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班级: 大班。科目:科学。备课人:阳阳老师</h3> <h3>《小蝌蚪长大了》</h3><h3>活动目标:</h3><h3>1、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h3><h3>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习惯,能把自己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h3><h3>3、知道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青蛙🐸 。</h3><h3>活动准备:小蝌蚪成长的视频,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图六张,记录卡每个幼儿一张。</h3><h3>活动过程:</h3><h3>一、谜语引入主题</h3><h3>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帮忙猜一猜好不好?1、黑脑袋圆溜溜,一条尾巴拖后头,东游游西游游,好像许多黑豆豆。(打一动物)</h3><h3>小朋友猜出来后出示小蝌蚪图片。</h3> <h3>2、提出问题,引出质疑。</h3><h3>师: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幼儿:青蛙🐸 。出示青蛙的图片。</h3> <h3>师:咦?真奇怪。它和它妈妈长得一点都不像?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h3><h3>3、和幼儿一起讨论</h3><h3>4、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小蝌蚪在玩耍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h3><h3><br></h3> <h3>5、观看视频后,和幼儿一起回忆一下,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小蝌蚪是先长出的前腿?后腿啊?还是一下子长出四条腿啊?(复述一下蝌蚪的成长过程)青蛙妈妈在池塘里产下了卵,慢慢的卵宝宝变成了小蝌蚪,接着先长出了两条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慢慢变短,最后变成了青蛙。</h3> <h3>青蛙妈妈产下卵宝宝</h3> <h3>卵宝宝变成蝌蚪后先长出两条后腿</h3> <h3>又长出两条前腿</h3> <h3>小蝌蚪的生长全过程</h3> <h3>尾巴慢慢变短变成妈妈的样子了</h3> <h3>6、记录:小朋友们对小蝌蚪的成长过程都有了了解,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记录卡画一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要求:小朋友在画的过程中不要讨论,不要看别人是怎样的画的,自己动脑筋,画完的举手示意,老师会去看一看,然后带他做游戏哦!</h3><h3><br></h3> <h3>宝贝们特别棒!都能仔细观察,再记录下来。</h3> <h3>画的真好</h3> <h3>7、配对游戏‘找房子’</h3><h3>今天老师把小蝌蚪的一家都请到了咱们班,分别是卵,小蝌蚪,长出后腿和前腿的小蝌蚪,还有小青蛙。有五间大小不同的房间,青蛙妈妈说: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房间,最小的弟弟住最小的房间,最大的哥哥住最大的房间,请小朋友们把他们送回自己的房间吧!</h3> <h3>知识拓展:蝌蚪从最开始的用鳃呼吸,到长成幼蛙后用肺呼吸。知道鱼类用鳃呼吸,陆地上的动物包括人类,都是用肺呼吸的,做肺和鳃的知识拓展。</h3> <h3>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幼儿熟知,但又比较容易引发幼儿兴趣的课,该怎样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提升是我需要考虑的。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敢于谈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在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发现的快乐。</h3><h3>在开始的时候我以一个“蝌蚪”的谜语导入,让幼儿在猜谜语的过程中思考蝌蚪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然后通过观察记录,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加深印象,最后让幼儿了解青蛙的食物,引出青蛙是益虫大家要保护它们的意识。</h3><h3>由于这节课时有领导听课,所以帮我找出了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教育活动一定要细致,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知识点,而我却忽略了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类,还好有领导指导。再有就是细节方面不够全面,比如用本画绘画步骤,活动准备的比较仓促,记录卡没有准备好,显得不够重视,后面游戏有一点仓促。本节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主要是自己没有认真研究备课以及经验缺失造成的,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要坚决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我坚信,只要认真学习,认真备课,一定会越来越好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