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中的老家

刘凤鸣

<p class="ql-block">变化中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变化中的老家</p> <h3>“老家”对于远离家乡的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而又那么亲切的一个字眼,无论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提老家,似乎是那么遥远却又那么亲切。遥远,是我离开她有五十余年,现在无论如何也找不回远去的童年、远去的感觉、远去的那种甜蜜;亲切,她就像孕育了我的母亲,生育了我、养育了我,给我生命、给我知识、给我生长的土壤,让我能够健康的成长!</h3> <h3>2012年12月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h3> <h3>隆盛庄鸟瞰</h3> <h3>我的老家在内蒙古是一个不算大的小镇叫“隆盛庄”,小镇虽说不大,可她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辉煌。从乾隆年间起,隆盛庄以其北临草原、南接内地,凭借与晋、冀两大商道与蒙古交界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商业重地,小镇依靠商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塞外旅蒙商品集散地,由此隆盛庄在当时也成为塞外兴隆昌盛的第一重镇。有道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现代化的进程,快速发展的道路,尤其是208国道改线远离了小镇,小镇,从此繁华不再光顾,隆盛庄衰落久了……!</h3> <h3>俯视古镇,以马桥街为中心辐射东西南北的十字街,大南街、大北街,小南街、小北街,大东街、还有我曾经生活的聚宝滩(又名土卜子)等,多少条巷子,街道里有哪些老的建筑,这些都不用看,闭着眼老家的全貌犹如电影般的在我眼前一幕幕闪过……。念书时每天必走的小北街: “同和巷”、“隆盛巷”、还有镇政府旁边的“杨树巷”等,历历在目。说起这些老巷子,过去都是十分考究的建筑,哪一个巷口都建有比较规整的门楼,每个门楼又不尽相同,有拱形的还有方形的,不同的门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都用精美的砖雕镶嵌,这些建筑大都带有山西古建筑的味道,部分建筑还略带有欧式分格,这应该源于居住在这里的老一辈多数来自于山西,擅长于经商的晋商们不仅把内地文化带到了口外,同时也把西方文化带回了小镇,让中西文化在小镇落地生根,由此小镇既有中国传统的飞檐斗拱建筑,同时也有中西合璧的商铺门面,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展现了小镇商业曾经有过的辉煌。一些精美的砖雕正面篆刻着非常醒目的巷名。巷名有阴刻、阳刻之分,甚至还有镂空的,门楼边缘的四周有花有草有人物,非常漂亮!不管你进到那一条巷子,沿巷子由西往东的各个院落,都是坐北朝南标准的四合院,每处院子也都有非常庄重的大门,厚重的门扇均镶有精美的铁艺和门釘,一对兽面门环各分左右,家家门口都是清一色石阶铺路,大门两侧不是一对狮子绣球就是一对石鼓,沿阶步入大院,迎面多有影壁,没有影壁的也建有一个小回廊,回廊似乎是叫耳房不确切。步入院内,基本都是明清标准的四合院;例如对着三岔口的小南街,长长的一条街道直通古镇南门,间隔建有许多的巷子,如知名的四老财巷,当年居住在巷内四处院落的主人,大都是由山西来内蒙的拓荒者,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为隆盛庄的繁荣作出了贡献,付出的辛苦也为他们赚取了丰厚的回报,盖房置地在当地绝对都称得上是有钱人,故名“四老财”,由此,所住的巷子便自然而然的便以四老财命名。还有聚财巷、甚至还有什么棺材巷等,应该说每个巷子、每一处大院,都有她名字的由来或者命名的典故。家乡的点点滴滴,任凭岁月的流逝,她早已刻在我的心里,无论时代多么久远,永远挥之不去……!</h3> <h3>标准的四合院</h3> <h3>飞檐斗拱建筑与中西合璧门面</h3> <h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离开家乡已近五十年的2016年,得知家乡被自治区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早在2012年12月又入中国首批传统村落,随后又被民政部正式确定为内蒙古首批重点保护村落。我心思着该回老家好好看看生我养我的地方……。七月的天津酷热难耐,回老家一来避暑,二来了却我思乡之情,2016年之前,虽有几次探亲经历,那多是居住在丰镇县城,真正的回隆庄也是急忙火燎的走马观花,顶多瞅一眼南北一条街,再者也就是到曾经的土拨子找小时候一起玩泥长大的小弟兄们说说话,仅此而已。这次拿定主意回老家好好转转,重温一下儿时的记忆……。丰镇回隆庄,也就是40公里左右路程,夏日的塞外,气候没有天津那么炎热,清新凉爽的空气迎面扑来,这在天津的夏季是品尝不到的!政府倡导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平坦的“丰兴公路”两旁新栽的树苗在微风的吹拂下,向过往的车辆频频点头示好;如茵的植被正在改变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半个小时的路程,车辆穿过“隆盛庄古镇”牌楼,进入了隆庄的大南街。大南街往北直通小镇的中心街“马桥”,再往北便是大北街,这一条街早年应该属于京包公路必经的隆盛庄段(那时候公路在老家人口中叫“汽路”大概主指汽车跑的路)。早年繁华的时候每天往来的汽车穿街而过,由于是北京到包头的主干线,南北大街整天车水马龙,除了少量的公交车就是拉煤的货运卡车,往来车辆整天川流不息,这条路那时是真正的“汽车路”!不管叫啥名称吧,过去的记忆告诉我,以前的汽路就是不怎么平坦的土路,特别是208线改道以后,养路费用的减少,本已破败的路面更是雪上加霜,没有下水道的南北大街,受年年雨水的冲刷,路面基本都形成了两边高中间凹,路中央也自然成了排水沟,晴天还好,一旦赶上大雨,成年人没有十分急的事也轻易不出门,泥泞的斜坡路面稍不留意,一个侧滑很可能就是个仰八叉,弄得不好伤筋崴脚那都难免……。然而进入大南街给了我第一个感觉隆庄有了“变化”,昔日的路面已不再是我想象中坑坑洼洼、破败不堪,平坦的水泥路贯通南北一条街,经介绍:路是出走隆庄而不忘家乡的“贺恭先生”经过多方努力,筹资翻新了隆庄南北一条街,我心中暗思,这可真是积德行善的义举!他们为家乡做的这一公益事业肯定改善了往来行人、司机们对隆庄的影响,由此让隆庄不再以老旧的面貌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客人。随着内蒙全覆盖的逐项落实,家乡主要街道的路面均由国家出资,公路局先后都做了硬化处理,路面再不是从前两高一低的斜坡路,水泥路终于终结了世世代代的土路!家乡在改革的的进程中,尽管是新修了一条路,但她毕竟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由基础建设开始,家乡有了第一个变化!</h3> <h3>摇摇欲坠的门楼和行将坍塌的古民居</h3> <h3>循着记忆,我亲吻着故乡的气息找寻着儿时的梦,一条街又一条街,路仍然是过去的路,地名依旧未变,然而被无情的岁月磨砺的老建筑已没有了昔日的容颜!老旧的巷子照样存在,遗憾的是巷口的门楼早已不见了踪影,就是居家院落的大门包括那些青砖灰瓦的古民居也繁华不再!多数的四合院只剩下残垣断壁,记忆中的景像早已成为历史!据说部分老建筑是迁居他乡的人有意拆卖所为,而更多的是居民无力维修惨遭自然损毁,岁月真是无情!包括当年政府在小北街的所在地,那可是一处完整的院落,院中的月亮门,青砖砌就的花墙等,据说也多处坍塌,可惜!可惜!尽管对昔日的街巷都有清晰地记忆,说到底也只能让这些美好的记忆永远存在我的脑海里,失去的可能永远无法再现! </h3> <h3>颇有现代气息的龙馨酒家</h3> <h3>原文化展厅以及出土的镇河牛等</h3> <h3>故乡是一坛陈年老酒,在我的心里搁置的时间越久,它的味道就越醇香;故乡是一杯浓酽的茶,在我的心里泡的时间越长它的味道就越浓郁。爱自己的故乡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这里有我的“根”!退休后的我,每年至少一次回“家”是我坚定不渝的信念,一年后的盛夏,我再次走进了大南街,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基本算现代化的 “隆鑫酒家”屹然建在了南门口。“隆鑫酒家”的建立,融进了现代气息,无论从外部还室内装修也都体现了古镇乡亲们与时俱进的超前意识,伫立在隆鑫酒家,往年回来还能看到的“隆盛庄文化展厅”、“镇河牛”、以及书写着“隆盛庄文化古镇”的石雕已不见了踪影,代之的是长长的建筑围档, 经介绍,这是国家对文化古镇有专项投资,市政府按照恢复古镇整体规划在原“隆盛庄文化展厅”旧址上要新建“隆盛庄民俗文化博物馆”。透过建筑围挡缝隙,博物馆施工已进入实施阶段,各种建筑机械以及诸多的建筑材料已经陆续进场,这是我今年回来的第二个惊喜!对衰落了的小镇开建一个新的项目,自然会让小镇有一个新的亮点,亮点还不仅在于此,据说国家为恢复文化古镇旧貌,拓展古镇旅游业,投资六个多亿,涉及诸多项目:一期工程投资3亿元。其建设规模除民俗博物馆外,还有“游客中心、东城门和部分古长城复建,月饼工坊、历史商业街和旅游度假酒店;镇内大南街、大北街、大东街和小北街道路改造工程(含给排水、供热、照明等配套工程),西环路道路工程以及西河湾绿化工程,中央民俗广场工程以及故居民宅大院建设(芦家大院、贺恭老宅、马宝国院和车马大店)等”。如此大规模的改造,足见国家对古文化村落的重视,仅就一期工程就完全可以让小镇旧貌变新颜!通过围挡缝隙,可见施工人员在现场忙碌着大干前的准备工作,不日“隆盛庄民俗文化博物馆”就要开工,我心中暗暗地期盼着,企盼着恢复古镇的各个项目尽早全面铺开,早日竣工;企盼着故乡在改革的大潮中来一个飞跃,让我们这些游子在有生之年能够见到古镇的辉煌。家乡在变化,家乡在修旧如旧的建设中一定会变得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美好!</h3> <h3>又是一个盛夏日,2018年的七月24日至26日,是我们小学年级聚会,同学们在丰镇市郊旅游、聚餐热闹了两天,按照聚会行程安排,第三天是集体“元春省亲”,四十多名同学身着盛装乘专车重返家乡隆盛庄,看望目前尚处在落后却又割舍不断、离不开爱不够“老家”。原计划第一项安排有“重返校园怀旧”,由于校园早已不复存在,只好作罢!进城前大家与同是回乡聚会的隆庄中学毕业的另一拨同学相聚在一起,本是同乡人,多有同学情,都为聚会来,彼此更觉亲,大家互致问候后两队合一处,在具有隆盛庄标志性建筑“台墩”前,同学们集体留影存照……。我赞叹古人的智慧,“台墩”一个夯土建筑虽经百年风雨却依然屹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她曾经承担了守卫边关的重任,同时她也是几百年来隆盛庄兴衰变化的见证者,斑斑痕迹向过往行人诉说着历史的变迁……。</h3> <h3>看望家乡是我一大心愿,关注家乡变化更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家乡能否再现过去兴隆昌盛,这大概是每一个隆庄人所关心和关注的。穿过牌楼,迎面便是让所 有行人瞩目的“隆盛庄民俗博物馆”。品味着古香古色博物馆,真有一种让人耳目一新感觉。经过一年多的施工,总体建筑已经封顶,配套建筑也在施工中,总体效果不错,不过工程整体进度按照我一个建筑工人对工程的评价来说还是比较缓慢!不管怎样,计划项目已经铺开,部分工程并且已具雏形。家乡在建设中正在发生着变化,变化让隆盛庄在慢慢的崛起,正在逐渐向世人展示她曾经有的魅力。早在网上就看到曾有游人正在打听古镇隆庄的消息以及如何去往隆庄的车次,也有探问隆庄这个地方怎么样?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等。一个偏远小镇,居然能引起如此多外籍人士关注,一是显示了地方政府的宣传力度,而更为可观的是分散在全国各地数以万计心系家乡发展的隆庄人,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借助多种媒体以及现代网络造势把隆盛庄的魅力展示给了全国人民!我在说这话时候,也许已有好事者早就捷足先登前来探奇。更可喜的是隆庄作为一座历史名镇除被一些旅游者关注外,也得到了某些社会团体注意,一部大型现代军事题材的新作品《战神诀》正准备搬上荧幕,外景拍摄现场之一就选在了隆盛庄......。</h3> <h3>主体工程初步完成</h3> <h3>曾经的拍摄现场</h3> <h3>走街串巷,不看不知道,细看还真有“料”!除了上马的古建筑施工,家乡给了我另一个惊喜的是内蒙的全覆盖工程已将隆庄的各条街道粉刷一新,沿街的部分房屋已经得到了政府资助修缮,过去的老土房,政府给翻盖了新的屋顶;坍塌的院墙得到了修复。隆盛庄正以她新的面貌为迎接四方来客做准备。</h3> <h3>粉刷一新的街道与翻盖了房顶的民居</h3> <h3>二O一九年的五月,滨海早已绿树成荫,看过了天津怒放的桃红,回到家乡依然能看到家乡盛开的杏白,两地气候虽说相差一个多月,万物却以她在不同地域惯有的生长规律悄悄地走来,是啊,塞外气候尽管寒意尚存,早出晨练还真有点冷,然而铁中广场边上的老榆树却悄悄地换上翠绿的新装,成熟的榆钱儿像一个个小精灵,带着它金色的梦不时地散落远方。这要放在困难时期的六零年,别说如此嫩绿的榆钱,就是榆树叶恐怕也留不了许多!看着下垂的串串榆钱,突然想起小时候吃榆钱傀儡的香甜,琢磨着撸下一串尝尝?我试问着一同晨练的哥哥,嗨,他也正有此意,经过反复摘选,送到舌尖上的榆钱虽还有一点淡淡的清香,却没有小时候放到嘴里就想下咽的那种欲望,品尝也就是一瞬间的想法,现今富庶的生活、丰富的吃食已经提高了人们的口味,榆钱已经失去了困难时期作为口粮不足补偿品的魅力,无论是曾经尝过了的、或者吃过了种种野菜,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历史已经翻篇了……!丰镇这几年也在变化,亲属各家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尽管住得好、吃得好,却难以消除我回老家隆庄看看的念头,丰镇说到底这里没有我的“根”!即便今年反常的春寒也打消不了我“回家”的热情。回丰镇的第二天,急于回家看看的我早早便踏上了回家的路。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除惦记着家乡的变化外又萌发了寻找小时候曾经耍过的几个地方……。临近小镇,“丰兴公路”以东有一个变化吸引了我,这里一个直观的变化给了我今年回乡的又一个没想到!从往年夏季离开老家到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一条蜿蜒而平坦的水泥路从“丰兴”公路以东直通远方——大二道沟。应该说这是政府为当地老百姓做的又一件利民的好事,近年来三农政策的落实给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种地除了免交农业税,孤寡老人以及无保户都得到了政府关注精准扶贫,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村的面貌确实有了显著改变。一个又一个惠民政策,让老家的农民也得到了实惠……! 大二道沟曾经是我与我哥小时候放马经常去的地方,时间如此之久,早就有去看看的想法,如今有这么好的路面,干脆信马由缰驱车一路向东……,沿路并无行人可见,这些年外出务工已让村里难见年轻人的踪影,直至车辆开到路的尽头,偶见到两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不时地对我们投来怪怪的眼神,看来他们是真正的“留守老人”!路边院落,多数红砖封门,早年人丁兴旺的村落,如今是人去屋空!城镇化建设,几乎形成了村村空,是喜是忧有待时间检验……!</h3> <h3>驻足二道沟,凝视远望,也算是一喜,老年人所言事关隆盛庄风水以及因开发引发污染的双台山,遵照政府的禁令已停止了开挖,想必若干年后双台山还能恢复其应有的面貌。二道沟已无观赏意义,我的第二个念头去头道沟,头道沟曾经有个水库,那是我小时候和小弟兄们挖胶泥、逮蛇鱼、耍水的好地方,她也是我终生不会忘记的一个去处,现在是否还存在?应该去看看。凭着记忆我们找寻着头道沟的路。头道沟水库是五八年大跃进的产物,当年依据毛主席农业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指示,全国大兴水利,各地农村普遍都兴建了饮用灌溉两不误的水利设施,头道沟水库依据当地已有的泉眼加上雨季东山下来的洪水蓄积应用而生,据说我的父亲与大姐都是兴修水库的亲历者,遗憾的是他们都已作古,详情已很难了解!头道沟水库缘何让我记忆深刻,这要说当年因年幼无知,只知耍水的惬意,不知水的险恶,一次水库耍水险被淹死,多亏识水性的朋友相救,否则绝没有我的今天,生死的记忆给了我要看看当年水库的理由。可惜!改开的私有化,让失去管理的水库早已成为旱地,无人清理的淤泥填满了库区,泄了水的库区中竟然开出了一条通往东山的路,缘何东河湾断流不能说与此无关!失去的水利设施对地处黄土高坡靠天吃饭的农业是个遗憾,随着地表水的逐年下降,再想恢复水库功能已无可能!不过有泉眼的存在,说明当地水资源还不至于那么贫乏,如能开发且利用得当,对恢复家乡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的臆想中旧时景象倘能再现,到那时,天蓝蓝、水清清,鱼虾在水中嬉戏,牧童在河边放牧,与西河湾并称姊妹河的东河湾展现给游人的必定是一副非常美丽的田园画卷……!寻找小时候的乐园一无所获,时过境迁,曾经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基本都不复存在,逝去的已成为历史,无奈只好引用他人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怀旧:“用记忆拥抱过去,用希望拥抱未来吧”!历史不可能复制,关注古镇建设,关注古镇未来才是最现实的。去年就从网上看到在建的“东门”图片,这对关注家乡重建的游子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好消息。有照片,终究难识庐山真面貌,早有走近她、亲近她的欲望。站在“丰兴公路”远望新建的东门,一种“凉”的感觉油然而生,整个建筑与我想象中的东门相差甚远,恕我直言,“低矮”是第一感觉,也可能是外装修不到位,怎么看都觉变扭,既不大方更不壮观,恰似羞于见人的小丫鬟!走近东门,变扭的感觉至少找到了一半答案,“基础增高八十公分到一米或更高”,效果将截然不同,是资金不足还是设计或监理的什么原因,按说基础用料不见得能多花多少钱,总不至于买得起马而备不起一个鞍子?生米已经做成熟饭,评价只能留给到此游览的客人了……!</h3> <h3>东城门效果图与实体建筑</h3> <h3>东城门局部图</h3> <h3></h3><h3>仔仔细细见赏到了影响中的东门,至少满足了一个心愿,家乡在重建中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一座小城池应具备的四个门现在至少已经有了一个门,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惊喜,想必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抢救古镇文化的再投资,过去的小镇一定能够得以恢复,小镇也一定能够再现昔日的辉煌。我们这一代人,虽说多数已经别离了故乡,但渴望故乡发展、再现昔日风采、永远兴隆昌盛是每个游子的心愿!看罢东门掉头西,我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隆盛庄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上。两年多的建设时间,让所有隆盛庄人关注的“隆盛庄民俗博物馆”从外观看总体建筑已经完成,外延装修包括油漆彩绘也已经竣工,整个建筑古朴典雅,给人以一种久违了的似曾相识的感觉,今后的隆盛庄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就是我打心眼里梦想的古镇。博物馆的建立,无疑为游人的到访成为最为关注的焦点,也必将成为古镇新的一景。大批的施工人员已经撤离,院内除还有少量堆积的砂石外大部分区域已经打扫干净,个别区域地面正在做最后的修补完善,至于内装修进展如何,效果怎么样,什么时间对外开放还是一个谜?</h3> <h3>雕梁画栋的民俗博物馆局部</h3> <h3>今年给我另一个想不到是南北街道已经动工重修!虽说早几年贺恭先生筹资硬化了南北一条街,如今算来已有多年历史,按照城市道路使用年限规定,家乡的路面也只能算四级路面最多超不过三级,寿命也只能是六到八年,以此推算,路面也该到了重修的时间,赶上国家对古镇投资重建,返修路面势在必行。路面犹如一个人的鞋,无论你衣服穿戴多么讲究,然而,没有一双漂亮高档的鞋你将永远也不上档次,犹如上穿西装下配一双懒汉鞋,怎么说结论还是个土老帽。路面档次的提升同样影响着游客对一个城市的总体评价,一个准备敞开胸怀,迎接四方游客的古城镇,除满足游客欣赏一定的旅游资源外同时还能给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必然受到游客的欢迎。振兴隆盛庄,开发旅游资源不仅能提升隆盛庄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能给隆庄老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h3> <h3>正在施工中的大北街</h3> <h3>老家正在变化,短短的三年,重建项目一个接一个在上马:拓宽硬化了路面、粉刷维修了街道、翻新了农家房屋,打通了西环路以及开展了西河湾绿化工程;下一步还要修缮沿街店铺、恢复古旧建筑、宣传历史文化、开发新的项目……。虽说谈不上日新月异,但在社会改革的进程中、在修旧如旧的建设中,小镇正在变得越来越好。</h3> <h3>西河湾与西梁绿化工程正在建设中</h3> <h3>今年还有建设中的月饼工坊,这自然也是一个变化中的变化,再有 总投资6000万元隶属隆盛庄镇的柠条饲料加工项目已经开工在建,主体建筑也已完工,不日将为隆盛庄经济建设再出一把力,这不啻又是一个惊喜!不是喜从天降,而是实实在在的喜事连连,看到如此多的项目正在大干快上,作为一个隆庄人,你看到如此多的项目正在为隆盛庄的复新大干快上,你能不为老家祝福吗?能不为老家的快速变化赞叹吗?我想家乡在外的八方游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祝家乡越变越好,祝老家的人民在小镇的变化中越来越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