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永州

杨涛

<h1><font color="#ed2308">古韵~永州</font></h1> <h3>永州,雅称“潇湘”,湖南省地级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h3><h3>永州(零陵)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h3><h3>零陵古城的前身是泉陵侯国。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首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h3><h3>最引起关注“零陵”的史料就是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说明,零陵称呼的由来与舜帝南巡狩有关,先有舜帝南巡狩驾崩,后有零陵地名。(摘自网络)</h3> <h3>永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h3><h3>永州境内通过湘江北上可抵长江,南下经灵渠可通珠江水系,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道……</h3> <h3>现今的零陵古城……</h3> <h3>古城原住民,生活十分滋润……</h3> <h3>古城旅游的“增值项目"~~古装游😀</h3> <h3>古镇的"国宴东安鸡”……</h3><h3>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期间,毛泽东设宴款待尼克松,席间也有东安鸡这道菜。尼克松边吃边夸,回国后,还大加赞赏东安鸡味道绝佳。很快传入南洋、北美、约旦、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从此,东安鸡被列为国宴菜肴,为八大湘菜之首。</h3> <h3><font color="#010101">其实,永州的风味菜品多了去了,血鸭、黄骨鱼、盘龙蟮……对了,永州的粉蒸肉也与众不同哦😍</font></h3> <h3>永州的"砍肉粉"和“喝螺"十分诱人,😋😋😋回想那味道,就想立马去那儿大快朵颐一番😛😛😛</h3> <h3>夜幕降临时,古城在繁华的灯光下越显热闹……</h3> <h3>当篝火燃起时,众人随着乐曲起舞,载歌载舞的场面令人欢快🤗</h3> <h3>零陵区东山景区位于古城零陵的核心位置,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覆盖率高。</h3><h3>东山,又名高山,是零陵古城制高点,其名始于唐代。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曾居山上法华寺,留下大量名篇佳作。南宋宰相、抗金名将、理学家,张浚及南宋诗人、政治家,杨万里经常到东山上游历,东山是他们谈论时事、砥励意志的地方。书法草圣,怀素幼年出家时在东山筑绿天庵修行。东山现存文庙、武庙、法华寺等古迹,极具地方建筑特色……(摘自网络)</h3><h3>可惜的是原址的一栋英国特色建筑的教会小楼随之被拆除……</h3><h3>这里是原军分区的旧址,我在这渡过了小学中学时的年月……</h3> <h3>博罗岩……</h3><h3>岩洞餐厅,有美味石蛙😋</h3> <h3>位于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的周家大院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h3><h3>周家大院之名源于居于该处的均为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h3> <h3>6人,120元人民币包这么大一艘船到江心岛的蘋洲书院……</h3> <h3>湖南四大古书院之一的蘋洲书院坐落于零陵潇湘二水汇流处……</h3><h3>书院始建于1739年,1754年被巨浸所沒,湘军将领王德榜于1887年重建,次年便考取8位贡士,顿时名声大噪……</h3> <h3>“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h3> <h3>蘋洲书院是永州文化的展示平台,集理、舜、柳文化于一体,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零陵渔鼓"发祥地,亦是"潇湘之源"……</h3> <h3>潇湘二水汇流之处……</h3> <h3>迴龙塔……</h3><h3>此塔建于明万历甲申年(公元1584年)</h3><h3>据《零陵县志》载:“因郡城水势瀚漫,吕藿捐金造回龙塔于此口,以镇慑水患。”</h3><h3>现塔属省重点保护文物。</h3> <h3>香零山,堪称中国最小的山,位于永州市城东5华里的潇水河心,系天然石矶组成的小岛……</h3><h3>旧产香草闻名于世,古称零陵郡以此山名。</h3> <h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h3><h3>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遭贬至永州谪居10年,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h3> <h3>永州浯溪碑林位于祁阳县城2.5公里处……</h3> <h3>陶铸的铜像和革命事迹陈列室坐落与此……</h3> <h3>公元763年,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元结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出任道州刺史,乘舟逆江而上,路过此地,爱其胜异,将一条无名溪命名为“浯溪”,将其山命名为“峿台”,修建的亭命名为“?亭”,合称“三吾”。并撰写了三篇名文分别用“悬针”、“玉箸”、“钟鼎”,篆刻于溪畔石上。还将元结所撰《大唐中兴颂》一文,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大楷正书,摩刻于崖壁,因文奇、字奇,石奇,故称“摩崖三绝”。自此,袁滋、瞿令问、李阳冰、黄庭坚、米芾、秦观、范成大,董其昌、解缙、袁梅、何绍基、吴大澄等历代名人骚客纷至沓来,并留有诗文书赋画刻于石上,计有505方之多,形成全国罕见保存完好的露天碑林,是研究史学、文学、文字、书法的天然资料库。(摘自百度)</h3> <h3>永州双牌阳明山……</h3><h3>此阳名山与台湾阳名山之间是有渊源的……</h3><h3>据说,蒋介石当年路过湖南永州阳明山,曾上山拜佛求签卜卦,在山上的“万寿寺”得大师解卦点拨,送其六个字“成在川,败走湾”。</h3><h3>蒋介石逃往台湾后,每每想起“成在川,败走湾”的偈语得到验证,念念不忘阳明山。于是,他将台北的草山改为阳明山,留下了一段难解的阳明山情结。</h3> <h3>宁远九嶷山……</h3> <h3>据《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宁远境内的九嶷山是始祖虞舜的藏精之所。(摘自百度)</h3> <h3>毛主席曾咏诗“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h3> <h3>斑竹一枝千滴泪……</h3> <h3>江华瑶族自治县……</h3> <h3>江华县涔天河水库大坝……</h3> <h3>在建中的水口镇“瑶乡水都"……</h3><h3>当地人介绍这把“大梳子”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h3> <h3>人杰地灵上甘棠……</h3> <h3>步瀛桥……</h3><h3>步瀛桥可是有来头的,据说桥上的石头每掉下一块,村里就有一个人要升官。近千年来,上甘棠出了文武百官100多人,旧时有将军、尚书、刺史等。解放后,也出了多位省、市、县的知名人士......</h3><h3>所以,桥上好些石头松动了,却无人修😀</h3> <h3>江永女书博物馆</h3><h3>江永女书是以妇女所专用的一种特殊表音文字体系为内核的社会文化现象</h3> <h3>女书是人类迄今发现的唯一现存的性别文字</h3> <h3>女字具有五大独特之处:一是妇用男不用;二是传女不传男;三是记录当地方言土语,并用当地土语唱读;四是字形奇特,右高左低,呈长菱形;五是人死书焚,陪葬送终</h3> <h3>2002年,女书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h3><h3>2005年女书以“世界最具性别特征文字”收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h3><h3>2006年女书习俗列入中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名录</h3> <h3>千家峒是瑶族祖居故地之一。据历史记载:唐宋时期,盘、奉、包、沈、唐、黄、李、邓、任、赵、周、廖十二姓瑶民在此居住。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h3><h3>元大德年间,官府经常进侗催粮纳税。官差被热情的瑶民接待的醉而忘归,导致官府误以税官被瑶民所害,朝廷于公元1305年发兵围剿千家峒......</h3><h3>瑶民们无奈,只好逃离家园。临行前他们将一只牛角锯成十二截,每姓保存一截,约定五百年后在回归相聚......</h3><h3><br></h3><h3>千家峒的峒标是由瑶族长鼓和十二节牛角组成的。长鼓是瑶族同胞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器具,在祭祀和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中都少不了。十二节牛角就是上面提到的瑶民离开家园时约定回归的物件。</h3> <h3>勾蓝瑶寨位于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兰溪村,距江永县城35公里……</h3> <h3>钩蓝瑶寨由大兴、上村、黄家三个自然村组成,为明洪武29年(公元1396年)被朝廷招安入籍的江永四大民瑶之一的勾蓝瑶居住地。</h3> <h3>“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重建于大中华两千年”的培元桥……</h3> <h3>END</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