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腐包子(散文)

王泽玉

麻腐包子(散文)<br><br> <br><br>麻腐包子的做法不怎么复杂。<br><br>将大麻籽碾碎,加水过滤去皮,在汁水中加入小米或者黄米煮。火不易太旺,否则容易焦。永昌的叫法是“点麻腐”。点的时候必须反复搅拌,以便使其均匀,且不粘锅。等到水分蒸发,锅中的麻籽浆同小米、黄米的混合物成为糊状的时候,再掺入煮烂的洋芋或者白萝卜丁。然后,再撒入花椒面、盐等,并将烧开的胡麻油泼在预先放入其中的葱花上,搅匀。如此这般,一盆包子馅就做好了。之后,用上好的面粉擀皮包好,用大火蒸。火不可小,小了,馅子中的味道激发不出来。火是激情,催升起腾腾蒸汽,蒸汽的所来处是一蒸笼“好文章”。<br><br>从我记事起,它就是永昌民间的好味道。麻籽这种植物,命比较贱,种地的人在田头地埂上随便点种,都可以长得高大茂盛,在它青碧的时候,走近植株,远远就可以闻到一股粉簌簌的麻籽香味。说粉簌簌,是因为麻籽开花后,花粉很厚,很细,很腻。乳白的花粉,如同一层厚厚的面粉腻在花上,几乎分不清哪是花瓣哪是花蕊。田野的清风一吹,那粉就纷纷传播和洒落。有时候迎面遇见,那香会让人喷嚏连连,难以自持。是高大的枝干和特别的花香竭尽力气成就了麻籽果实的香味。打开脆脆薄薄的皮后,看上去是一粒小小的白仁,实则是一滴固体的植物油。所以,它常被用来榨油。年长的人说,麻籽油可以清火润肠。<br><br>刚刚从蒸笼里出来的麻腐包子,暄腾腾,胖墩墩,趁热吃起来,皮暄馅软、油滋含润、软糯可口,是一种老少咸宜的素食,但感觉又荤荤的,特别解馋。<br><br>麦香、麻籽香、米香、洋芋香、葱香、胡麻油香在口腔里缭绕回荡,这是麻腐这种复合食材合成的香味,是味的多声部合唱,不过主旋律依旧是麻籽的香。是麻籽香带领着其他香们一起香。可以说麻籽是味觉总指挥。当然,光凭麻籽是无法成就这样的美味的。麻籽的油香,有一种本事,是它“拉拢腐蚀”了面香、米香、洋芋香、葱香、胡麻油香,让它们乖乖跟随它,一起干俘虏舌尖的好事。私下里,我认为,麻腐的叫法就是这样来的。<br><br>当今提倡和谐包容,互鉴共生。我想,麻腐包子就有这样的本事、胸怀、修养和美德。它把许多各自为香的香味协调在一起,既保存了不同食材的味之个性,又在兼容中形成了一种新的味道——麻腐的味道。它的香味强大浓郁,但那是一种善于容纳的强大,一种单枪匹马的浓郁。因为它不霸道,因为它统领中的谦让,才让“主旋律”同“多样化”并存。在我看来,麻腐包子的品行是值得人类学习的。什么时候,小小的地球也变成一只风味独特的包子,里面包着不同的文化,包着包容、谦和、理解、欣赏、友谊与和平?<br><br>麻腐包子,牵着我儿时的记忆,牵着祖先和亲情。<br><br>“十月一呀天气凉,麻腐包包送寒衣”,这是流传于永昌大地的小曲。每年的旧历十月初一,永昌人要过传统节日“十月一”。小时候,每到这天,父亲就领着我和弟弟,在寒凉得让人打颤的秋风中,准备了烧纸、浇奠的汤水、罐头、麻腐包子,向着长满白头发芨芨草的田埂边走去。为什么到田埂旁?因为它避风,容易划着火柴。到了田埂旁,父子三人先找一块平整的地方,远远朝着埋葬祖先的地方跪下,然后,虔诚地点燃纸钱,祭洒汤水,打开罐头,最后再郑重献上麻腐包子。嘴里念念有词,希望又冷又饿的祖先们前来尚飨。我想,深埋地底的祖先在接过子孙递上的纸钱后,必定会满含爱意和欣慰,满足地品尝那包子。因为,那是他们身前最爱吃的。<br><br>就这样,一年一年在十月一那天跟随父亲祭奠祖先,日子过得贫穷却也平安。可万万想不到,十八岁那年农历六月,父亲不幸离开人世。那年的十月一,是我和弟弟拿了烧纸、浇奠的汤水、罐头、麻腐包子,前往村子外面的地埂,跪在白头的芨芨草前,一声声哭喊着祭奠的。当烧过纸钱,抛洒包子馅的那一刻,分明看到我那苦命的父亲,微笑地看着他留下的两个孤儿,咽下了母亲包的麻腐包子。那时候,我想,父亲不在了,你的父亲真的不在了。十月的风吹拂着地埂上的芨芨草一起一伏,也吹拂着我的一头乱发在额头上无助地飘动。父亲,你为什么那样狠心,留下我们两个孽障?眼泪如同捏菜水一样,从悲伤地拧紧的心底捏了出来。此后的七八年里,每年的十月一,都是在包子前,留着泪水过的。三十七年后的此刻,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的眼泪还止不住流出。父亲的遽然离世,给我留下的悲伤和打击是终身的。那种疼痛会一直延续到我走向坟墓的那一刻,那种打击直到今天还有阴影存留。例如,日子好起来以后的许多年里,我还在人面前不由自主露出一副不易觉察的苦相。<br><br>四十七岁那年,独生女儿王晶晶又在一次车祸中离世。奇怪的是她也偏偏爱吃麻腐包子。每年十月一送寒衣的时候,她妈妈总是不忘准备上包子,和我前去祭奠。开头的几年,当摆放好包子,喊她前来取钱的时候,冷风中纷纷飞舞的纸钱灰飘到脸上,小名还没喊出口,禁不住满眼都是泪水。感到那包子,就像孩子冰冷的脸蛋,也在爸爸面前流着阴阳两相隔永世不得见的泪水。那时候,感觉包子里包的全是辛酸、悲伤和蹇劣的命运……<br><br>文章的开头,本来是想写永昌麻腐包子那包不住的美味的,没想到居然将文字写成这样,是始料所不及的。我是多么不愿意将一篇写美食的文字写成这样。然而,有什么办法呢。我对麻腐包子的钟情不仅仅是那味道,它也和我多舛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因着这命运,麻腐包子的滋味才更真切、更悠长、更深挚、更有记忆、更值得一遍遍回味。<br><br>不知麻腐包子是从哪一辈开始流传的,我坚信,它是有了年代的。因为,在古老的永昌大地,在永昌农耕文明的历史上,提供那些食材的农作物早就有了。因此,包子的味道也是久远的民风的味道、悠长的时光的味道。<br><br>时光无情也有意。如今,它除了让我迟缓而无奈地老去,也让我内心的疼痛由当初的锐疼变成钝疼。我终于又从坎坷中站了起来,而且,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时光的有意,还体现在它让麻腐包子的味道一直在生活里存在着、新鲜着。时光的味道夹杂着人生的味道,会让我一再品味。<br><br>活着是艰辛的,但也是幸运而值得珍惜的。在汗流浃背的劳作之后,祖祖辈辈生息的大地上,有无数麻腐包子般松软可口的美食,来慰劳我们空荡荡的胃,浑身的劲儿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