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人生中的第一任校长

马铎

<h3>  岁月如流,青春易逝。二十三年的从教时光,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初入社会,初为人师的情景,现在仍记忆尤新、历历在目。</h3><h3> 1996年7月,我师范毕业,刚满18岁,被镇安县教育局分配至铁厂区教育组。据说,那年的区财政所对我们这一年毕业的中专生没有进行财政预算,到了9月1日学生开学报到的时间,我们还没有被分配到具体的学校上班。</h3><h3> 恰逢张家中学缺一名语文老师,机缘巧合,我这个中等师范毕业的毛头小伙子,被铁厂区教育组派遣到了张家中学临时代教半年。在这里,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任校长――刘永文校长,一位让我终生难忘的好校长。</h3><h3> 我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带了两床被子、一口小铁锅、一小捆木柴、几斤洋面、两个洋瓷碗等生活用品,从铁厂街南行二十里到高峰街,再折向东行十八里到张家乡。</h3><h3> 张家中学距张家乡政府尚有两里路,毗邻张家变电所,位于公路内侧,座北向南而建。当时学校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初中三个年级,五个教学班,学生不足230人,老师不足20人。</h3><h3> 学校大门倒显得高大雄伟,颇有气势。四周院墙却墙体斑驳,有的地方已坍塌。</h3><h3> 走进校园,能看到前后两排简陋的土木结构校舍,极其破旧,好多门窗上的玻璃都已残缺不全。两排房子中间有近二十米宽的空地,西半边的空地被开辟为十多块菜圃。</h3><h3> 校园里谈不上绿化与美化建设。东南拐角厕所外面几棵高大的梧桐树,倒也枝繁叶茂;两排房子中间的十几块菜圃,倒也绿意盎然。</h3><h3> 当我进入“校长室”时,一位满脸络腮胡子,头发微卷,身穿白色短袖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桌前低头批改作业,见我进门,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微笑着问道:“你找谁?有事吗?”</h3><h3> “我找刘校长。”我轻声说。</h3><h3> “我就是刘永文。你是?”</h3><h3> “刘校长你好!我是铁厂的马铎,前来报到。”我说完,连忙掏出铁厂教育组陈组长的介绍信。</h3><h3> “欢迎!欢迎!”刘校长站起身,热情地和我握手,接着说,“快请坐下,歇息会儿,热坏了吧?先喝杯水。”</h3><h3> 他从保温瓶里倒了一杯水,递给我,接着说:“昨天陈组长在电话里也说了你的基本情况,师范毕业生,受过专业教育,在学问上是没有问题的,我绝对信任。我们学校初一(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调走了,这个班的语文课已空了一个周没人上,班级也没人管,乱糟糟的。你能来到我们学校,也是帮我们学校解决了一大困难。万分感谢你!”刘校长看我喝着水,接着说,“我们学校条件很差,你家离这儿又比较远。昨天我和学校的财务老师也商量过,你在这儿代课期间,学校每月借给你80块钱,用于基本生活花用,到时候若财政拨款工资补发了,你再给学校还上。你看咋样?”</h3><h3> 当时的物价都比较低,老师们的工资多在每月300块钱左右。每月有80块钱,省吃俭用,也能应付过去了。这一下子可算解决了我的生活之忧。</h3><h3> 就这样,我在张家中学正式地走进教室,正式地走上讲台,正式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h3><h3> 就这样,我在张家中学有缘认识了刘校长,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感受到了刘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和崇高的人格魅力。</h3><h3> 对待学校工作,刘校长是一马当先,以身示范。</h3><h3> 每天早晨,校园里起得最早的是他,吆喝着老师们起床打开水,跟着学生一起出操的是他;每天晚上,催促着寄宿学生入睡后,关上学校大门,睡得最晚的是他。</h3><h3> 校长、教务主任他一肩挑,还带一个班级的数学课。刘校长在课堂上的声调抑扬顿挫,起伏有致,被学校老师们戏称为鞭炮声(即“噼哩叭啦,咚”)。学生在他的课堂上,都听得津津有味,从无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发生。因而,他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连续多年都居全县前茅。</h3><h3> 对待老师管理,刘校长是严慈相济,方法巧妙。</h3><h3> 当个别老师不守纪律,不假而去时,刘校长会在周末例会上组织全校老师学习毛主席的文章《反对自由主义》。虽然没有点名批评,但违纪的老师心知肚明,从此以后,再也不好意思旷工了。</h3><h3> 当少数老师聚集在一个房间里玩牌时,刘校长会故意在隔壁房间大声找人,敲山震虎后,脚步声渐渐远去。玩牌的老师心领神会,马上结束牌局,一个个悄悄溜回自己房间,备起课,改起作业来。</h3><h3> 记得那天,我所带班级里有几个捣蛋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守纪律,故意和老师作对。英语老师韩自丽眼泪汪汪地到我这反映了情况。身为班主任,我立马把这几个捣蛋学生“请”到我的房间,声色俱厉地训了一顿,每人抽了两巴掌,然后让他们站在房门外反思。</h3><h3> 恰好,刘校长从门外经过,看到这种情形,就将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轻声地对我说:“学生犯了错,作为老师必须要批评教育,可是要讲究方法啊!以思想教育为主,切忌体罚学生!年青人火气大,没轻没重的,万一把哪个学生打坏了,可怎么得了?当然,有的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行不通,适度的惩戒也有必要,可一定要有度,危险部位可千万别动啊,比如头部。另外,惩戒之后,一定要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要让学生明白你这么做是为了他……”</h3><h3> 对刘校长说的话,我当时心里还很不以为然。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话真是发自肺腑啊。既是对我这个初入社会年青教师的耐心教育,也是对我的真诚关心与保护啊!</h3><h3> 半年的代教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与另一平行班级相差甚远。</h3><h3> 放了寒假,我的心情很是沮丧,低着头走到刘校长跟前说:“对不起,我辜负了刘校长的期望,没有带出成绩。也许,我这个中师毕业的学生无法胜任初中的教学任务,我下学期还是到小学任教吧!感谢刘校长对我的栽培!”</h3><h3> 刘校长看了看我,笑了,说:“你教得很好啊!你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认真勤奋、责任心很强,与老师相处得都很好,学校的老师们对你都赞不绝口。你还有啥思想包袱?我都已经向教育组的陈组长汇报反映了。明年继续到这儿来上班!正式分配文件开年就会下发到学校。”</h3><h3> 我听了刘校长的一番话后,心里像吃了一颗定心丸,立马踏实了。</h3><h3> 刘校长接着又说:“不过,你还很年轻,以后的职业生涯还很长。作为一名兄长,我希望你要明白几点:一,要勤奋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积极向上发展。年轻人要有理想,不可满足于现状。二,要明白使命。为人师者,以传授学生知识和教育学生做人为己任。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地去做了,对得起自己良心就行,成绩的好坏不必过分在意。”</h3><h3> 刘校长当时亦师亦友的一番话,对我来说确实震聋发聩。此后,我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参加自学考试,多年后相继取得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的专科和本科文凭,参加函授取得陕西师大研究生文凭;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取得初中语文教师的资格证;追求进步,积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学生的管理水平日趋成熟,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逐渐增强,教学成绩也逐年提升。</h3><h3> 可惜,与刘校长在张家中学共事两年后,刘校长因业绩突出,被调至高峰镇任教办主任。</h3><h3> 2003年,我因教学成绩比较突出,被调进崭新的镇安二中。当随同众多新进校的老师们走进大会议室时,又看到领导席位上的刘校长,又听到了那久违了的铿锵有力的讲话声音,又有幸与刘校长同校共事。不过刘校长在被上级组织调入二中后任命为二中学校的党总支书记。从此以后,我见面就称他为“刘书记”了。</h3><h3> 自进入二中至今也有16年了。时光无情催人老,青春一去不复回。当年刚参加工作时十八岁的我,现在已过不惑之龄;当年意气风发的刘校长,现在也面临退休。</h3><h3> 今天,请允许我利用这次教育叙事比赛的机会,向我人生中的第一任校长――刘永文校长(即现在的刘书记)发自内心地说声“谢谢”。</h3><h3> 感谢刘校长当年对我热情的鼓励,让我在经受挫折时树立了信心与勇气!感谢刘校长当年对我真挚的关怀,让我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中看到了希望与曙光!感谢刘校长当年对我由衷的教诲,让我初入社会就明白了一位人民教师的初心与使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