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二十四)延安是军事将才,红色文化的摇篮

赵朋友

<h3>6月5日,重走长征路第25天,这是我们的最后一天行程,我们来到了延安凤凰山抗大校址和毛泽东住地旧址,而后,来到了延安鲁艺旧址。</h3> <h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h3><h3>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简称“抗大”)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旧址。</h3><h3>“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其前身是“红军大学”,1937年初改为此名,校址在延安,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h3><h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历史业绩而建的一个专题性纪念馆。隶属于延安市文物局。抗大纪念馆于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基地”,2002年被中央军委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上午延安一直下雨,我们冒雨来到这里参观学习。</h3> <h3>在1955年被共和国授予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59名少将中,就有7名元帅、8名大将、26名上将、47名中将和129名少将是曾在抗大工作、学习的干部和学员。</h3> <h3><br></h3><h3>1936年决定成立红军大学。</h3> <h3>抗大成为八路军,新四军将才的摇篮。</h3> <h3>被毛主席枪毙的老红军'黄克功也曾经是抗大学员。</h3> <h3>田方和于蓝夫妇</h3> <h3>为抗战外国友人也参加抗大学习。</h3> <h3>很多熟悉的名字都在抗大学习过</h3> <h3>参观抗大旧址后,我们来到凤凰山脚下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旧址。</h3> <h3>凤凰山革命旧址在延安市凤凰山脚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又经瓦窑堡(今子长县)、保安(今志丹县),于1937年1月来到延安,就住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指引全国开展抗日战争。</h3> <h3>凤凰山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机关从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期间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中共中央在此期间,正是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时期,并度过了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为了迎接抗日战争和贯彻全面抗战路线,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如洛川会议和六届六中全会等,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山脚下,是延安“四大名山”之一,因“叶生吹箫引凤”的传说而得名。</h3><h3>凤凰山革命旧址北边的院子,分前后两院。后院有三孔石窑洞,是毛泽东同志旧居。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居住。中间的窑洞是会客室,里面陈设木质桌凳,墙上挂有毛泽东和白求恩大夫谈话的照片;西南边的窑洞是办公室兼卧室,里面陈设有木质办公桌椅、柜子,并陈列着毛泽东当年用过的网套,东北边的窑洞是书报室,里面有炕,还陈设木质长桌和柜子等。</h3><h3></h3> <h3>毛泽东同志旧居和朱德同志旧居中问有两个院子,一个是红军总参谋部旧址,另一个院子是中央机要部门旧址。院内的窑洞、平房依然如故。</h3> <h3>这是毛主席旧居的院门。</h3> <h3>毛主席居住的窑洞。</h3> <h3>这里是毛主席和中共中央1937年1月13日至1938年11月20日的所在地,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实现了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战略转变,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内和平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党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最终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br></h3> <h3>这里也是毛主席发生婚变的地方,贺子珍从这里出走。一年之后,江青进入毛主席视野。我看也是机缘巧合,此地离抗大百米之遥,很近,难怪江青有此机遇,美人崇拜英雄,英雄也爱美人,人间皆如此。</h3> <h3>凤凰山革命旧址南边的院子,是朱德同志旧居。院内有面向东南的三孔石窑洞,是朱德于1937年1月至9月问居住的地方。南边一孔是办公室。中间一孔是会客室,里面陈设木质桌凳,还陈列有朱德当年用过的上了补钉的旧毛毯。北边一孔是朱德的卧室和周恩来同志旧居。1937年初,周恩来在西安事变后回来时,曾住在这里。</h3> <h3>毛主席居室的坡上是防空洞。 1938年11月20日至21日,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了延安,旧城被炸毁。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从此搬到了杨家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冒着细雨我们又来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旧址,见到了众多耳熟能详著名艺术家的名字。鲁艺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现保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窑洞数十孔。</h3> <h3>鲁艺旧址展馆资料有特色,这里曾是中共召开六届六中会议的地方。</h3> <h3>在此期间受到王明路线干扰。</h3> <h3>六届六中全会前派任弼时任特使,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h3> <h3>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六届六中全会</h3> <h3>会议期间暂行组织机构决定。</h3> <h3>此会议更加巩固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h3> <h3>此时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主义开始提出。</h3> <h3>张如心1941年发表文章首次提出毛泽东的思想概念。</h3> <h3>下面图示展示了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h3> <h3>延安鲁艺的文化人和作品影响了我党我国人民几代人,至今还燃烧着烈火。</h3> <h3>红色文化的奠基地,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摇篮。</h3> <h3>这些文化名人才是我们的时代偶像,他们站在时代前列,其作品起到了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时代作用。</h3> <h3>认真听讲,其展览很感人,不虚冒雨此行,不来此地一定会有遗憾!</h3> <h3>郑律成,冼星海的照片。</h3> <h3>珍贵的历史记录。</h3> <h3>新时代的人物作品,替代了鬼神菩萨。</h3> <h3>这么多的音乐人来到延安!从此朗朗上口,接地气的革命歌声传遍祖国大地。</h3> <h3>毛主席对文化文艺的重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上前线,使中国的文学艺术开创了一个新时代。</h3> <h3>在鲁艺毛主席讲话“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h3> <h3>大量吸收知识分子,抗战期间有20余万人跑到延安,其中有4万多知识分子。</h3> <h3>我们熟知的王昆等名人。</h3> <h3>鲁艺在延安创作的音乐曲目。</h3> <h3>美术系的部分作品。</h3> <h3>鲁艺托儿所的小朋友。</h3> <h3>鲁艺文学系。</h3> <h3>冼星海旧居</h3> <h3>在冼星海旧居里留影。这里也是他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地方。</h3> <h3>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h3> <h3>冼星海夫人和女儿</h3> <h3>冼星海夫妇</h3> <h3>鲁艺上课的地方。</h3> <h3>因时间太紧张,很多没有仔细浏览,美术系的上千幅作品没有来得及欣赏,留下遗憾。</h3> <h3>午饭后,我们来到四.八烈士遇难纪念园。</h3> <h3>这里有一座纪念馆,遇难烈士的墓地。</h3> <h3>遇难烈士名单。</h3> <h3>烈士们在墓地的位置。</h3> <h3>毛主席的碑文,“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h3> <h3>张思德也葬在这里。</h3> <h3>贺子珍的母亲的墓。</h3> <h3>重走长征路共26天,从北京出发共计28天,从北京南苑机场,乘机来到福建冠豸山机场,一路游览,马不停蹄,登冠豸山顶,看古田会议会址,游长汀古城,从江西瑞金到延安跨越11省市,行程万余里,一路饱尝各地美食,饱览各地美景,体验各地风情,增长历史人文知识,了解前辈奋斗历程,收获满满,不虚此行,这也是我一生旅行时间,路程最长,最愉快的一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