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年6月7日,我作为摄影协会的一员,参加了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苗寨花山节活动,这天既是端午节,又是苗寨的花山节。 </h3><h3> 今天阳光明媚,苗寨喜气洋洋,到处都是笑靥,空气弥漫着花香,鸟儿歌唱着欢迎四方宾客。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苗家人的热情,我们陶醉在这载歌载舞的苗寨欢乐之中。这里是花海,这里是山美人美,这里有苗家的美酒热情款待来自八方的朋友,这里有苗家的芦笙艺人为我畅想,这里有苗家的文化博览中心润泽了我的精神脉络。我们在原汁原味的苗家芦笙艺人音乐中共同奏响明年的花山节追梦曲。</h3> <h3> 芦笙是苗族的主要乐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h3> <h3>美丽的苗族姑娘</h3> <h3>可爱的苗族小姑娘</h3> <h3>彝族小阿依</h3> <h3> 欢庆花山节。苗族花山节5月1日前后举行,是川南、兴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h3><h3> </h3> <h3> 2014年,苗族花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民俗。</h3> <h3> 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既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h3> <h3>盛装参加活动</h3> <h3>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h3> <h3>中国文化精髓,我们来传承。</h3> <h3>苗家艺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