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多少次梦回克山,看看我的青春岁月!</h3><h3>多少次梦回师专,重温我的花样年华!</h3><h3>高考结束了,我终于有了闲暇时间,决定到母校故地重游。</h3> <h3>火车向北开去,第一站便是冯屯。当<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年看见这两字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心情便开始烦躁起来,随着列车的前行,这种心情愈发强烈,因为离家越来越远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这是富海车站,富裕县的一个小镇,这个时候天开始下起雨来了</h3> <h3>这是我对面的小朋友在用餐,可爱不?</h3> <h3>依安是个大站,下车的人不少</h3> <h3>列车晚点了,古城站不停,为了赶时间,火车加速前行,到克山已经晚8点了</h3> <h3>老同学于志接待了我,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一起去母校。说是母校却只能称为故园,若干年前,母校已与齐齐哈尔大学并校,从此克山师专这个称呼成了历史,永远成为回忆了。这是当年师专大门旧址。</h3> <h3>这是刚入校时在学校大门的照片,记得是寝室历大哥拍的。</h3> <h3>往里走就是我们的教学楼,我们的教室就在四楼,这座楼现在是克山县财政局的办公楼了。看见教室和操场,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我们读书嬉闹的场景,耳边掠过苏芮的《跟着感觉走》的节奏,这是当年早操前的音乐。一种酸楚的感觉猛然袭来。</h3> <h3>操场南侧当年和我们比肩的小松树变成了参天大树,而我们却变老了,感叹如水的时光,多想回到过去!</h3> <h3>这是师专的老建筑,当年生物系和化学系的教室,现在是克山县统计局</h3> <h3>这是当年的食堂。那个时候为了抢到溜土豆和虎皮豆腐这两个菜,负责打饭的同学第四节不上课便早早到二楼候场,若打着了这两样菜则一定是举着大饭缸子从人群中挤出来,脸上写满了自豪。</h3> <h3>这就是当年的大饭缸子,威武不?</h3> <h3>这是当年的水房。我们就在这里打水洗衣服,那个时候,有对象的俩人一起洗,没对象的自己洗,我属于后者。</h3> <h3>这是当年的宿舍。记得当年门口有卖咸鸭蛋的小贩,我们都拿粮票换鸭蛋。楼门口还有个修鞋的老大爷,经常喊:谁拿钳子了?现在寝室楼已给克山三中的孩子们继续发挥余热。</h3> <h3>这是当年的足球场,我们曾在这里做早操,踢足球,滑冰。我也在这里和七弟的对象站成一排,让大家辨认。</h3> <h3>来楼里看一看,这是当年教室走廊,没有变化。</h3> <h3>走出校园,背面是克山广播局,我们在的时候,信号塔刚刚建起。</h3> 顺着路往西去,看一看当年的炮楼及三食堂,遗憾的是已无踪影。我和于志沿街北行,开阔地是当年克师专教授居住的二节楼<h3><br></h3> <h3>看!多年不见的毛毛道</h3> <h3>克山县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span style="line-height: 1.8;">和文化传承,抗联曾在这一带活动。这里也是当年毛岸青生活战斗的地方。让我们缅怀先烈,珍惜当下,永远感激先人们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span></h3> <h3>回到于志家中,忽闻喜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要来家中相聚。三十年早生华发,感叹人生如梦。</h3> <h3>同学情战友情,道不尽的思念,说不完的话题。</h3> <h3>别了克山!别了同学!祝大家一切顺利,身体康健,有机会我们在泰来相聚。希望我们来日方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