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ed2308"><b>园初建与完善</b></font><br> 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锦江山公园北麓,元宝区爱民街61号,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民政部现已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土197653名。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牺牲的志愿车烈士大部分安葬在朝鲜,只有一少部分志愿车伤病员回国救治,因抢救或医治无效而牺牲,安葬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沈阳、丹东、吉林省的集安、通化等地及国内其它曾救治过志愿车伤员的相关地区。<br> 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国内修建最早的志愿军烈士陵园,也是早期安葬志愿车烈土最多的陵园。当时,志愿军后勤总医院设在丹东,牺牲的重伤员和运输途中牺牲的伤员就地安葬在丹东:牺牲的团以上千部和著名战斗英雄运回国内的,最初也安葬在丹东。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车第50年归国休整,在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现址修建了最早的志愿车烈士陵园,并修建了烈士纪念碑一座,当时共安葬烈土400位,其中杨根思、黄继光等一些著名战斗英雄也安葬在这里。1951年8月,沈阳修建了抗美援朝烈土陵园,其后,将一部分团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迁往沈阳安葬。<br> 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维修与改造。1971年,丹东市与驻军部队共同对陵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造,新建烈士纪念碑和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室。从2000年至2008年,又先后对陵园进行多次修缮改造。改换花岗岩石材烈士墓与墓碑;改建陵园大门:铺设园区人行步道:全面韭修烈士纪念碑等。2012年,新建600平方米综合楼,内设小型展览馆。2014年,为纪念志愿军空军与散葬在市区周边的烈士集中安葬,新建高4米的纪念碑一座。<br> 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多次改造与建设,陵园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园区环境与整体布局出现了崭新的面貌。</h1><h1><br><b><font color="#ed2308">今日陵园<br></font></b> 现在的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陵园中央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土纪念碑,碑体由花岗岩建,呈方形,上面镶嵌着毛泽东手书抗美援朝烈土永垂不朽”。<br> 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多次改造与建设,陵园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园区环境与整体布局出现了崭新的面貌。<br> 纪念碑周围是举行各类纪念活动的广场。广场的右前方是当年志愿军第50车修建的一座小型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土们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车第五十车,一九五一年五月一日”。园区苍松翠柏环抱,庄严肃穆,烈士墓与墓碑排列在苍松翠桕之间,墓前有整齐的人行步道,供人们瞻仰祭扫。陵园共有292位志愿军烈士长眠在这里。其中,各级英雄、功臣13位,团以上干部8位。园内设有小型展览馆一处,陈列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和志愿车烈土的英雄事迹。</h1><h3></h3> <h1><b><font color="#ed2308">丹东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名单</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