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两战地 南北两阁楼

木一君

<h3>  我们“夏行南太行”嗨嗨队,“立夏”之日启程,周游了湖北、河南、山西三个省,不沿原路归返,而采取西路北上,东路南下的线路绕游回家。有些自然景观就重点观赏半天一天;某些虽传播很大,闻名已久,但仅为局限的某个人文景观,就只简略地浏览一下即行。当我们回到湘鄂边界之时,就如此这般!</h3><h3> 比如古代史上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场“赤壁之战”的阵地;现代史上抗日战争中李先念的新四军堰五师驻地;又如长江以南武昌的“黄鹤楼”;洞庭以北岳阳的“岳阳楼”,特别是炎帝神农氏的故里,就是那个位置,只是旅游开发以来准备规划建设而已,等等。就完全没有必要花费大半天时间闲逛啦!</h3><h3> 为此,就将此五处拼为一个美篇。</h3> <h3><i><b><font color="#ff8a00"> 五 处 内 容 分列</font></b></i></h3> <h3>  <font color="#ed2308"><i>赤壁之战</i></font>,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燎赤壁,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h3> <h3>  随州市洛阳<i><font color="#ed2308">九口堰五师</font></i>旧址纪念馆。主要是为了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业绩,随州市于1982年修建了九口堰纪念馆。湖北省人民政府将九口堰五师旧址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2008年初,又被纳入中央免费开放名单的愽物馆范围内。1984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亲笔为九口堰纪念馆题写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的匾额。</h3> <h3>  <i><b><font color="#ed2308">黄鹤楼</font></b></i>公园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该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以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成为千古绝唱,令其名声大噪。黄鹤楼公园由南楼、白云阁、毛泽东词亭、搁笔亭、千禧吉祥钟、鹅碑亭、岳武穆遗像亭、胜像宝塔、石牌坊、诗碑郎、黄鹤归来铜雕及陈友谅墓等景点组成。不登此楼可以说不算真正到过武汉。</h3> <h3></h3><h3>  <i><b><font color="#ed2308">岳阳楼</font></b></i>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h3><h3></h3> <h3>   炎帝传说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h3><h3> <i><b><font color="#ed2308">炎帝神农大殿</font></b></i>,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高台圆柱直檐,秦汉风格,古朴庄重。它位于烈山腹地,向前延伸至对面的九龙山,形成一条中轴线。景点依次是谒祖广场、圣火台、华夏始祖门、九拱桥、四牛石雕和照壁。</h3><h3> 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随州市西北18公里,316国道、汉丹铁路穿境而过,是“大洪山名胜风景区”、“编钟纪念馆”、 “封江口旅游区”等旅游景点的中点,处武汉市至襄樊市中间,是去三国古隆中、武当山道教圣地的必经之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适中。</h3> <h3><font color="#ed2308"><b><i> 赤 壁 之 战 场</i></b></font></h3> <h3>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h3> <h3>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林俊杰的一首《曹操》歌也让我们了解到三国纷争时动荡不安的时局,三国鼎立时期发生过很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其中有三大战役可以说对于天下的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我今天所说仅为“赤壁之战”。</h3> <h3>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h3> <h3>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h3> <h3>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但仍旧占据着南阳、南郡二郡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置襄阳郡、南乡郡,刘备则开始挥军向长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发起进攻,孙权则命令周瑜围攻南郡治所江陵县。</h3> <h3>  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将士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站着观看,指着船,说黄盖来投降了。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h3> <h3>  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泞,道路不通,天又刮起大风。曹操让所有老弱残兵背草铺在路上,骑兵才勉强通过。老弱残兵被人马所践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但已经来不及。</h3> <h3>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h3> <h3>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h3> <h3><b><i><font color="#1564fa"> 新 四 军 驻 地</font></i></b></h3> <h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新四军第五师旧址曾都区洛阳镇的九口堰纪念馆如今修葺一新。7月28日,开僻广场,佇立了一座李先念铜像,黄春庭烈士墓旁矗立着一座高12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h3> <h3>  同时建筑了纪念馆,馆内的历史文物重新进行了布展。新五师纪念馆共有房屋56间,土木结构,三进两院,左右对称格局,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一处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其本身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经过270多年的风雨沧桑,纪念馆如今已残破不堪,随时有坍塌的危险。为了保存好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共收到捐赠80余万元,对其房屋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征集到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对其内部重新布展,还请来湖北美院的美术师画了一幅环型壁画,配以音响效果,重现当年新五师官兵英勇作战的历史场景,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h3> <h3>  1939年元月至1942年6月,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在此浴血奋战三年之久,创建了白兆山抗日根据地。这个时期,正是该师创立、组建、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皖南事变后,1941年4月5日,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全体官兵在九口堰向全国通电就职。新五师司令部、政治部设在孙家大院,以孙家大院为中心,师直机关、抗大十分校、挺进报社、边区建设银行、战地医院、兵工厂等分布在九口堰村。</h3> <h3>  曾都区新四军五师旧址群包括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抗大十分校,兵工厂,被服厂,医院,边区建设银行,挺进报社编辑部,报社印刷厂,十三旅部,随南县委等革命旧址。</h3> <h3>  九口堰纪念馆成立于1982年,是以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为基础而建的,共有房屋56间,三进两院落。旧址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抗日战争时期,该馆是我党在鄂豫边区的指挥中枢,在新四军第五师抗战史上有重要地位。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并征集到一批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实物,现展出照片、图表、油画共230多幅。同时,修建了广场,广场前树立了李先念铜像,重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重新整理新五师革命旧址文史资料,使陈列展览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h3> <h3><font color="#b04fbb"><b><i> 黄 鹤 阁 楼</i></b></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font></h3> <h3>  1985年落成的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南端就佇立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h3> <h3></h3><h3>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h3>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h3></h3> <h3>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神仙之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发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鹤之仙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h3> <h3>  黄鹤楼亦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或元代白塔。原在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位于黄鹤楼正前方约159米、白云阁以西433米处,是黄鹤楼故址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胜像宝塔修建于元代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为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建,是用于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由于它的外形轮廓酷似灯笼,又有三国时诸葛亮在此燃灯为关羽水军导航的传说,曾被误封“孔明灯”的称号。因为该塔分地、水、火、风、空5轮,故也称五轮塔。有时还被称为大菩提佛塔。这些名称和建筑年代,在清嘉庆陈诗等撰《湖北通志》、同治胡凤丹著《黄鹄山志》和《寰宇访碑录》上都有记载。胜像宝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砌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塔体内收外展,遒健自然;整体造型由基座向上逐渐收缩,尺度愈缩愈小,其轮廓线条大体呈三角形,看上去虽然不大,但庄重持稳,具有浓厚的端庄美。塔的外观分作座、瓶、相轮、伞盖、宝顶5部分。宝顶为合金制作。</h3> <h3>  南轩、北轩 从西大门进入黄鹤楼公园,在主楼中轴线的两边,有两座相对应的建筑,既精致小巧,又引人注目,这就是与黄鹤楼配套的南轩和北轩。两轩位于黄鹤楼以西106米、白云阁以西379米处。两轩形制规模相同,轩长12米,宽5米,轩顶均为金黄色琉璃瓦铺设,轩顶四周为单檐翘角,把两轩装饰得富丽堂皇;轩的墙体和立柱为枣红色仿木漆装饰,南轩上有邓少峰书“凝翠”二字,北轩上有曹立庵书“云衢”二字。南、北两轩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视。由于黄鹤楼建在蛇山头,武汉长江大桥上的铁路和公路分别从主楼的北边和南边通过,噪声大、污染重。南、北两轩的修建,隔绝了火车和汽车的噪声对黄鹤楼的影响,营造了公园安宁的气氛,同时把游客的日光吸引到园内景观上。作为附属建筑,南、北两轩把黄鹤楼映衬得更加雄伟高大,金碧辉煌</h3> <h3>  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它处在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交点,正好迎合中华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风民俗、亲近自然的空间意识、崇尚宇宙的哲学观念。登黄鹤楼,不仅仅获得愉快,更能使心灵与宇宙意象互渗互融,从而使心灵净化。这大约就是黄鹤楼美的魅力经风雨而不衰,与日月共长存原因之所在。与滕王阁、岳阳楼并列江南三大名楼。</h3> <h3></h3><h3></h3><h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br></h3><h3>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所写的七言律诗,大意说: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 诗的主旨在描写登楼望远时,心中寂寞思乡的感慨,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寄托思家的情结。 <br></h3><h3></h3><h3></h3> <h3><b><i><font color="#39b54a"> 岳 阳 阁 楼</font></i></b></h3> <h3>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h3> <h3>  岳阳楼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它虽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当中国中部,挨长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以水路言,水上溯,可与湖南76个县市相连。以陆路言,紧靠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在南北交通干线上亦处中端,易转入与之相连的其他铁路、公路,通达各省。</h3> <h3>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h3> <h3>  “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br></h3> <h3>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于古代中国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h3> <h3>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h3> <h1><i><font color="#ff8a00"> 炎帝故里</font></i></h1> <h3></h3><h3> 在讨论炎帝神农诸问题时,似有一个前提需要预先明确:自先秦以降,各种典籍关于炎帝神农的种种记载都是间接取之于上古神话和传说,并非有直接文字可考的信史。 而无论神话或传说,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的。扩散得愈广,流传得愈久,变异就愈大。后来见于文献的神话和传说,只是实际存在的神话和传说的一部分,而且必然有不少参差之处乃至抵牾之处。异源的神话和传说,凡互有出入之处,孰是孰非,有些是分得清楚的,可以考实辨明;但也有些是一时分不清楚甚至永远分不清楚的,那就不妨众说并存。对于这类真伪莫辨的难题,宁可多一点模糊性而少一点明确性。</h3><h3> 湖北随州的炎帝故里,如今已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还是湖北省“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h3></h3> <h3>  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但后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故全国有五处炎帝故里。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山西高平均被视为炎帝故里。今天所谈是湖北省随州市厉山镇炎帝大道的“炎帝故里”。</h3> <h3>  相信不少中国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故事,讲的是上古时期一位名叫“神农”的人,为了给人民治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亲尝百草,从而发明了草药,神农也因此而被尊为祖国医药的创始者。</h3> <h3>  实际上他不叫神农,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人们尊称他为炎帝,只不过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 据《吕氏春秋·古乐》、《易系辞疏》、《帝王世纪》,炎帝还有个别号叫朱襄。 而在尝百草、发明草药之前,为了解决逐渐增多的人口的吃饭问题,炎帝还教人种植五谷,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也是他领导人民制造的。 因此炎帝又被尊为我国传统农业的创始人,还因为他带领人民完成了从游猎到农业的伟大转变,又当之无愧地被后人尊为“五帝”之首。 由于有这两大贡献,炎帝理所当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另一位则是黄帝。</h3> <h3>  炎帝为什么会有“五大故里” 在同蚩尤的战争胜利后,炎黄两族乘胜东进,在泰山搞了个盛大的“封泰山”仪式后才西归。 据最早记载炎帝史料的《国语·晋语四》,“炎帝以姜水成”;《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竹书纪年》载: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农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h3> <h3>  从众多史料记载来看,最早一位炎帝诞生于姜水之岸,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境内。然而,人们又认为炎帝有五大故里,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第一位炎帝虽然诞生于宝鸡,但后来(尤其是后裔)到处迁徙,湖北、湖南、山西等地,都有他们的足迹,并留下了大量相关器物,比如陶器、骨耜等炎帝带领人民制造的生产生活用具,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凡是炎帝和他的部落足迹所到之处,都可以算作炎帝故里,包括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和会同县,以及山西高平。 考古学证实,商代晚期直到西周,宝鸡地区还生息着一支炎帝姜姓裔族,姜姓与姬姓联姻后,还形成了周民族,也是建立周朝的主要力量,历经数千年迁徙、分支,姜姓后裔至今已发展到齐、吕、许、申、高、谢、邱、丁等近三百个姓,今天的宝鸡扶风、岐山和陈仓区等地,还有不少人姓姜。</h3> <h3>  随州这个炎帝故里,似乎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争”来的,该学会编了一本名叫《炎黄会典》的书,明确指出“湖北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河南新郑是黄帝轩辕故里,湖南的炎陵是炎帝陵所在地,陕西的黄陵是黄帝陵所在地”,不承认宝鸡是炎帝故里,只“承认”那里有个炎帝祠。<br></h3> <h3>  炎帝故里,是指炎帝曾经住过的地方,为什么有那么多地方呢? 大家总以为炎帝是一个人,其实炎帝不是一个人,就像单于、可汗一样,也和班禅、达赖一个性质。炎帝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炎帝部落的首领。炎帝是个部落,首领就是炎帝。</h3> <h3>  那既然如此,我们快回家乡就在湘鄂边境,到这湖北随州的炎帝故里照相留影,以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后裔不忘祖宗、孝敬祖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