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39b54a"><b>(二) 教育要花多少钱</b></font></h1><h3><br></h3><h3></h3><h1> <font color="#ed2308"> 【文/仙哥】</font></h1><h3><font color="#ed2308"></font></h3><h3><br></h3><h1> <font color="#167efb"> 近段,任正非和他的华为成了舆论焦点。不提5G不谈芯片而说教育,任掌门一脸无奈。好比两个人打架,一个壮实,一个虚胖,胜负已分。怎么办?健身呗!从基础教育抓起,打好底子,修好内功,练好套路,择机再掐。彼时,谁输谁赢不一定吧。</font></h1><h3></h3><h3><br></h3><h1> <font color="#ed2308">可是,基础教育是很烧钱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个段子,“财政是爹,银行娘,(省略若干字),教育是条饿蚂蟥”,说的就是教育很费钱的事。</font></h1><h3></h3><h3><br></h3><h1> 理论界有二个指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年度投入的合理度,一个是GDP(国内生产总值)与教育支出的比率,合理值为4%;一个公共财政总支出与教育支出的比率,合理区间为13%至14%左右。</h1><h3></h3><h1><font color="#39b54a"><br> 昭阳郡的教育投入是个什么状况呢?让我们拉一张表来掰扯一下。</font></h1> <h1> 从2013年至2018年,昭阳郡GDP从254亿元递增至430亿元,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由6.4亿递增至10.2亿。两个指标六年时间增长均不少,且增幅基本同步,所以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率一直弹跳在2%至3%之间,按国际通用惯例考量,昭阳郡每年欠了教育一大笔钱。以2018年为例,GDP为430亿元,教育支出占其4%应该给教育17.6亿元,实际上公共财政只给了10.2亿元,差了7.4亿元。从2013年至2018年累计差多少,小学数学题,各位看官自已去计算。<br> <font color="#ff8a00"> </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但是,若要指责昭阳郡不重视教育,没给足教育的钱,昭阳郡的长官们会以头撞墙,昭阳大地会六月飞雪。</font></h1><h1><font color="#39b54a"><br> 2013 年至2018年,昭阳郡财政总支出从34亿递增至63亿,其中教育支出从6.4亿递增到10.2亿,无论哪一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都在15%以上,最高的年度达19%,达到或超过省平均水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还不是全口径的统计数。比如,中央财政买单的义务教育免教科书费支出,昭阳郡一年约需8000万元,中央财政记帐了,不在地方公共财政教育总支出统计数据之内;昭阳郡有三个开发区,六年来城建配套建设学校的投入(含土地成本)不会少于5个亿,但居然不被教育认可。——这让人费解,纵使城建配套的教育投入是建立在地方政府举债的基础上,但好比政府为教育刷了信用卡一样,那些教育经费“砖家”在考核地方政府教育投入时为什么愣是不认帐呢?于是,教育一年到底用了多少钱成了一笔糊涂账,昭阳郡糊涂,其他市县糊涂,全国糊涂。</font></h1><h1><br> GDP占比指标证明政府欠教育一大截,财政总支出占比指标证明政府给足了教育经费。哪里出了妖蛾子呢?——是税收。</h1><h1><font color="#167efb"><br> 2018年全国税收收入为137967亿元,GDP为900309亿元,全国GDP税负率为15.3%(有点高,所以要减税降费)。 而昭阳郡2018年税收收入为19.4亿元,GDP为430亿元,昭阳郡GDP税负率仅为4.5%。相差十来个百分点!比方说,昭阳郡某皮鞋商生产一双300元的皮鞋,按全国平均税负应交税46元,但实际上该皮鞋商只向昭阳郡交税13元。税收不上去,财政总支出哪能上去?与之相关的教育支出自然“水落船低”。</font></h1><h1><font color="#b04fbb"><br> GDP税负率如此低是不是该打税务的屁股呢?不能。究其原委有三,一是昭阳郡产生的GDP税收大头被中央收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集中财权全国统筹,留给地方的税种小而散,总量不多,拉低了地方GDP税负率。二是分母有问题,430亿的GDP“含金量”不高或是否精准,这要问统计部门了,呵呵。三是昭阳郡是商贸之都,商业流通环节的税源是一地鸡毛,征管难度很大。所以,三十大板还真不能全打在税务的屁屁上。</font></h1><h1><br> 政府层面的教育投入规模是“月朦胧”,民众自掏腰包用于教育的支出更是“鸟朦胧”。</h1><h1><font color="#167efb"><br> 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最低缴费,从幼儿园算起,普通幼儿园一年约6000元左右,二年需12000元左右;小学六年,国家实行免费政策,但各项代收费(作业本费,教辅费,保险)不会少于6000元;初中三年,不会少于5000元;高中三年,最低不会少于10000元。以上数据来源于官方物价收费文件,还不包括生活费,课后特长培训费以及饱受诟病的补课费等等,这些费用总量,远远大于上述收费项目总量,且不同家庭的付出各不相同,无法统计。但有一点相同,为了购买孩子的未来,绝大多数家庭不吝付出。</font></h1><h1><br> 教育的钱花哪里去了呢?“鸟朦胧”的钱无法统计不好剖析,还是划拉一下“月朦胧”的开销方便些。仍以2018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10.2亿元为样本。</h1><h3><br></h3><h1><font color="#ed2308"> 其实特么简单,教师工资及社会保障缴费约为6亿元,学校运行公用经费1.2亿元,基本建设及维修、采购等充其量2亿元,学生资助0.4亿元,其他行政管理等杂项0.6亿元,紧巴巴的,钱就没了。</font></h1><h3><br></h3><h1><font color="#39b54a"> 着重要释疑的是教师工资及社会保障缴费。根据现行工资保障水平及社会保障缴费政策,一个公职人员除打卡到手的工资及津补贴以外(实发工资),公共财政还要以应发工资为基数支付综合比率为50.5%的各种社保费用,算下来公共财政负担一个公职人员的年平均支出约为8万元。2018年昭阳郡教师7400余人,工资及社会保障缴费6亿元占了年度教育支出的60%,教师逐年扩招,工资及津贴逐年提标,这个比例会逐年拔高。这个数据分析里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昭阳郡这些年教育经费的逐年增长一定程度上是刚性的、被动的,大部分增量被人员经费吞噬,可用财力的增量其实有限,但地方财政也是取下帽子尽头发,眼巴巴的指望上级财政。</font></h1><h3><br></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ff8a00"> 教育缺钱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经费使用中诸多弊病不容忽视,绩效水平更是有</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ff8a00">待进一步提升。最大的问题是教育资源合理布局问题。</font></span><br></h1><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1><font color="#167efb">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昭阳郡有百人以下的学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教学点)五十多所,有些教学点及班级只有几个学生,号称“研究生院”、“博士生班”。这些教学点需要花费基建支出,教师工资,设备购置款等,一方面是教育应尽的社会责任,是方便老百姓子女就近入学的法制要求,但另一方面产生投资大、受众少、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考核经济指标低下的问题,前者是政治问题,后者是经济问题。但倘若这些教学点留不住教师,除了语文数学,音体美劳开不了课,功能室配置成摆设,让农村孩子一跨进教室就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就要重视审视教育的担当了。笔者亲见一个教学点有一个班级,三个一年级学生,聘请一个农场退休职工教语文,讲一口方言,能不能读准bpmf着实让人生疑,更不信他能使用班班通了(业术有专攻。无论如何,向这位贡献余热的老同志致敬)。这样的教学点耗费钱粮还误人子弟,留着干什么?!城郊某教学点,师生加院子里奔跑的鸡鸭,喘气的不足一百张口,新建的学生食堂中间赫然长满了野草,这样的投入只为应付业内那些不切实际的检查?!还有一个教学点,21个学生,仪器室摆放四十多根跳绳,二十多付象棋,二十多付板球,难道该校学生二根跳绳拧成一根用?难道学生下棋左手对右手?难道打板球是双手各舞一拍?校长耐心解释说,上级有规定,生均仪器经费有标准。眼神里隐含着你不懂教育的不屑。再比如城乡的教师住房问题,因历史原因,有大量的公有住房被占而不退,部分新进教师被迫租住民居或数人共居一室,财政不得不再拿出几千万的资金新建教师周转房。</span></font></h1><h3></h3> <h1><font color="#39b54a"> 这些年,昭阳郡教育投入除了教师编内岗位的正增长,在基本建设上痛下了血本,可是学校建设“撒胡椒面”的做法积重难返,今年这个学校维修教学楼,那个学校建运动场,农村学校的建设资金分配小而散,既便是城区学校的建设也有半拉子工程,没有建一所,成一所的观念。数年下来,钱花了不少,教育硬件建设形象没跟上,甚至比不上一些贫困市县。更严重的是城乡教育均衡性差距在拉大,农村孩子追逐优质教学资源致使城镇化解大班额压力越来越大,百姓侧目,政府费力不讨好。</font></h1><h3><br></h3><h1><font color="#ed2308"> 教育投入还需要思考很多问题,我们是不是该把钱重点花在砖瓦上?学校留不住老师怎么办?一间教师办公室一台电脑都没有还谈什么教育信息化?诸如此类,难以详尽。</font></h1><h3><br></h3><h1><font color="#167efb"> 教育要用很多钱,教育还缺很多钱,教育花钱需要正确的绩效观。倘若我们读懂了任正非脸上的辛酸,我们的使命感、危机感会更强烈。</font></h1><h3><br></h3><h1><font color="#b04fbb"> 最后,引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做结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font></h1><h3><font color="#b04fbb"><br></font></h3><h1><font color="#b04fbb"> 2019年6月7日 </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待续)</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