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雪沁梅香 丹心写华章

胡杨赞

<h3>  “……思念你的歌,醉了那枝梅,白雪飘红泪,滴滴寒香为谁醉,红颜付流水,片片花骨也成堆,谁说梅花没有泪,只是冰雪还未寒透梅花蕊……”这首《梅花泪》,是张亚静校长最喜欢哼唱的一首歌。她喜欢梅花开在冬春,傲骨斗霜,在恶劣环境中的不屈不挠,面对艰难困苦条件而无所畏惧、坚贞不屈的奋斗精神。也正如梅花那样,她那清雅高洁的品格;坚韧顽强的精神;谦虚有节的风度;渊博而深厚的学识与涵养无不令人敬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梅,花先于叶,含苞吐芬。</b></h1> <h3>  张亚静,女,55岁,1980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教龄39年,曾在51403部队幼儿园任教,是原24集团军中心园教学园长。现任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校长兼书记,唐山市骨干校长,正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山市中级职称评审委员。天津唐山协同发展29家“真爱梦想厚植沙龙”唐山地区秘书长,唐山市心灵家园副会长,中国唐山英国林肯校际连线的种子校长。今年4月,被河北省教育厅任命为唐山市驻新疆且末县援疆支教办公室主任。</h3> <h3>图为唐山市教育局刘绍辉局长(右一)在张亚静校长(左一)的陪同下视察,现场指导办公</h3> <h3>  多年来,张亚静校长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活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人接见。先后荣获“全军优秀教师”、“全国十佳演讲员”、“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唐山市骨干校长”、“唐山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唐山市特殊贡献奖记大功一次、三次荣立三等功、五次获嘉奖。先后组织参与5项课题研究,担任其中3项科研课题主持人。全国人大代表、小学数学总督学吴正宪老师曾给予她高度评价:“张亚静校长与众不同,理念创新,给我留下了难忘地记忆,走遍全国的学校,唯有唐师附小最尊重学生,担心全国名师为唐师附小学生授课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了别致的名牌,老师一下子就能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和老师没有距离,有的是存在感和尊严。”她待人真诚,做事公正,善解人意,关爱师生,大家喜欢称她为“天使校长”。</h3><h3> 由于她在家乡曾经开辟了“小雅带你知天下”微课栏目,自己组织素材,自己录制音频,编辑播放各种天文地理、文苑杂谈、伟人事迹、英模故事、成功人士创业案例,拓展孩子视野,弥补教材不足。从此,人们又认识了一个”小雅”老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梅,傲霜励雪,寒而愈香。</b></h1> <h3>  2017年,张亚静在连续奔波几个大型教育活动现场期间,因过度劳累,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持续高烧不退,领导和同事几次催促她去医院检查,可她仍咬牙坚持。活动结束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医院检查,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她得了肾部肿瘤。噩耗传来,领导、同事、亲人们眼含热泪来医院看望她,而她却强忍病痛,用阳光般温暖的话语宽慰着关心她的每一个人。</h3> <h3>(上图前排左五为张亚静校长)</h3> <h3>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梅花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在她的生命中。她积极与病魔作斗争,用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做了肾脏大手术之后,在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她就毅然决定响应国家号召,报名成为了教育部“万人援疆计划”的第一批援疆干部教师。家人都不放心她的身体,担心在艰苦恶劣的环境,她身体吃不消,可她耐心做通家人思想工作,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随身带上从医院复查后医生开的药物,放弃了河北省唐山市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家乡父老的厚望,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奉献力量的决心及对边疆教育的大爱情怀,在家人不舍的泪光中,与唐山地区其他七位优秀教师组成援疆支教团队,毅然踏上了援疆支教的征程。她如梅花般自强不息的精神,圆自己“边疆教育”之梦,走上无悔的援疆支教的人生道路。</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梅,遒枝能春,生机盎然。</b></h1> <h3>(上图左一为张亚静校长)</h3> <h3>图为且末县日常天气</h3> <h3>  张亚静等八名援疆教师的支教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这个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县城,年降水量不足二十毫米,空气异常干燥,早晚温差大,沙尘暴天气几乎天天有。迥异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使得她初到且末时口鼻出血、腹胀腹泻、咽喉疼痛、嘴唇裂皮、口腔溃疡、皮肤过敏、免疫力下降等症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饮食习惯不同,经常出现厌食、食欲不振等情况;教学工作中不同版本的教材要研习,维族孩子的名字较长难记……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一个即将退休身患重病的女人来说,都是即将面临的极大考验与挑战。</h3><h3> 她寒假回到唐山,肺炎住院,在家过了几天春节 ,又回到医院,春季开学,她不愿耽误工作,她拔掉输液针,来不及办理出院手续,最后还是家人到医院为其办理了出院手续。是从医院直接登上返程之路的。由于身体比较虚弱,回到且末,就又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水土不服征兆,全身出满了疹子,奇痒难忍,彻夜不眠,每天早晨起来睡衣上就是一片血渍。就这样也没有动摇她支教的坚定信念。</h3> <h3>(图为张校长在且末第二小学办公)</h3> <h3>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正是梅花傲然不屈的精神,她没有言及离乡之苦、水土不服之痛,努力适应,并坚持了下来。她服从教科局统一安排,没有完全适应生活上的困难,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除协助学校校长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外,兼任四五年级8个班的音乐课。由于新疆地区的教学工作与内地有较大差别,她利用课余时间自我施压,悉心研究教材、熟悉学生,针对学生的现状设计适合本地学生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她,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且末,提起小雅老师,教师和孩子都喜欢。“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张亚静在学校管理和学校规划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方面,针对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可行性方案。她还将自己多年积累下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校长,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梅,暗香扑鼻,清幽宜人。</b></h1> <h3>图为张亚静校长带领新疆领导教师团队赴唐交流</h3> <h3>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治疆方略,根据河北省“千校手拉手”活动方案,她发挥纽带作用,甘做“东西部文化交流的使者”,人称“教育张骞”,架起东西部教育交流的桥梁。带着且末县教科局蒋华栋局长“我在新疆有个伴儿,我在唐山有亲戚”的重托,为促进唐山和且末教学、科研、信息等交流的平台,努力拓宽两地学校学术交流、校际互访、学生活动的渠道,学习唐山教育的先进性,带动且末县教育大发展,增进东西部文化交流。且末县教育系统共有14所中小学,其中中学1所,小学13所,在张校长的带领下,很快与唐山14所学校结对成功,随后她带领且末县28人的校级领导和教师团队赴唐山,与唐山学校进行对接签订“手拉手”协议,并进行了深度交流,活动得到了唐山市教育局大力支持,局长刘绍辉多次指导,亲自指挥。多数学校已经预设了下一步帮扶合作交融共进项目,由于前期工作设计周密完善,活动圆满成功。</h3> <h3>图为张亚静校长慰问援疆教师家属</h3> <h3>  活动一结束,张校长不顾身体疲惫,逐一慰问了援疆教师留守家属,让援疆教师倍感温暖,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h3> <h3>图为,张亚静校长与上海市政协委员、“真爱梦想”基金会创始人兼理事长潘江雪女士进行会谈</h3> <h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张亚静的内心,有着梅花无私奉献精神。赴疆工作不到一年,她心系边疆的教育事业,不断谋划,积极沟通,赴上海、青岛学习,准备为且末县教育引进“真爱梦想”项目,与上海市政协委员,“真爱梦想”基金会创始人兼理事长潘江雪女士以及主管新疆“真爱梦想”项目的负责人吕文婕商谈,将为且末注资筹建3到4所梦想中心,以梦想课程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的创新育人理念带动教育教学改革。让教师和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梅,疏影横斜,错落有致。</b></h1> <h3>图为张校长在新疆组织援疆教师工作学习</h3> <h3>  随着河北省第一批幼儿援疆教师的到来,且末县河北援疆教师已达到15人。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的要求,更好的发挥河北援疆教师的作用,成立了唐山市援疆教师办公室,任命张亚静为办公室主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般朴实无华的她,在生活上对援疆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工作上耐心指导,让新老援疆教师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不到一年时间,援疆教师在她的带动下,积极响应且末县教科局开展的“青蓝工程”活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通过示范课、培训、讲座、说课、跟岗学习等多种形式,不断研习打磨课程,为年轻好学、责任心强的优秀老师们做引领,提升新疆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打造当地高精尖教学能手不断努力。同时,在幼儿园到高中的各阶段,援疆教师教学工作也取得了喜人成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梅,先木而春,傲然盛开。</b></h1> <h3>图为张亚静校长组织新老援疆教师学习</h3> <h3>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任务的加重,张亚静主任的事务越来越繁忙。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么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作为一名老党员,她深知责任的重大,繁重的工作更加坚定她的政治立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新疆长治久安发挥作用。她积极组织援疆教师集中学习,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武装头脑,加强党性修养、筑牢信仰之基,自我约束,严守纪律,要有规矩意识。援疆支教新老教师们都被她那兰风梅骨的精神感动,纷纷表示,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意识,要有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口援疆的伟大事业中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奋斗不止。</h3> <h3>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听,她再次轻声哼唱,歌声深情而动听,一肩风雨,几度春秋,左手是爱,右手责任,她用行动膜拜着心中庄严的信仰。如梅冷凝而清芬的暗香,不闷、不烈、不媚俗、不轻佻。她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尊贵典雅,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但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傲骨。她不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迎接她的不是和煦的阳光,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她成长的不是和风细雨,而是冰天雪地。然而,三九严寒,任凭风霜雪打,从不低头弯腰,依然那样娴静,用她那高洁质朴的性格,迎接且末教育的春天,她是报春的使者,但“俏也不争春”。默默的积蓄力量,孕育生机,准备再与冰雪搏斗。一枝劲梅,暗香浮动,清气满乾坤,她用对教育的一片赤诚丹心,谱写大漠边疆的壮丽华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