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枯荷听雨声

谈笑在指尖

<h3>秋色渐浓,飘飘洒洒的落叶不经意间砸出了满地的诗情画意。凉意惭浓的时候,徜徉于湖畔,目送阵雁飞过长空,遥望寒霜染黄的柳岸,一片萧瑟。风声低吟,湖水枯瘦,渲染成晚秋独一无二的意境。遥望湖心,那些曾遮天蔽日的青荷,也大多折戟沉沙。那曾经风光无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塘,不见了,春的碧绿远去,夏的嫣红消失,余下的只是满目的枯槁残荷,画出的是一幅韶华的逝去。此时又见雨滴落下,残秋以冷雨泼墨般的写意手法,在池塘上挥毫韵墨,落笔静洁,留下了一幅写意般的残荷听雨图。<br></h3> <h3>眼前的残荷不再美丽,不再青春勃发,不再娇姿妩媚,也不再以那一朵又一朵粉红或洁白的荷花,润出一片风采。只留着那几茎残荷在风中坚守,任凭凄风飘雨无情的摇曳,守着那一缕最初的纯洁站定在那里。我远望天涯,默然不语,悄悄地把这一切收于心底。<br></h3> <h3>一生坎坷的李商隐当年面对枯溏残荷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落下时,写下了“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句来。我想,当时的诗人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吟出的短短诗句为什么能让人身觉凄苦,又觉得凄美呢?每每读来,仿佛总是在释义诗人思想的文字语码,挖掘诗人生活感受的累积。细嚼越深,品味愈浓,越感到诗人笔下的这一叶残荷,或许只是为了存留这荷塘最后的脉息?也许只是为了要聆听一下雨的古韵?却不知自己也成为这韵中之韵了。掩尽千古风流,成就了一首最绵延婉约的唐诗宋词来了。<br></h3> <h3>境由心生,情从感来。如果把“红藕香残玉簟秋” 感受为一种清冷,如果把“菡萏香消翠叶残”触觉到一种苍凉,会使人的心头顿时涌上一种凄悲一种伤感。很容易联想到,当人生的青春已不在,浪漫已远去的时候,不恰似这一池的残荷已经失去往日的耀眼昔日的碧绿吗?如果懂得敞开自己的胸襟,明了“枯荷虽欲静而风雨却不止”的道理,再去看这满溏的残荷,读“残荷听雨”,你会感觉到雨中的残荷是何等的凄婉动人。凝神品味,细微静读,你会发现这萧萧瑟瑟如幻如梦的意境里,蕴含着曾经是青春绿荷深闺中喷涌的诗情,透射着唐诗宋词里款款飘逸的古韵。<br></h3> <h3>不信你看,秋荷的残叶虽败,却在秋雨的苦楚中续燃着铜锈般的火焰,不信你听,残荷与秋雨的对话里虽带沙哑,却依然音律悦耳,恰似那江水之中轻拢慢捻的琵琶之声。枯荷的风采依旧是那么的自然,残荷不残。我眼前看见的是,残荷如同一根肋骨,虽竖挺着破旧的衣服,但还在展示着它最后的风姿。它不屈不挠,还在勇敢的面对着白天的烈日和夜晚寒霜,微笑地告诉大家,它已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经历,面对霜雨和死亡,自己从来都是随遇而安。它不会在乎自己何时会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但只要生命没有结束,就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哪怕只剩下一段枯萎的枝茎,也要盛放出生命的最后余晖。<br></h3> <h3>这种面对死亡显得如此的淡定,完全是一种历尽了沧桑之后的从容,也是饱经风雨之后洒脱的等待。直到有一天,人们从残荷的根部掘起一节又一节的白藕,才真正醒悟,那破败的残荷原来是这样的富有,他抵死不渝、守候着的,便是他一生积聚起来最珍贵的结晶。这种沉稳、大气,坦然面对人生的变数,超乎淡定自若的境界,会让我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悟得了人生价值与真谛。<br></h3> <h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写下的名句忽然在耳边响起,这枯荷与落红是多么的相似,都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献身的精神是何等的相同,只是落红展现的是死亡的美丽,而枯荷展现的却是美丽的死亡。枯荷的美丽在于面对死亡时的潇洒与淡然,花开嫣然,花落淡然,纵然是水尽山穷,叶落成空,岁月依旧可以风姿万种。<br></h3> <h3>由此我又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我们何不是这样,渐已进入了秋的气候。但是唯有这秋,像一位历尽风雨的智者,沉稳、大气的展现在世界中。秋如亮歌,这歌优美、真挚,净化心灵;这歌激扬、宏大,催人奋进;这歌威严、悲壮,使人倍加珍爱起自己的生命。就像这散发出满溏芳香的秋荷溏,带去的,不是遗憾,不是悲凉,而是隐含在泥土中的累累硕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让我们跨越人生的樊篱,走近自然,感谢自然,在如海的秋色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