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绍兴之旅

四狼主

<h3></h3><h3></h3><h3></h3><h3>古越,绍兴。 凭兰亭而名,借鲁迅而兴。从春秋战国建城至今,2500多年来的朝代兴替与历史沉淀,在这一方水土上,汇聚了绚丽的自然景观与浓郁的文化底蕴。绍兴因此被赋予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禹陵、兰亭、沈园、东湖、仓桥、安昌古镇,一个个历史文化古迹,孕育出大禹、勾践、王羲之、陆游、鲁迅、周恩来,一位位耳熟能详的古今名人。初到绍兴,一声声软糯的吴侬软语,听起来宛若浅吟低唱,平和里略带抑扬,舒缓中不失顿挫,煞是好听悦耳。不禁感叹!一方水土真是养一方人啊!<br></h3><h3></h3><h3></h3><h3></h3> <h3>和出租车司机,和服务员还有饭店老板闲聊,他们总是说:我们绍兴很小,比不过你们大城市。我想,这不过是绍兴人的谦逊与低调罢了。我看绍兴,山虽不高有兰亭伫立,水亦不深可独酿花雕。实乃一方集天地之灵气的宝地。绍兴只凭一个王羲之就足以让绍兴人引以为傲,一篇《兰亭序》始自东晋永和九年,传至唐朝时,太宗尤其钟爱此贴,不能释手,终将这篇千古名帖带入昭陵。即便如此,《兰亭序》摹本仍被各代所推崇。书圣之外另有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践,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臣服夫差,十年间卧薪尝胆,用范蠡、文种之谋治国,献美女西施之色惑吴,最终灭吴雪耻称霸诸侯。还有与杜甫齐名的陆游,在沈园邂逅前妻唐宛,缱绻之情挥之不去,于影壁之上留《钗头凤》一词,怅然而去。唐宛见后另附一《钗头凤》于其旁。后人将两词镌刻影壁之上,千百年来,为世间的痴情种所传颂。<br></h3> <h3>近代绍兴,更是名人辈出,这里有一生为党为国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祖居。有吟出“莫道女儿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慷慨就义的革命先驱,鉴湖女侠秋瑾故居。有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故居。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从三味书屋到绍兴再到全中国的鲁迅。年少的时候,因在课本上读到三味书屋而知鲁迅,年岁渐长再读鲁迅,才明白鲁迅为何被誉为“民族脊梁”。近年,把先生的文章从课本里拿掉,不知是怕孩子们读不懂?还是怕孩子们将来懂太多?<br></h3> <h3>“三味”的意思为:“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br></h3> <h3>绍兴,因一个人而被世人所知的一座城。鲁迅故里,是来到绍兴旅游的首选之地。端午节前的一周,我老姐带着闺女,我们仨去了一趟绍兴。沿着鲁迅东路前行,过去沈园,远远的就能望见,一条老街,街边有小河流淌,街北口是一道白色影壁,用黑色线条勾画着绍兴水乡和先生拿着香烟的经典头像,“鲁迅故里”写于其上。由远及近,街口的另一边是许多绍兴民居,三味书屋就在其中,先生在这间书屋读了五年私塾。书屋中摆着五七张课桌,靠北墙一张右上角刻着“早”字的课桌,就是先生曾经用过的,可见先生在少年时代,就非常自律与刻苦。一座小码头紧邻书屋,七七八八条乌篷船来来往往,游客乘船经此上下。摇起乌篷船,划过青石桥,是最能领略水乡风情。前行不远,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正好与三味书屋隔河斜望,这是一座好几进的大宅子,有厅有堂,有屋有室,与天井、回廊相接,白墙墨瓦,飞檐翘角,窗飘书香,门掩明月,好一座深宅,一派古风遗韵。台门是极具绍兴特色的建筑,能被称作台门的宅子其主人非富即贵,或官或商。先生祖上就是同治年间的钦点翰林。三味书屋只是寿家台门的一间书房,主人寿镜吾老先生,为人方正、质朴且博学,在此开馆授业长达六十年,被誉为绍兴城中最好的私塾。<br></h3> <h3>从鲁迅祖居出来,依次是百草园、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穿行石板小桥,信步老街,微风轻拂,一阵异臭袭来,鼻翼为之紧耸,名扬天下的绍兴臭豆腐正在油锅里翻腾。外甥女和我交换意见后,一致认可这家老绍兴臭豆腐店的臭味最纯,老姐用异样的眼神,看着臭味相投的我俩,硬着头皮跟进店里。她自己点了一份炸响铃。服务员把炸好的臭豆腐端上来后,我随口说:要是再来角大饼就完美了。服务员瞅着我说:你们是天津来的吧?我好奇的问:你恁知道是天津来的。服务员回答我:我去过天津,就你们天津喜欢用大饼卷一切。好吧,我承认我们是天津来的。<br></h3> <h3>中午,正好走到街底,先生笔下的咸亨酒店正坐落于此。孔乙己的铜像,就在酒店门口,候着东去西来的游客。我们仨,进到店里围桌而坐,方桌方凳大方而不失简朴。点了一盘茴香豆,几个下酒小菜,外加一大碗刚从粗陋的陶土酒坛中,提出的绍兴老酒。我觉得这酒坛肯定有奥妙,这么美的酒,非要装在粗陋的陶土坛子里,就像美女嫁给丑夫为妻,这其中的缘故,必为外人所不知。我本不善饮,平日里滴酒不沾,但是,到了黄酒之乡,这绍兴独有的老酒,还是要沾一沾的。芬芳浓郁,醇厚绵长的味道我没喝出来,可是,这绍兴老酒确实不难喝。天下酒如天下人,好喝草原白者多刚烈,善饮扎啤者多豪爽,有人如红酒回甘,有人似黄酒绵厚。天下人喝天下酒,酒再好,切末贪,贪则难自制,杯再浅,别斟满,满则必自溢。就着下酒小菜,一碗老酒已见底,正好乘着微醺打道回府。<br></h3> <h3>“咸亨”二字源出于《易经·坤卦》: “品物咸亨”。“咸”,意为全、都;“亨”,即亨通,可见这命名的大吉大利。 <br></h3> <h3>我问服务员:喝酒能赊账吗?服务员说:不能。我指着这块牌子说:怎么他就能赊我不能赊。服务员说:因为你不是孔乙己。服务员真机智。</h3> <h3>晚饭是在寻宝记吃的,外甥女要吃地道的绍兴菜,就在大众点评上搜到这家寻宝记。打车来到菜馆,门口站满了人,居然要排队叫号。拿了个27号,等了近半个钟头,菜都是在等号时我和外甥女点好的,坐下一会儿菜就上来了。梅干菜焖红烧肉、清蒸大黄鱼、绍三鲜、炸春卷、酿素鸡,一小壶醪糟米酒。我走南闯北也算吃过见过,这几道菜里唯独绍三鲜是第一次品尝。相传宋高宗赵构,初次品尝后,直呼两字“鲜哉”,遂赐名“绍三鲜”。这道菜在绍兴被尊为“越菜之首”,我的评价就是:最绍兴。相比小家碧玉的其它菜,这道菜更像是中年貌美贵妇,即多姿多味儿,又丰腴爽滑,且水汪汪丝毫没有中年油腻的感觉。白白的是鱼丸、粉粉的是肉丸、条条是猪肚、片片是炸猪皮,还有河虾、蛋饺、鲜笋、木耳、香葱,放在炖好的鸡汤里。盛到碗里细细嚼,慢慢咽,确是至味。菜品好量且大,吃着吃着就吃不动了。我老姐最先发话:我只能喝汤了。一会儿外甥女离座,要出去遛遛,老姐说:你都吃了吧!我看她也吃不动了。姐,你这是要把我当饕餮啊!出了寻宝记,细雨霏霏,暮然回首,绍兴已在灯火阑珊中。<br></h3> <h3>这就是绍三鲜</h3> <h3>翌日清晨,雨后绍兴清新非常。以往出游,最忙碌的就是清晨,唯独这次绍兴之旅,能在绍兴街边,清闲自在的吃着早点。坐在破旧的餐桌旁,脚下的地板油腻粘鞋,用一次性筷子夹起两面金黄的生煎,再尝上一口嫩嫩的豆花儿,这才符合我这小市民的身份。再看老板,面前锅盖下的生煎滋滋作响,稍候,掀起锅盖,冒起一股白色蒸汽,新的生煎就要出锅,紧着把最后一个生煎放进嘴里,起身给后来的人让座。离了早点摊一转身,就是嘈杂喧嚣的菜市场,水菜鲜肉,生虾活鱼,把一个个摊位铺的满满当当。市井,才是一座城市褪去浓妆之后的真实面貌。逛完菜市场又给外甥女捎了一份生煎回去。<br></h3> <h3>华夏文明博大精深,涵盖众多,短短两天,对于古老的越地人文与饮食文化,只是管中窥豹。有一种用瓦缸煨制食材的做法,算是饮食文化中的一种吧!绍兴就有这么一家叫做“杨传老厨”的店铺,专营秘制瓦缸小吃。全国各地加盟店已逾千家,外甥女这次就是为了加盟才来的绍兴。总部曹经理接待的我们,大家相见愉快,还特意安排我们品尝秘制瓦缸小吃。瓦缸虽小却可煨出天下美味,本来嘛,小的尽是精品,浓缩的必是精华。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双方出现了小插曲,加盟并不是很顺利,就在我们要放弃这次加盟时,曹经理被我们千里迢迢,来到绍兴加盟的诚意所打动,前后几番运作,终于达到了我们满意,一纸合同就此签定。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那道实实在在的“绍三鲜”。做人何尝不该如此呢?不跟客户玩弯弯绕。用一份诚心善意,传递给对方依赖和踏实、真诚和善良。杨传老厨的味道我就不表述了,加盟就是最好的表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很纳闷,在杨传老厨众多的菜品中,为什么没有“瓦缸绍三鲜”这个精品?这可是绍兴的招牌菜。也许这道菜太过实惠,瓦缸太小根本装不下。也许还有其它原因。但是,凭着人才济济的杨传老厨,应该能够研制开发出来,把这道绍菜精品传承和发扬。</h3> <h3></h3><h3>即将踏上归途,仍旧依依不舍这里的一众山水,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石板桥下摇过乌蓬船,弄堂深处飘出黄酒香。这一趟绍兴之旅收获颇丰,就以一篇临江仙结束此篇。</h3><h3>临江仙 会稽城外鉴湖水 淘漉英雄无数 永和众贤已成空 唯一兰亭序 书法照古今 一坛老酒藏前尘 饮罢多少往事 昔绍兴风流人物 功名盖天下 故里引忠魂<br></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br></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