p> <p class="ql-block">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B.C.580—约B.C.500)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p><p class="ql-block">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的贵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p><p class="ql-block"> 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游历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文化水准极高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和印度,吸收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文化。后来他就到意大利的南部传授数学及宣传他的哲学思想,并和他的信徒们组成了一个所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政治和宗教团体。</p><p class="ql-block"> 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受到俄耳甫斯的影响,具有一些神秘主义因素。从他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了数学的传统。毕氏曾用数学研究乐律,而由此所产生的“和谐”的概念也对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毕达哥拉斯还在西方长期被认为是毕达哥拉斯定理(中国称勾股定理)首先发现者。</p><p class="ql-block"> 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研究还产生了后来的理念论和共相论。即有了可理喻的东西与可感知的东西的区别,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则是有缺陷的。这个思想被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从此一直支配着哲学及神学思想。他还坚持数学论证必须从“假设”出发,开创演绎逻辑思想,对数学发展影响很大。</p> <p class="ql-block"> 希波克拉底(B.C.460—B.C.370),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西方医学奠基人。他提出“体液学说”,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波克拉底警诫人类的古希腊职业道德的圣典,他向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议书,是从医人员入学第一课要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所有职业人员言行自律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欧几里得(Euclid,约B.C.330—B.C.275),古希腊人,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五大公设,欧几里得几何,被广泛的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欧几里得也写了一些关于透视、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数论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右边的邮票内容来自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院》(下图),有一说俯身画者即为欧几里德。</p> <p class="ql-block"> 阿基米德(Archimedes,B.C.287一B.C.212),古希腊学者、数学家。发现“杠杠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许多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罗古进犯叙拉古,城破时被害。阿基米德曾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p> <p class="ql-block"> 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亦称伊本·西纳(Ibn Sina),塔吉克人,中亚自然科学家、医学家、哲学家。在波斯萨曼王朝与突厥喀喇汗王朝、伽色尼王朝时代的花剌子模和波斯工作。他的著作达200多种,最著名的有《哲学、科学大全》,在当时是高水平的百科全书;另一部巨著是《医典》,直到17世纪西方国家还视为医学经典,至今仍有参考价值。下图为塔吉克斯坦发行的钞票。</p> <h3> 哥白尼(波兰语:Kopernik,1473—154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h3><h3> 哥白尼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h3><h3>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可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h3><h3> 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h3> <p class="ql-block"> 伽利略(Galileo,1564—1642),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汇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伽利略从实验中总结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等。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反驳了托勒密的地心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纯属思辨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被誉为“近代力学之父”“近代科学之父”。其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伽利略认为实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用实验—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规律,反对经院哲学的神秘思辨。深信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只有能归结为数量特征的形状、大小和速度才是物体的客观性质。他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伽利略对17世纪的自然科学和世界观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从伽利略、牛顿开始的实验科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意大利发行的钞票。邮票和钞票上的比萨斜塔,据说伽利略曾在此进行过自由落体实验。</p> <p class="ql-block"> 开普勒(Kepler,1571一1630),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开普勒就读于图宾根大学,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当时大多数科学家拒不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图宾根大学学习期间,他听到对日心学说所做的合乎逻辑的阐述,很快就相信了这一学说。</p><p class="ql-block">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时他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他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奠定了近代生理科学发展的基础,贡献是划时代的,他的工作标志着新的生命科学的开始,属于发端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维因为他的出色心血系统研究,使得他成为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齐名的科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心血运动论》一书成为整个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p> <h3> 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与英国哲学家培根一同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笛卡尔是二元论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或译为“思考是唯一确定的存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自成体系,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于一体,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笛卡尔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h3> <p class="ql-block"> 帕斯卡(Pascal ,1623一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p><p class="ql-block"> 帕斯卡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六边形定理,1642年他设计并制作了一台能自动进位的加减法计算装置,被称为是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器,为以后的计算机设计提供了基本原理。1654年他开始研究几个方面的数学问题,在无穷小分析上深入探讨了不可分原理,得出求不同曲线所围面积和重心的一般方法,并以积分学的原理解决了摆线问题,于1658年完成《论摆线》。他的论文手稿对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学有很大启发。在研究二项式系数性质时,写成《算术三角形》向巴黎科学院提交,后收入他的全集,并于1665年发表。在与费马(Fermat)的通信中讨论赌金分配问题,对早期概率论的发展颇有影响。他还制作了水银气压计,写了液体平衡、空气的重量和密度等方向的论文。自1655年隐居修道院,写下《思想录》等经典著作。上图是法国发行的法郎钞票。</p> <p class="ql-block"> 惠更斯(Huygens,1629年—1695年),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力学的发展和光学的研究都有杰出的贡献,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一位重要开拓者。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并改进了计时器。</p> <p class="ql-block"> 牛顿 (Newton,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等。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p><p class="ql-block">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p><p class="ql-block"> 在数学上,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下图是英格兰银行发行的英镑钞票。</p> <h3> 莱布尼茨(Leibniz,1646一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历史上少见的通才,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并称为微积分的创始人,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广泛的使用,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莱布尼茨还对二进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h3><h3> 在哲学上,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最为著名;他认为,“我们的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好的一个”。他和笛卡尔、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哲学方面的工作在预见了现代逻辑学和分析哲学诞生的同时,也显然深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更多地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h3><h3> 莱布尼茨在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神学、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h3><h3><br></h3> <h3> 哈雷(Halley,1656—1742),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曾任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他把牛顿定律应用到彗星运动上,并正确预言了那颗现被称为哈雷的彗星作回归运动的事实,他还发现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这三颗星的自行,以及月球长期加速现象。</h3> <h3> 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物理学家、政治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参与了多项重要文件的草拟,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支持美国独立。</h3><h3>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并且发明了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还发明了双焦点眼镜,蛙鞋等等。本杰明·富兰克林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他曾是美国首位邮政局长。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h3><h3>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利坚开国三杰之一,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6名。上图是美国发行美元钞票。</h3> <p class="ql-block"> 欧拉(Euler,1707一1783),瑞士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变分法的奠基人,复变函数论的先驱者。欧拉出生于牧师家庭,15岁大学毕业,16岁获得硕士学位。欧拉是18世纪数学界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不但为数学界作出贡献,更把整个数学推至物理的领域。他是数学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还写了大量的力学、分析学、几何学等的课本。欧拉对数学的研究如此之广泛,因此在许多数学的分支中也可经常见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重要常数、公式和定理。此外欧拉还涉及建筑学、弹道学、航海学等领域。瑞士教育与研究国务秘书Charles Kleiber曾表示:“没有欧拉的众多科学发现,今天的我们将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上图是瑞士法郎钞票。</p> <h3> 罗蒙诺索夫(1711一1765),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院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他还是瑞典科学院院士和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他创办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和第一所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h3> <h3> 拉格朗日(Lagrange,1736一1813),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他在数学、力学和天文学三个学科领域中都有历史性的贡献,其中尤以数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在数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使数学分析与几何与力学脱离开来,使数学的独立性更为清楚,从此数学不再仅仅是其他学科的工具。</h3><h3> 拉格朗日总结了18世纪的数学成果,同时又为19世纪的数学研究开辟了道路,堪称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大师。同时,他的关于月球运动(三体问题)、行星运动、轨道计算、两个不动中心问题、流体力学等方面的成果,在使天文学力学化、力学分析化上,也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促进了力学和天体力学的进一步发展,成为这些领域的开创性或奠基性研究。</h3> <h3> 瓦特(Watt,1736一1819),英国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h3> <p class="ql-block"> 拉瓦锡(Lavoisier,1743一1794)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化学之父""现代化学之父"。</p><p class="ql-block"> 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他帮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按照这定义,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锡的贡献促使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p><p class="ql-block"> 拉瓦锡曾任税务官,因此他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不幸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而死。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头砍下来,但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再长不出一个来了。”</p> <p class="ql-block"> 伏打(Volta,1745一1827),意大利物理学家,对电流的早期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帕维亚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哲学系主任。1791年英国皇家学会聘请他为国外会员,3年后又因创立伽伐尼电的接触学说而授予他科普利奖章。1801年拿破仑一世召他到巴黎表演电堆实验,并授予他金质奖章和伯爵称号。1803年当选为巴黎科学院国外院士。 伏打从1765年开始从事静电实验研究。1769年他发表了静电学著作《论电的吸引》。1775年他发明了起电盘(静电起电机)。后人为了纪念伏打在电学上的贡献,将电动势和电位差的单位以他的姓氏命名为伏特(V)。</p><p class="ql-block"><br></p> <h3> 洪堡 (HumboIdt,1769—1859),是德国著名的探险家、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并且对生物学和地质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在科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当时的人们尊为“现代科学之父”。</h3><h3> 洪堡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谦虚好学,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有一种不怕困难、勇于进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h3><h3> 他一生到过很多地方,足迹遍历西欧、中亚,并且对南北美洲进行过长达5年的实地考察。在科学考察中,他不畏险阻,历尽艰辛,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考察成果和据此所作的研究概括,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h3> <h3> 安培(Ampère,1775 一1836),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一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他被麦克斯韦誉为“电学中的牛顿”。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即以其姓氏命名。</h3> <h3> 高斯(Gauss,1777一1855),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有“数学王子”之称。</h3><h3> 高斯幼时家境贫困,但聪敏异常,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1795一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h3><h3> 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题图为德国发行的带有高斯像的钞票。</h3> <h3> 乔治·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1781一1848)英国工程师,将蒸汽机车用于铁路工程的创始者。在其子罗伯特·斯蒂芬森(Robert Stephenson,1803一1859)协助下承担英国铁路工程建设,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正式公开运营的铁路,开辟了世界铁路新时代。1929年在竞选优秀铁路机車的比赛中,斯蒂芬森父子设计和制造的“火箭”号蒸汽机车获得铁路公司最佳奖,受到了全世界的注意。此后他主持了英国北部铁路网的大部分建设,促进了铁路建设和运输事业在英国、欧洲大陆和北美迅速发展。1847年倡建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并担任第一任主席。</h3> <p class="ql-block"> 英格兰银行发行的乔治·斯蒂芬森钞票。背景是斯蒂芬森发明的火箭号牵引机车、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斯克尼桥</p> <p class="ql-block"> 乔治·欧姆(Georg Ohm,1787—1854),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发现了电阻中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即著名的欧姆定律;他还证明了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和传导系数成反比;以及在稳定电流的情况下,电荷不仅在导体的表面上,而且在导体的整个截面上运动。电阻的国际单位制“欧姆”(Ω)以他的名字命名。欧姆的名字也被用于其他物理及相关技术内容中,比如“欧姆接触”“欧姆杀菌”“欧姆表”等。</p> <h3> 法拉第 (Faraday,1791一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h3><h3> 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h3> <p class="ql-block"> 达尔文(Darwin,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达尔文逝世后,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下图是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钞票。</p> <h3> 巴斯德(Pasteur,1822一1895),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把微生物的研究从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转移到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途径上来,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从此,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h3> <h3> 麦克斯韦(Maxwell,1831一1879),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847年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成年时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大学里当教授,最后是在剑桥大学任教。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麦克斯韦被普遍认为是对物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h3> <p class="ql-block"> 诺贝尔(Nobel,1833一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炸药方面做出了贡献,在电化学、光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在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大财富。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 “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和平奖),由两国国王主持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p> <p class="ql-block"> 门捷列夫( Менделе́ев,1834—1907),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他的名著、伴随着元素周期律而诞生的《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前后共出了八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p> <p class="ql-block"> 科赫(Koch,1843一1910),德国医学家。科赫在科研中先后发现了肺结核菌、伤寒杆菌、鼠疫杆菌、痢疾杆菌等,这些成果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1905年,科赫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主要是为了表彰他在肺结核研究方面的贡献。</p> <h3> 伦琴(Röntgen,1845一1923),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射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穿透性射线”,它能穿透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某些材料。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例如贝克勒尔就因发现天然放射性,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都被称为伦琴射线,第111号化学元素Rg也以伦琴命名。</h3> <p class="ql-block"> 贝尔(Bell,1847一1922),美国发明家、企业家。他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的专利权,创建了贝尔电话公司。(关于电话的发明者尚存争议,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判定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者,加拿大国会则于2002年6月21日通过决议,重申贝尔是电话的发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伊莱沙·格雷是电话的发明者。)</p><p class="ql-block"> 2004年,在加拿大广播公司举办的“最伟大的加拿大人”评选中,他被电视观众评选“十大杰出加拿大人”(贝尔于1882年加入加拿大籍)。</p> <h3> 爱迪生(Edison,1847—1931),美国发明家、企业家。</h3><h3>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br></h3> <h3> 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h3> <p class="ql-block"> 特斯拉(Tesla,1856一1943),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1856年生于克罗地亚的小镇斯米连。他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后来他开创了特斯拉电气公司,从事交流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的生产,并进行高频技术研究,发明了高频发电机和高频变压器。为表彰他早在1896~1899年实现200 kV、架空57.6 m的高压输电成果,与制成著名的特斯拉线圈和在交流电系统的贡献,在他百年纪念时(1956年)国际电气技术协会决定用他的名字特斯拉作为磁感强度的单位。题图为塞尔维亚发行的带有特斯拉像的钞票。</p> <p class="ql-block"> (上):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一1894),德国物理学家,于1888年首先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对电磁学有很大的贡献,故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赫兹以他的名字命名。</p><p class="ql-block"> (下):古斯塔夫·路德维希·赫兹(Gustav Ludwig Hertz,1887一1975),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先驱,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是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侄子。他的两个儿子都是物理学家。</p><p class="ql-block"> 古斯塔夫·赫兹是德国科学院的院士和哥廷根科学院的院士,他同时还是匈牙利科学院的荣誉院士、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的院士和苏联科学院的外国院士,曾获得德国物理学会的马克斯·普朗克奖章。</p> <p class="ql-block"> 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并称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大物理学家。他因发现能量量子化而对物理学的又一次飞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894年起,开始研究黑体辐射问题,发现普朗克辐射定律,并在论证过程中提出能量子概念和常数h(后称为普朗克常数),成为此后微观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极为重要的普适常量。</p> <p class="ql-block"> 比埃尔·居里(Pierrc Curie,1859一1906),法国物理学家,巴黎大学博士,后任该校教授。早期的主要贡献为确定磁性物质的转变温度,建立居里定律和发现晶体的压电现像。</p><p class="ql-block"> 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一1934),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1895年与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柏克勒尔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像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3年,居里夫妇与柏克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p><p class="ql-block"> 1906年居里逝世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放射性,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独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p><p class="ql-block"> 居里夫妇的长女伊伦、伊伦的丈夫也是物理学家,他们于1935年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p><p class="ql-block"> 居里夫妇一家五人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在科学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后人似不可企及。下图为法国发行的带有居里夫妇像的钞票。</p> <p class="ql-block"> 莱特兄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哥哥是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1867一1912),弟弟是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1871一1948)。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p><p class="ql-block"> 飞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莱特兄弟首创了让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至今仍被应用在所有的飞机上。莱特兄弟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军事史。</p> <h3> 马可尼(Marconi,1874一1937),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即电报)获得成功。1897年,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h3> <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Einstein,1879一1955),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犹太裔物理学家。 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p><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上图为以色列发行的的钞票。</p> <h3> 弗莱明(Fleming,1881一1955),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弗莱明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发现了青霉素。后经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改进,并成功的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从此出现了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新时代。</h3><h3>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弗莱明名列第45位。下图为苏格兰克莱斯戴尔银行发行的弗莱明像钞票</h3> <h3> 玻尔(Bohr,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博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h3><h3> 玻尔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他还是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对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h3> <p class="ql-block"> 丹麦国家银行发行的波尔像钞票。</p> <h3> 费米(Fermi,1901—1954),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领导小组在芝加哥大学Stagg Field 建立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 Pile-1),人类从此迈入原子能时代,费米也被誉为“原子能之父”。</h3><h3> 费米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有第一流建树,这在现代物理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100号化学元素镄、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费米实验室、芝加哥大学的费米研究院都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费米一生的最后几年,主要从事高能物理的研究。1949年,揭示宇宙线中原粒子的加速机制,研究了π介子、μ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提出宇宙线起源理论。1952年,发现了第一个强子共振--同位旋四重态。1949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h3> <h3> 二、人文社会学科和艺术表演</h3> <p class="ql-block"> 孔子(B.C.551年9月28日―B.C.479年4月11日),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p><p class="ql-block">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p> <p class="ql-block"> 希罗多德(希腊语:ΗΡΟΔΟΤΟΣ,约B.C.480─B.C.425),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p> <p class="ql-block"> 德谟克利特(约B.C.460一B.C.370),古希腊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论学说的创始人之一(率先提出原子论,万物由原子构成)。德谟克利特一生勤奋钻研学问,知识渊愽,他在哲学、逻辑学、物理、数学、天文、动植物、医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修辞学、军事、艺术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中,他通晓哲学的每一个分支,同时,他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画家、雕塑家和诗人。他是古希腊杰出的全才,在古希腊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人们的认识是从事物中流射出来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灵而产生的。在伦理观上,他强调幸福论,主张道德的标准就是快乐和幸福。著有《小宇宙秩序》《论自然》《论人生》等,但仅有残篇传世。题图为希腊发行的带有德谟克里特像的钞票。</p> <p class="ql-block"> 柏拉图(Plato,B.C.427—B.C.347),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p><p class="ql-block"> 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在他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正确性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一BC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p> <h3> 阿奎纳(Aquinas,约1225—1274),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 “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5位教会圣师之一。他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本人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h3> <h3> 波提切利(Botticelli,1446—1510),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受尼德兰肖像画的影响,波提切利又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最著名的是他的圣母子像。</h3><h3> 在15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波提切利是佛罗伦萨最出名的艺术家。他宗教人文主义思想明显,充满世俗精神。后期的绘画中又增加了许多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古希腊与罗马神话题材。风格典雅、秀美、细腻动人。特别是他大量采用教会反对的异教题材,大胆地画全裸的人物,对以后绘画的影响很大。《春》(题图)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最能体现他绘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h3><h3> 题图《春》的内容是美惠三女神(Grace),希腊神话中代表妩媚、优雅和美丽的三位女神的总称。她们都喜爱诗歌、音乐和舞蹈,有关文艺、科学和造型艺术的活动都得依靠她们的灵感。</h3> <p class="ql-block"> 哥伦布(Colombo,1451一1506),意大利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当时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p><p class="ql-block"> 在哥伦布1492年的第一次航行中,他在巴哈马群岛的一个他叫做“圣萨尔瓦多”的地方登陆。在后来的三次航行中,哥伦布到达过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它们为西班牙帝国的领地。上图是巴哈马联邦发行的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纪念钞票。</p> <p class="ql-block">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p> <h3> 马基亚维利(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469年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其思想常被概括为马基雅维利主义。</h3><h3> 在中世纪后期政治思想家中,他第一个明显地摆脱了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走向独立学科的道路。他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他是名副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h3> <p class="ql-block"> 丢勒(Dürer ,1471一1528),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p><p class="ql-block">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祈祷之手》《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和《骑士、死神与魔鬼》等。题图为联邦德国发行的丢勒作品《年轻的威尼斯女子像》钞票。</p> <h3>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生于佛罗伦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13岁从基兰达约学画一年,后从贝托多学习雕塑一年,主要靠自学。他的艺术创作在人文主义思想支配下,并受到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扣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雕塑《大卫》《摩西》《妇隶》,壁画《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h3> <p class="ql-block"> 意大利发行的钞票。背面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厅广场。</p> <p class="ql-block"> 莫尔(More ,1478一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而名垂史册。该书描绘了作者的理想社会,对以后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曾当过国会议员、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因拒绝承认亨利八世兼任教会最高首领而被处死。他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100个名人中评选中名列第37位。</p> <p class="ql-block"> 麦哲伦(葡萄牙语:Magalhães,1480—1521),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殖民者,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一1522年9月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环球途中麦哲伦在菲律宾死于部落冲突中。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并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下图为多米尼加发行的钞票。</p> <p class="ql-block"> 拉斐尔(Raffaello,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少时从彼鲁其诺学画。在佛罗伦萨时期吸取十五世纪绘画精华并吸收芬奇的技法,逐渐形成圆润柔和的风格。他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代表作品有《雅典学派》《西斯廷圣母》《自画像》《教皇利奥十世》《巴那斯山》等。下图是意大利发行的最高面额钞票,上有拉斐尔像及所作的名画《加拉蒂亚的凯旋》,题材取自希腊神话。</p> <p class="ql-block">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创始人。早年入大学攻读法律,毕业后又研习神学,将《圣经》译成德文。多次发表论说,评击教皇,否定教皇权威。他的改革主张反映了市民阶级的要求,在宗教改革初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当德国农民战争爆发后,却站在诸侯方面,主张镇压起义农民。</p><p class="ql-block"> 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投票评选最伟大的德国人,路德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康拉德·阿登纳。</p> <h3> 提香(Tiziano,1488一157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提香10岁时随兄长到威尼斯,在乔凡尼·贝利尼的画室学画,与画家乔尔乔内是同学。在提香所处的时代,他被称为“群星中的太阳”,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兼工肖像、风景及神话、宗教主题绘画。他对色彩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更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题图为提香的代表作之一《花神》。</h3> <h3> 鲁本斯(Rubens,1577一1640),十七世纪佛兰德斯画家,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外交使节。鲁本斯是佛兰德斯画家,是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人物。</h3><h3>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锡根,在他的父亲去世后,12岁的鲁本斯跟随母亲回到了西班牙统治下的家乡安特卫普,并在那里接受了天主教洗礼,而宗教也成为鲁本斯画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主题。题目邮票分别是鲁本斯自画像及画作《画家和他的妻子》,内容是鲁本斯与妻子伊萨贝拉·勃朗。</h3> <p class="ql-block"> 伦勃朗(Rembrandt ,1606一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早年从师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领域。从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到1640年,是其创作的成熟阶段。成名作《尼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突破团体肖像画呆板的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情上处理得逼真而又生动。这时期的大量宗教画,均表现世俗内容,具有巴洛克画风。1636年所作《参孙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类似的杰作还有《画家及其妻莎士基亚》《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等。图下是其1636年的画作《达娜厄》(Danae),取材古希腊神话。</p> <p class="ql-block"> 斯宾诺莎(Spinoza,1632一1677),犹太人,近代西方哲学公认的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斯宾诺莎出生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从西班牙逃往荷兰的犹太家庭。年轻时进入培养拉比的宗教学校,在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他仍然坚持哲学和科学的研究,他的思想通过通信方式传播到欧洲各地,赢得人们的尊重。他的主要著作有《笛卡尔哲学原理》《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其学说被称为“斯宾诺莎的上帝”,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和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着颇大的影响,同时也促使了唯心到唯物,宗教到科学的自然派过度。1673年勃兰登堡选帝侯曾邀请他到海德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不过斯宾诺莎婉拒。</p> <h3> 荷兰发行的钞票</h3> <p class="ql-block"> 巴赫(Bach,1685一1750),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世人普遍认为其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尊称他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他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p><p class="ql-block"> 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西方音乐史中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p> <p class="ql-block"> 左: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一1775),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西方国家学说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客”。在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的政治理论,为当今民主国家广泛采用。文学作品有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p><p class="ql-block"> 右: 1.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p><p class="ql-block">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p><p class="ql-block"> 右2.卢梭(Rousseau,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p><p class="ql-block">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p> <p class="ql-block">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一1790),苏格兰人,世界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其代表作《国富论》影响极大,当代政治经济学学者必读之书。亚当·斯密因《国富论》而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斯密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经济学体系,虽然其间缺乏严密的逻辑以及存在各种矛盾,但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对经济实践和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几乎从他还在世时开始,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其他学者都力图使斯密的思想适应其某种体系或时尚。</p><p class="ql-block"> 卡尔·马克思说:“在亚当·斯密手中,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某种完整的地步,它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完备的轮廓。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作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学说史》)</p><p class="ql-block"> 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亚当·斯密在劳动经济学领域中的贡献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且,事实上,总的来看他的著作就是很好的榜样,加之他对这门科学完善的、系统的论述,更增加了其重要性。”题图中,上面的是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钞票,下面是苏格兰克莱斯戴尔银行发行的钞票。目前尚未找到有关亚当·斯密的邮票。</p> <h3> 康德(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毕业。1755年起在母校任教,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讲授多门学科,同时发表了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1770年被聘为教授,他的思想转入“后批判期”。从1781年开始。他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3部著作。这标志他的批判哲学体系的诞生,并带来了一场哲学上的革命。1793年他因一些观点,被告蔑视基督教教义,遇到一些麻烦。但他仍不断探索和写作,直到病逝。</h3><h3>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h3><h3> </h3> <h3> 左: 海顿(Haydn,1732—1809),奥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韩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海顿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h3><h3> 右:舒伯特(Schubert,1797年—1828),奥国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h3><h3>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歌德、席勒、海涅、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h3> <p class="ql-block"> 戈雅(Goya,1746—1828),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p><p class="ql-block"> 戈雅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他一生总在改变,虽然他从没有建立自己的门派,但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人物。代表作有《裸体的玛哈》《着衣的玛哈》(题图邮票)、《阳伞》《巨人》等。</p> <p class="ql-block"> 雅克·大卫(Jacques David,1748—1825),法国著名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p><p class="ql-block"> 在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雅各宾专政时期,曾任公共教育委员会和美术委员会的委员。早期作品以历史英雄人物为题材,如《荷拉斯兄弟之誓》《处决自己的儿子布鲁特斯》等。1793年完成名作《马拉之死》。1794年雅各宾政权被反革命颠覆,经过五年的混乱,拿破仑掌握政权后,大卫做了拿破仑一世的宫廷画家。这时期创作了歌颂拿破仑的《加冕式》《授旗式》《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拿破仑在办公室中的像》等作品。题图邮票,上:《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下:《马拉之死》。</p> <p class="ql-block"> 莫扎特(Mozart,1756一1791),奥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曲式,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在于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不同于巴赫的均衡完美、贝多芬的桀骜不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下图为奥地利发行的钞票。</p> <p class="ql-block"> 贝多芬( Beethoven, 1770—1827),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 交响乐之王”。</p> <p class="ql-block"> 左: 黑格尔(德文:Hegel,1770年—1831年),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p><p class="ql-block"> 右:叔本华(德文: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曾在柏林大学任教,致力于柏拉图、康德哲学的研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p> <h3> 安格尔(Ingres,1780一1867),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美学理论家和教育家。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崇拉斐尔。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题图邮票内容是安格尔的自画像和画作《泉》。</h3> <h3> 吕德(Rude,1784一185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雕塑家。吕德出生于法国中东部的第戎,年轻时和父亲一起为人修造炉灶,1809年从第戎的艺术学校毕业到巴黎深造,1812年获去罗马的奖学金。波旁王朝复辟后,他去布鲁塞尔接受工作,在那里和拿破仑女儿的朋友索菲·弗伦艾结婚,又回到巴黎工作。</h3><h3> 在雕塑上,他与另一位浪漫主义雕塑家德拉克洛瓦并驾齐驱,与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刻家乌顿、罗丹等人齐名。其代表作即是巴黎人民妇孺皆知的那块装饰在巴黎凯旋门上的群像浮雕《马赛曲》(题图),在浪漫派雕刻史上,他这尊浮雕被认为是不朽的。</h3> <h3> 德拉克洛瓦(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h3><h3> 1830年,完成的《自由引导人民》(题图)是一首歌颂人民争取自由和权利的颂歌,画面上描绘了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形象,绘制手法上把比喻和现实结合起来,高举三色旗的自由女神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主题明确,光色融合强烈,感情奔放,是其最具特色的代表作。此作“自由领导人民”是对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的呼应,这幅画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上,现藏巴黎罗浮宫。下图为法国发行的钞票。</h3> <h3> 格林卡(Glinka 1804一1857),俄罗斯作曲家,民族乐派。1817年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h3><h3> 格林卡是第一个将俄罗斯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交融而使之达到先进水平的作曲家,被视为“俄罗斯古典 音乐之父”。他的音乐以爱国主义的内容和质朴的民族形式相结合而著称,在歌剧、管弦乐、歌曲等重要领域为俄罗斯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路。他的歌剧,为俄罗斯的歌剧发展铺设了两条路线:一条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历史性题材,以《为沙皇献身》为代表;另一条是神话、传奇题材,以《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为代表。在器乐创作领域,还开创了标题性和民歌变奏性质的管弦乐道路。他的作品,风格清新,富于生活气息。而他的艺术歌曲,是建立在城市小调的基础上,使之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此外,他还吸收异国情调和多民族音乐语言来丰富俄罗斯音乐形式,对日后的俄罗斯作曲家影响极大。</h3><h3> 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真正的奠基人,被尊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他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对俄罗斯民族音乐 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之后,俄罗斯相继出现了一大批思想成熟,技法高超的民族音乐大师。</h3> <h3> 左:费尔巴哈(Feuerbach,1804一1872),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后代表。曾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执教。1870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主要功债是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界数十年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自称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神学、理性与人本学三个阶段。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主要著作有《关于死亡与不朽的思想》《未来哲学原理》《黑格尔哲学批评》等。 </h3><h3> 右:尼采(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权力意志》 《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h3><h3> 尼采24岁时成为了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德语区古典语文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拉丁文文献。但在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而辞职,之后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在母亲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h3> <h3> 肖邦(Chopin,1810—1849),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华沙国家音乐高等学校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下图是2009波兰发行的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纪念钞票。</h3> <h3> 李斯特(Liszt,1811—1886),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h3> <h3> 左: 马克思(Marx,1818一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h3><h3> 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的《资本论》,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h3><h3> 右:恩格斯(Engels,1820一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h3><h3> 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h3> <p class="ql-block"> 东德发行的马克思、恩格斯钞票。</p> <h3> 约翰·施特劳斯(德语:Johann Strauß,1825—1899),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钢琴家。他自幼酷爱音乐,7岁便开始创作圆舞曲,一生写了四百多首乐曲,包括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其他音乐体裁的乐曲,其中以《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春之声》等曲目最为著名。这些作品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由此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h3><h3> 约翰·施特劳斯与父亲(1804一1849)同名,两人都以创作圆舞曲而闻名于世。为区别起见,人们在它们的名字前面分别加上“老”“小”二字。老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h3> <h3> 勃拉姆斯(Brahms,1833—1897),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h3><h3>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五重奏》,管弦乐《学院节庆序曲》,合唱《德意志安魂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和《匈牙利舞曲》。</h3> <h3>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1840一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h3><h3> 柴可夫斯基1861年入俄罗斯音乐协会音乐学习班(次年改建为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献身音乐事业。1865年毕业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时积极创作,第一批作品问世。1877年辞去教学工作专事创作。1878-1885年间曾多次去西欧各国及美国旅行、演出。1893年6月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首次演出后不久即去世。</h3><h3>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广大知识阶层苦闷心理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深切渴望;着力揭示人们的内心矛盾,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和炽热的感情色彩。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年》、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h3> <p class="ql-block"> 罗丹(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p><p class="ql-block"> 罗丹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p> <h3> 莫奈(Monet,1840一1926),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h3> <p class="ql-block"> 列宾(Repin,1844年一1930),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巡回展览画派重要代表人物。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1873-76年先后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回国后勤奋作画,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1878年,他参加巡回展览美术协会。代表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题图)、《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及《托尔斯泰》等。</p> <h3> 卢米埃兄弟,哥哥是奥古斯塔·卢米埃尔(Auguste Lumière,1862一1954),弟弟是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ère,1864一1948),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直到今天,电影仍然是人们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h3> <p class="ql-block"> 西贝柳斯(Sibelius,1865一1957),芬兰著名音乐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早年初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后赴柏林、维也纳进修;其音乐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图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弦乐四重奏及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此外还作有大量的歌曲、钢琴曲等等。右边邮票图案是赫尔辛基市内西贝柳斯公园的西贝柳斯纪念碑,用600多根钢管组成一个类似的管风琴。</p> <h3> 毕加索(1881一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h3><h3>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h3><h3>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h3> <p class="ql-block"> 卓别林(Chaplin,1889一1977年),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p><p class="ql-block"> 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p> <p class="ql-block"> 葛丽泰·嘉宝(Greta Garbo,1905一1990),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籍好莱坞影视演员。1926年,嘉宝拍摄在好莱坞的第一部默片《激流》。1930年她出演了个人首部有声电影《安娜·克里斯蒂》,并获得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35年,嘉宝主演电影《茶花女》和《安娜·卡列尼娜》,凭借《茶花女》获得第10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39年的《妮诺奇嘉》使嘉宝第三次提名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1941年拍完电影《双面女人》后,嘉宝宣布息影。1955年,嘉宝获得第27届奥斯卡终身成就荣誉奖。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将嘉宝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五名。上图为瑞典和美国联合发行的嘉宝纪念邮票。下图为瑞典发行的钞票。</p> <p class="ql-block"> 国际影坛上两位同姓Hepburn巨星: 美国的凯瑟琳·赫本和英国的奥黛丽·赫本。</p><p class="ql-block"> 上左: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1907—2003),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演员。赫本的演艺生涯开始于纽约的百老汇,1934年,凭借在她出演的第三部影片《清晨的荣誉》中的表演获第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第四部影片《小妇人》又让她获得了同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和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36年凭借《寂寞芳心》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从1942年《当代女性》到1967年《猜猜谁来吃晚餐》,26年间凯瑟琳·赫本和斯宾塞·屈赛一共合演了九部影片。1967年凭借《猜猜谁来吃晚餐》获第40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68年凭借《冬狮》获第41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82年凭借《金色池塘》获第54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在她60年的演艺生涯中,赫本共获得了12项奥斯卡奖提名,四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84年,77岁的她出版了第一本书《非洲皇后号的摄制过程》。1991年她又出版了第二本书《我一生的故事》。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名。</p><p class="ql-block"> 上右: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一1993),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舞台剧女演员。</p><p class="ql-block"> 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镜,开始电影生涯。1953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p><p class="ql-block"> 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邮票附票内容为影片《窈窕淑女》。</p><p class="ql-block"> 下:这枚邮票是德国邮政局原计划于2001年发行的,但她嘴里衔着的眼镜则被设计者“修改”成类似烟嘴的物品。由于赫本的儿子对此坚决反对,1400万枚邮票不得不取消发行计划。然而,仍有极少量邮票已经流出,成为当代邮票中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据中新网2009年5月27日综合外电报道,这枚罕见的“奥黛丽·赫本”邮票日前在柏林以高达6.7万欧元拍卖。迄今发现的这款邮票总共只有5枚,之前的4枚都以高价被拍卖,其中一枚带有左上边纸的,在2004年2月11日成交价高达157950欧元(含17%佣金)。</p> <p class="ql-block"> 乌兰诺娃(1910一1998),苏联女芭蕾演员,出身于舞蹈演员家庭。1919一1928年在列宁格勒舞蹈学校学习,主要教师是她的母亲和瓦加诺娃。毕业后先后在基洛夫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1928一1943)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1944一1960)任主要演员。1962年退休后,从事排练工作。她曾两次访问中国(1953、1959),志在世界各地演出,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p><p class="ql-block"> 她的代表剧目有:《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天鹅之死》《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天鹅湖》《吉赛尔》等,乌兰诺娃表演吉赛尔发疯一场的舞蹈表演,被公认为她悲剧艺术的顶峰。她的学生如马克西莫娃等已成为著名芭蕾演员。</p> <p class="ql-block"> 左上: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1915—1982),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著名女影星,好莱坞电影演员,毕业于瑞典皇家戏剧学院。1935年通过出演电影《Munkbrogreven》出道。1939年主演首部英语影片《寒夜琴挑》。1942年因主演电影《卡萨布兰卡》而成名。1945年凭借电影《煤气灯下》获得第17届奥斯卡奖最佳女主角奖。1946年主演希区柯克执导的电影《美人计》。1949年赴意大利拍摄电影,与罗伯托·罗西里尼陆续合作了《火山边缘之恋》《一九五一年的欧洲》《游览意大利》等作品。1957年凭借电影《真假公主》获得第2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73年担任第2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主席。1975年凭借《东方快车谋杀案》获得第47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1978年出演演艺生涯里的最后一部电影《秋天奏鸣曲》,并以此片第7次入围奥斯卡奖。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4位。邮票附票内容为影片《卡萨布兰卡》。</p><p class="ql-block"> 左下: 黛德丽(Dietrich,1901一1992),德裔美国演员兼歌手。黛德丽是好莱坞二三十年代唯一可以与葛丽泰·嘉宝分庭抗礼的女明星。虽然没有得到过奥斯卡奖,但其芳名在美国家喻户晓。她曾经演唱过的英文版《莉莉玛莲》则成为了二战中美、德双方士兵的最喜爱的歌曲。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9位。2003年,被德国电视二台推出的民意评选活动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第50位。邮票附票内容为影片《蓝天使》。</p><p class="ql-block"> 右上:施奈德(Schneider,1938—1982),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女演员。1953年施奈德步入影视圈出演了处女作品《白丁香再度盛开》。1955年,因主演爱情系列影片第一部《茜茜公主》而被观众熟知;并在之后2年中分别主演了该系列的第二部《茜茜公主2》;以及最后一部《茜茜公主3》。1958年,与阿兰·德龙共同出演了爱情片《花月断肠时》。1963年,走进好莱坞并凭借剧情片《红衣主教》获得了第21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1968年,再次与阿兰·德龙共同出演惊悚片《游泳池》。1970年代,她的演技得到了国际的承认。1976年,凭借爱情片《重要的是爱》获得了第1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1977年,凭借剧情片《窗边一妇人》获得了第2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提名。同年,出演剧情片《与贵妇合影》获得了第27届德国电影奖金胶片奖最佳女主角。1978年,凭借剧情片《一个简单的故事》获得了第23届意大利大卫奖特别奖、第4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两个奖项。1980年,凭借剧情片《一个女人的光辉》获得了第5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提名。1981年,主演《女银行家》被法国观众选为该年度最佳女演员。1982年,拍摄了她29年电影生涯中的最后一部影片《无忧的过客》,并凭借该影片获得了第8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提名。2008年,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会为她颁发了第33届凯撒奖终身荣誉奖。邮票附票内容为影片《路德维希二世》。</p><p class="ql-block"> 右下: 梦露(Monroe,1926—1962),出生于洛杉矶市的美国女演员。1946年梦露第一次到20世纪福克斯,开始出演电影。1949年梦露参与拍摄影片《夜阑人未静》。1950年梦露出演了《火球》和《彗星美人》。1952年梦露首次成为《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并于同年成为影片《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一片的女主角。1960年梦露凭借《热情似火》获得金球奖音乐及喜剧类最佳女演员。1962年5月梦露在麦迪逊公园广场上为约翰·肯尼迪总统演唱《生日快乐歌》。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评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6名。邮票附票内容为影片《热情似火》。</p> <p class="ql-block"> 英格丽·褒曼</p> <p class="ql-block"> 黛德丽</p> <p class="ql-block"> 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1932─2011),出生于英国伦敦,七岁时随家移美。好莱坞著名影视演员。</p><p class="ql-block">1942年,九岁的伊丽莎白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喜剧片《每分钟出生一个孩子》。1944年,12岁的她主演了《玉女神驹》。1949年,作为女主角与蒙哥马利·克利夫特联袂主演了电影《郎心如铁》。1956年主演《岳父大人》。从1957年至1959年,她以《战国佳人》《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及《夏日惊魂》三度获得奥斯卡提名。1961年,她凭借在《青楼艳妓》中的表演获第3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963年,泰勒主演的《埃及艳后》上映。1967年,她凭《灵欲春宵》获第39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992年,泰勒获得奥斯卡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协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七名。2005年,泰勒获得了英国影视艺术学院颁发的终身成就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