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一) A型(Amplitude Mode)超声诊断法</i></b></h3> <h3> A型(A-mode)超声或A超,又称超声示波诊断法或幅度调制型超声诊断法。它是将超声回声信号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属一维超声,存在一维局限性,即探测信息量少、盲目性大,自B超发展后已逐渐被抛弃,临床已经淘汰。</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二) B型(Brightness Mode)超声诊断法</i></b></h3> <h3> B型(B-mode)超声或B超,又称超声断层显像法。它是通过超声探头发射超声波,使超声波遇到屏障传回声波,利用电脑收集这些回声波并转换成二维图像,最后在屏幕上以灰阶(即光点明暗)的形式显示出来。B超可进行实时显像,广泛地应用于各组织器官的疾病的诊断,如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胆疾病、肾及膀胱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脾脏病变、眼科疾病、内分泌腺病变及其它软组织病变的的诊断。最著名的便是在孕期对胎儿的检查。但B超通过超声探头测得的图像是黑白的,只能观测到各脏器的的组织结构,测量脏器或病灶的大概尺寸。</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三) M型(Motion Type)超声诊断法</i></b></h3> <h3> M型超声,又称超声光点扫描法,是一种单轴测量距离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只是在声像图上加入了慢扫描锯齿波,使回声信号从左向右自行移动扫描。垂直方向代表人体深度,水平方向代表时间。M型超声主要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检查,显示心脏各层的运动回波曲线,动态地了解心血管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状况,并获取相应的心血管生理或病理的技术指标。与A超相同,均反映的是一维空间结构。</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四)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超声诊断法</i></b></h3> <h3> 广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俗称为彩超。彩超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理解的“彩色的B超”,只是在普通B超的基础上,通过对多普勒信号的处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探测诊断技术,而获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图像(即“CDFI”)。彩超其实还是黑白的,被称为彩超,是因为会用彩色标注心脏、血流等指标。彩超的分辨率会比一般B超高一些,所以在需要做比较细致的检查的时候,更多的医生愿意通过彩超来检查。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心脏彩超</i></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血管彩超</i></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五)三维(3D)彩超及四维(4D)彩超诊断法</i></b></h3> <h3> 三维(3D)、四维(4D)彩超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技术,其中三维(3D)彩超是将二维图像通过一个特殊的探头进行三维图像合成,显示直观的立体图像,提供比二维超声更为丰富的信息。三维彩超主要用于心脏疾病的研究与临床诊治,在妇产科、眼科、腹部及周围血管成像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四维(4D)彩超是采用三维(3D)超声图像加上“时间维度”参数,又被称之为实时的“三维(3D)”。该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实时获取三维图像,超越了传统超声的限制。它提供了包括腹部、血管、小器官、产科、妇科、泌尿科、新生儿和儿科等多领域的多方面的应用,能够显示未出生宝宝的实时动态活动图像,或者其它人体内脏器官的实时活动图像。</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三维(3D)彩超—胎儿</i></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i>实时(动态)3D,即四维(4D)彩超——胎儿</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