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豫灵之行

和平使者

<h3>  人常说:“亲情难忘,故土难离,娘家亲戚不离弃!”这话一点不假。前不久我陪大姐回了一趟豫西老家,所见所闻确让我有不少感触:最亲莫过故乡人呐!</h3><h3> 说是豫西,其实是三省交界地带,山水相连,地垅相接,从地理上看不出有丝毫变化,只在地图上显示。</h3><h3> 临行前一周大姐似乎有些焦躁不安,面见我时总是嗳声叹气欲言又止,我分明感觉她有心事但追问她就是不说。</h3><h3> 两天前大姐终于憋不住了拉着我的手说:“弟弟呀!姐姐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还有多少年活头?当年你哥在世时偶尔还陪我回趟老家,现在你哥不在了我身体又不好娃们家都忙的请不下假,最近娘家侄孙结婚我想回去行个人情顺便会会少年时期的同学,闺蜜和亲戚朋友。他(她)们从小和姐一起长大关系挺不错的这些年难得见一面,这次机会难得我想回去见见他们。以后姐年纪越来越大也没能力回去了,如今是见一面少一面弟你说对吗?你能陪姐姐一起回去吗?”“这……?”因为事情来的太突然我毫无思想准备不知如何回答。心里却翻腾起来:原来这几天大姐心里的坎儿在这呀?难怪她近来闷闷不乐,今天这竹筒倒豆子哪来的勇气?要说人老了思乡之情这谁都能理解,何况这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我岂能驳她心愿,因此我爽快地回答说:“姐我答应你时间你定吧!”话音未落,大姐就高兴的像个孩子似的笑得很开心,忽然她话锋一转故作神秘地对我说:“嗳!弟弟你现在可是名人是作家了,姐带你回去心里踏实咱肯定不会空手回来!”嗨!我算什么名人作家呀!“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荡”这大姐也忒高看我了!原来她的用意在这,聪明的大姐这分明是在暗示我回来给她做美篇呢,至少也得把事情经过记清楚吧!你说大姐就这么点要求我能不答应吗?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h3><h3> 春夏之交的五月下旬已骄阳似火,这两天的气温天天都超过17-35度。前几天她还在挂吊针我略有担心,不料我答应她后的第二天大姐就催我上路。一路上她兴奋的回忆着童年往事还不时给我介绍沿途风景和发展变化,全然不像一个身患多种疾病且已年近八旬的老人,我的顾虑也随之烟消云散。我想我能亲自陪大姐回趟老家也算幸事,尽管她说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有点夸张,但如此善举我何乐而不为?我甚至为自己的明智之举有点沾沾自喜呢!</h3><h3> 到豫灵已近中午,早已恭候的专车接我们去婚礼现场。嗬!这场面还挺气派的!典礼平台,气垫门迎和宾客宴请棚早已扎好,婚庆乐队随接亲彩车去接新娘,来帮忙的人各司其职出出进进,亲朋好友或远或近前来助兴好不热闹。这场面颇像大城市的婚庆现场典雅而不俗气,只是规模略小一点。尽管我从大城市来也算见过大世面的人,但今天的现场布置留给我的印象还是很深,再咋说这里也不能跟大城市相比呀!</h3><h3> 大姐可真是个活跃人物,一下车就被亲友团团围住,那个亲热劲真让人羡慕不已。出发前我曾想像过见面后的情景,而实际情况比我想像的还要热烈。在接新娘的车队还未到来之前,大姐带我面见家乡父老,宗亲晚辈,同窗好友和儿时伙伴,并把我一一介绍给他们,弄的我怪不好意思的。我举起手机为他(她)们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合影照。农村人的淳朴好客和忠厚善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h3><h3> 如果说这里与大城市相比哪有不一样的话,那就是城里举办婚礼仪式不过午(即12点前) 而这里的典礼仪式却在午后,听人说农村都这样是因为接亲路途较远难以把握。说话间迎亲车队到了,车队的到来将人们的目光刹那间转向下车的新娘,在一片喝彩声中新郎牵着新娘的手缓缓走来与大家见面。伴随着美女主持人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和鼓乐队齐鸣声中婚礼正式开始,之后的程序想必经常参加婚礼的人都能猜到:宣读证书,双亲登台,夫妻对拜,摄影实拍……整个婚礼持续了大约半小时。期间我始终跟踪拍摄在婚礼现场,为我回去后美篇的制做积累素材。当然,这场婚礼称不上隆重,但在这三省交界的偏僻小镇也够扎眼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程的繁简,山里人模仿和日渐开放的观念才是改革带来的巨变。</h3><h3> 婚宴开始后大姐继续按她的思路走过场。流水席是乡邻四舍人脉集中之地,大姐忙得和这个加微信,和那个合影,新娘两口给她敬酒她都顾不上接,好不容易拿起筷子那边桌子的老姊妹又叫她,直到人们都陆续撤离了她还忙着和熟人搭话!你说她这顿酒席吃的有多龌龊,我催促了好几次她只是“嗯嗯”地点头却仍自顾不暇。唉!想想大姐也真够累的,回一趟家乡净顾应酬了,忙的饭都顾不上吃,这事要摊在我身上,非累趴下不可!</h3><h3> 眼见已到了该返程的时间,亲友们围住大姐不让走,在她极力的劝说下主人不再挽留,只是恋恋不舍不忍放手。趁这会儿家族人最全大姐提议拍张全家福合影留念,拍完后在寒暄和告别声中我们走进了久候送别的专车,回过头,我见大姐眼里噙满了泪水……</h3><h3> 这趟陪大姐的故乡行的确让我长了不少见识,远比书上描述的要精彩生动的多。文学创作以小说最普及,而小说的写作讲究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人和事件,所谓“无巧不成书”就是这个道理。而我今天的所见所闻确实真实自然, 无需虚构就可以写一篇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可惜我不是那块料,如果是我一定会把今天遇到的人和事连同这感人的细节统统给大家做梳理交代,在给大姐留下书面东西的同时也为我积累部分翔实的资料,因为这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h3><h3> 在登上返程的大客车上大姐睡着了,睡的很香甜,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h3> <h3>最新的河南省(简称豫)地图</h3> <h3>豫陕晋三省交界放大图</h3> <h3>秦岭,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h3> <h3>关中平原东部地貌</h3> <h3>从沟壑处远眺西岳华山</h3> <h3>渭河入黄两河交汇处(陕晋两省交界处,对面是山西省)</h3> <h3>豫陕交界,东出潼关</h3> <h3>豫西景色</h3> <h3>崤山脚下的豫灵镇</h3> <h3>婚庆现场的道具</h3> <h3>新婚典礼平台</h3> <h3>宾客宴请大棚</h3> <h3>颇具“西洋”风采的婚礼照片</h3> <h3>陆续到来的接亲车队</h3> <h3>专门聘请的乐队吹鼓手前来助兴,她们能歌善舞技艺娴熟,是一支训练有素的乡村服务团体。</h3> <h3>鼓乐齐鸣的交响乐</h3> <h3>典礼前的登台献艺</h3> <h3>欢快的集体舞</h3> <h3>美女主持人宣布典礼仪式</h3> <h3>新郎新娘双双上场</h3> <h3>登台亮相的双方父母</h3> <h3>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h3> <h3>婚礼进行中</h3> <h3>洞房由此进入</h3> <h3>装饰一新的婚房</h3> <h3>新郎新娘的卧室</h3> <h3>新郎的父母亲</h3> <h3>新郎新娘给来宾敬酒</h3> <h3>活跃在婚礼现场内外的大姐忙于和亲朋好友,同窗闺蜜,嫡亲晚辈,儿时玩伴等合影留念,共诉衷肠,加微信,留电话,忙的不亦乐乎。</h3> <h3>离别时刻的恋恋不舍</h3> <h3>摄影师举起相机为大家拍摄</h3> <h3>难得的聚会,珍贵的家族合影照片(笔者亲摄)</h3> <h3>婚宴现场高朋满座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乡邻四舍频频举杯,借此时机互相勾通交流共叙友情。</h3> <h3>忙碌的厨师和厨房内外</h3> <h3>高朋满座的盛宴</h3> <h3>前来参加婚礼的家乡父老和众乡邻</h3> <h3>离开婚庆现场后我们在豫灵街区最繁华的地段做短暂停留。</h3> <h3>今日豫灵镇</h3> <h3>作者近照</h3> <h3> 编后记</h3><h3> 这是继《她……》之后我为大姐创作的第二篇美篇,旨在了却她的心愿。毕竟她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回趟老家独自难行需人照料。且不说儿女忙碌与否,自丈夫撒手人寰后我们再相遇她就把我当亲人看待并成为她后半生的精神依托。那次湖边巧遇奠定了我们关系的基础,因为我曾答应过做她今生今世的好兄弟好朋友和好伙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大丈夫为人处世岂能食言?何况大姐是我今生遇到的最刚强最明事理,最有主见和最令人敬佩的女性。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微弱,所谓“人间自有真情在”的铁律几乎不复存在。尤其是“金钱至上,名利为先”拜金主义盛行,铜臭味充噬社会各个角落的今天,人和人的关系将更难把握。那种“风轻便有雨,相视即成亲”的迂腐观念大大阻碍了人们的正常交往,更别说关系能相处持久和牢固了。而我和大姐的交往则超越现实与社会相悖,在我们眼里利益得失和利害冲突一文不值,而相互扶持,坦诚相待,追求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是我们关系牢固的基石,我们之间轻松相处无话不谈就是最好的例证。正因为如此只要她张开口我轻易都不会让她失望,我对她的生命和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可不是我自夸)。鉴于此我现在和将来对她都负有精神层面的责任和义务,这不需要任何人批准,更不需要来自各方人为的干涉或指责,因为只有我能做到,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h3><h3> 感谢网友和亲朋好友的关注和点评!谢谢大家!</h3><h3><br></h3><h3> 作者</h3><h3> 2019年6月8日(西安)</h3> <h3>图文原创:杨文超(和平使者)</h3><h3>背景音乐:杨文超(作者)</h3><h3>编辑整理:同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