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图上的鸡嘴

南海

<p class="ql-block">  早7:00出发,去离珲春市区70余公里,号称“东方第一村”的边境小村防川参观。防川村属珲春市敬信镇,地理位置十分特别,人称“雁鸣闻三国,虎啸震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p> <p>  防川村呈长条状,如果把我国地图看作是一幅雄鸡图,防川村就处于鸡嘴的位置。东邻俄罗斯,西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最窄处仅500米,仅一条小路进出。上世纪50年代,因洪灾导致进出道路被毁,村民出村一度需绕道俄境。后来政府投资兴建洋馆坪大堤,建成了一条宽8米,长800余米的江堤公路。我们经江堤公路进村时,施工单位正在对公路进行改造。</p> <h3>  两名男子开着一辆拖拉机,赶着牛群,悠闲的行走在进村的洋馆坪大堤上,幽默感十足。</h3> <h3>  防川村正在打造成旅游休闲景观村,非常漂亮,但大多建筑尚未投入使用。</h3> <h3>  一位农妇正在自家小院整理作物。她告诉我,村里人家只有30余户,大多外出捕鱼去了。</h3> <h3>  这就是防川村西面的图们江,江对岸是朝鲜的豆满江市。图们江是中朝两国长达500余公里的界河,到了尾端临近入海的15公里,却变成了俄朝两国的界河。</h3> <h3>  防川村的东面,是俄罗斯的哈桑区。两大片树林中间的空槽位置,就是中俄国界,以钢丝网隔离。</h3> <h3>  这幅图可以清楚看出防川村所处地理位置,村子左为朝鲜右为俄罗斯。再往下的15公里处,就是日本海。可惜我们的领土距临海的15公里处已被隔断,见海却不能通达。</h3> <h3>  造成我国如此狭窄的一块领土被夹在两国之间,能望海却不能到海,都是腐朽无能的清政府的杰作。一纸《瑷珲条约》和后来的《北京条约》,让我们丧失大片领土的同时,也留给了我们望洋兴叹的伤痛。</h3> <h3>  穿过边防部队哨所,沿一条小道来到防川村的尽头。那里有一座石碑文物,以玻璃罩保护起来。石碑上书“土字牌”,是中俄边境历史上第一座界碑。在土字牌的不远处,有一座现在的界碑,编号为423号,可惜被钢丝网隔离,我们无法与其亲密接触。</h3> <h3>  到了土字牌,就到了防川村的尽头,再往前已不能通行。钢丝围栏的另一面就是俄罗斯了。靠近土字牌的我方哨所。</h3> <h3>  中俄朝三国边界上我方领土内的龙虎阁,共12层,高60余米。在龙虎阁顶,可清晰的看到防川村和俄朝景色。</h3> <h3>  今天是阴天,能见度不太高。站在龙虎阁最高处,也只能隐约看见15公里外海天相连的日本海影子,但却可清楚的看见我国东端领土的尽头,以及环绕着我们的俄朝两国疆土。下图左边小湖及我方哨所前端树林均为俄罗斯,右边隔江为朝鲜。</h3> <h3>  俄罗斯界内的一处不知名小湖,距我们的边界位置大约只有几百米。</h3> <h3>  朝鲜界内的边防哨所。</h3> <h3>  图们江上的俄朝铁路桥。</h3> <h3>  正在改造的防川村洋馆坪堤路。</h3> <h3>  防川村图们江边,有一处珲春与俄罗斯哈桑区的友谊之锚雕塑。</h3> <h3>  江边还有一片小树林,是晖春与大韩民国浦项市的友谊之树。</h3> <h3>  由于防川村的特殊地理位置,正在被打造成“一眼望三国”景区,观景台上的中俄朝国旗标志。</h3> <h3>  旧中国的腐败无能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心理憋屈和领土奇葩,其教训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中国,历史再也不会重演。正如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誓言:“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也不能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