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穿行于大凉山腹地的k5633/4客车</h1><h3></h3> <h3> 早就听说大凉山里有一趟慢火车,我分别于2019年6月1日和11月15日,两次乘坐k5633/4普雄——西昌段,实地探访真情。</h3><h3> </h3> <h3> 所谓慢火车,就是过去的老式绿皮火车,从乐山的燕岗——普雄——西昌再到攀枝花,客车编号为k5633/4、k5619/20,全程350多公里。</h3> <h3> 乘坐这趟车,基本不需要提前买票,随时都可以上车。</h3> <h3> 车到站了,群众有序上车。</h3> <h3> 据相关人员介绍,这趟客车是从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后的第二年1971年开通的,到现在48年了从未停过。</h3> <h3> 因为这趟列车逢站就停,百姓亲切的称他为“幸福小慢车”。</h3> <h3> 为方便群众堆放货物,铁路部门还专门改造了七节车厢,就是将车厢前后两排座位拿掉,以便于老百姓堆放农产品和大件行李。</h3> <h3> 高峰时,连过道里都堆满了货物。</h3> <h3> 由于有些车站很小,站台又短,很多人踩着道渣,把住扶手就上车了。</h3> <h3> 好多人上车不买票,等着补票。</h3> <h3> 补票时,列车员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看是“老弱病残”的就“高抬贵手”了。</h3> <h3> 因票价亲民,最便宜的2元钱,最高的从头坐到尾也就25元钱。而且几十年没变过。群众亲切的称它为“扶贫列车”,</h3> <h3> 由于它能拉很多货物,老百姓“吃喝拉撒睡”所有的生活用品、农副产品、家电家具、工业用品都可以随车拉走,群众又称它为“咱们的大货车”。由于这些运营特点,国家铁路总公司每年要补贴1000多万元。</h3> <h3> 一路上我们看到很多群众不经过候车室,自由上下车,自由出入站。</h3> <h3> 下车径直抄小路就回家了。</h3> <h3> 48年来,在乡村物流、城乡物流方面,这趟列车绝对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3> <h3> 服务人性化 。这趟车没有严格准确的发车时间,什么时候人、货上完车了就发车。</h3> <h3> 在列车上就可以自由买卖。</h3> <h3> 交易完成,货款当面点清。很多群众就是靠在列车上做买卖过上了小康生活。</h3> <h3> 70多岁的柯且阿牛从西昌买了一台小型饲料粉碎机,乘坐k5634运回,准备家里粉碎饲料饲养生猪。</h3> <h3> 中普雄镇且托村的为色五哈从乡下买来活鸭,乘着火车卖到西昌,从中赚点差价,供家里四个孩子上学以及日常生活用。</h3> <h3> 背着活鸡在车厢内自由穿行</h3> <h3> 有些群众从喜德、普雄乡下收购活鸡,乘坐慢火车运到西昌,从中挣点活泛钱养家顾口。</h3> <h3> 这可是个力气活,没点劲,上下车还真弄不动它。</h3> <h3>在这里,鸡、兔、狗,</h3> <h3>鸭、鹅,</h3> <h3>猪、羊、牛、马、驴都可以乘车。</h3> <h3> 为此,还专门加挂了一节大型畜禽车厢。</h3> <h3> 这趟车也是个自由市场,卖吃的、卖喝的、卖冰糖葫芦日用品的小贩,川流不息,频繁穿梭来往。</h3> <h3> 据列车员们介绍,这些卖吃的喝的都是老熟人了,他们几十年来跟车跑,在列车上作小生意,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了。</h3> <h3> 这里俨然也是个小社会,乡情、亲情、邻里情;友情、爱情、母子情,情情绽放</h3> <h3> 分享家乡新闻轶事。</h3> <h3> 一对对幸福母子</h3> <h3> 穿着盛装回娘家。</h3> <h3> 拉拉弦听听乡音(森林之月摄)</h3> <h3> 喝酒的、打牌的、听歌的、刷屏的、谈天说地的各有所爱。</h3> <h3> 困了,就酣畅淋漓的睡一觉。</h3> <h3> 畅聊邻里乡亲情</h3> <h3> 喜德县尔曲村15岁的阿西西英,在西昌月华中学上学,回家的途中抓紧时间复习英语。</h3><h3> 一到星期天,这趟车几乎成了学生专车。</h3> <h3> 13岁的罗洪金古莫,第一次乘火车,从越西县深山老家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h3> <h3> 拾金不昧,物归原主。</h3> <h3> 过去,这趟车是有名的治安乱车。偷盗的、抢劫的时有发生。可现在不同了。就在我第二次采访的11月16号,巧遇一桩拾金不昧,物归原主的感人事例。图中间老人是喜德县委办公室的一名退休干部,他头天乘坐k5634外出办事,下车时不慎将装有1700多元的手包忘在车上了。12号车厢列车员在巡查时发现无人认领的手包,经查点发现内装有现金等物品,随即就报告了列车长。话说失主回家后发现手包遗失在列车上,就不抱希望的给普雄车站打了个电话,没想到钱物失而复得,老人长时间握着列车员的手很是感动。</h3> <h3> 虽说治安秩序好多了,但乘客的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随地便溺的、抽烟喝酒的、乱扔垃圾的比比皆是,这还需要社会共同关注,加大宣传力度。</h3> <h3> 在和群众的交谈中,很多人对这趟列车称赞有加,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政府对大凉山人民的关怀。</h3> <h3> 一路行车,一路观察,发现很多村寨都盖起了一排排新房,条条乡村公路通向远方。</h3> <h3> 据了解,凉山州最近又获得了国家一批资金支持,即从各乡村到车站的“通站公路项目”,假以时日,当地群众乘车将会更加方便。。</h3> <h3> 老百姓说:</h3><h3> 这是一趟亲情的客车,拉着乡亲们走亲访友叙家常;</h3><h3> </h3><h3> </h3> <h3> 这是一趟通向山外的列车,拉着山里人外出打工闯世界;</h3><h3> </h3><h3> </h3> <h3> 这是一趟交易的列车,农副产品在这里可以自由买卖获所得;</h3> <h3> 这是一趟急救的列车,拉着病人到大医院就诊看病获平安;</h3> <h3> 这是一趟校车,拉着孩子们上学赶考学文化。</h3> <h3> 这是一趟致富车,助推相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h3> <h5><b> </b><font color="#010101" style="">我想:<br></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 这是一趟扶贫的列车;<br></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 又是一趟民生的客车;<br></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 还是一趟为民服务的专车;<br></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 更是一趟致富的引擎车。<br></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 总而言之,<br></font><font color="#010101" style=""> 这是连接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连心车”。</font> </h5> <h3> 近半年的时间内,我两次乘坐k5633/4次列车,一路采访,一路观察,一路和老百姓零距离接触,一路感同身受,心里无疑是暖暖的。凉山之行心里"不凉"。这条线路一年国家补贴1000多万元,那48年是多少呢?我想这个账大家都会算。几十年来,凉山老百姓不知不觉中在享受着祖国强大的红利,我们为有这趟列车感到高兴,也希望这趟“幸福小慢车”永远开下去,造福凉山人民。</h3><h3> 据相关部门披露,目前全国像这样的慢火车有81对,范围覆盖2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530个车站办理客运业务,途径35个少数民族地区。正是有了这样的慢火车,这些地区的百姓才有了更多的机会脱离贫困,跟上时代步伐步入小康。一列列慢火车是开往春天的列车,也是开往未来的幸福列车。</h3> <h3>关于作者</h3> <h3> 卢立文,1970年以文艺兵特招入伍,1972年开始学摄影。曾任部队文化宣传干事、解放军《后勤》杂志社摄影美术编辑兼记者、焦作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市文联副主席、焦作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连任25年)。</h3><h3> 1986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2001年被中摄协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2004年获第六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提名奖。现在川音国际演艺学院摄影系从事摄影教学工作。</h3><h3> 从事摄影工作近50年来,先后有100多幅作品在国际国内影展影赛中入选获奖;有500多幅新闻图片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媒体上刊登发表。多次出任中摄协、中国摄影报社组织的全国摄影大赛评委。2006年和2012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和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行吟秋韵》和《那山那水那人》个人摄影作品画册。</h3><h3> 入选获奖主要作品:</h3><h3> 《传佳音》1982年入选国际青少年摄影美术书法展;</h3><h3> 《不尽情怀》1985年入选中国第三届国际摄影展;1986年获中国首届出国作品展最佳作品奖;</h3><h3> 《青春二重唱》1985年入选中国摄影艺术作品展赴新加坡展出;同年入选国际青年年摄影艺术展发往多国大使馆展出;</h3><h3> 《昨天的忏悔》1990年入选上海第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h3><h3> 《自有天地》1993参加全国摄影展览获得银奖;</h3><h3> 《致富的花环》1999年获河南省第十二届摄影展览一等奖;</h3><h3> 《喜上眉梢》2007年获“魅力崇州”摄影大赛三等奖;</h3><h3> 《太极有传人》2012年获“走进太极故里温县”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h3><h3> 《鸟瞰大泉湖》2014年获“印象金博爱魅力青天河”全国摄影大展金质收藏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