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端午节里那些别样情味

唐瑭

<p class="ql-block">临㳋端午节,使我有闲“夏夜闭门读禁书”,重温起《金瓶梅》来。而这次再读,是在以前读过的印象中,有意识地寻找《金瓶梅》里过端午节那些别样的情味。读者朋友万不可猜想,以为笔者是一位风花雪月中人。这里,有必要先说一说《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么书?</p><p class="ql-block">其实,《金瓶梅》也是一本社会百科全书。没有读过的人说它是淫书,读过的人说它是艺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虽间杂猥词,而其佳处自在。”昔冯梦龙先生称《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而被清人又称为“第一奇书。”</p> <p class="ql-block">我想,《金瓶梅》和《红楼梦》一样,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无数的人为之着迷。如它的作者是谁,故事的主人公影射了谁,它有几个版本等等。但《金瓶梅》的奇,更主要的是写了一堆琐碎之事、平常之人,致力于撕破种种真善美的纱幕,把上下内外的人间丑恶兜底翻了出来。</p><p class="ql-block">实际上,《金瓶梅》是描写明朝中晚期的社会,而《红楼梦》则描写的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二者都是写实主义,《红楼梦》有很多地方都在借鉴《金瓶梅》,所以毛主席才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可以毫不怀疑的说,曹雪芹正是受到了《金瓶梅》的强烈影响,才写的那么精彩与辉煌。</p> <h3>那么,《金瓶梅》为什么成为当朝的禁书呢?</h3><h3>《金瓶梅》之所以被禁,首先在于风月笔墨比较露骨,同样是风月笔墨,《红楼梦》写的就比较含蓄。所以,毛主席又说:”《金瓶梅》作者不尊重女性,而《红楼梦》作者是尊重女性的“。然而《金瓶梅》洋洋洒洒百万字,真正的风月笔墨占据只有一万多字。</h3><h3><br></h3><h3>除了风月笔墨外,《金瓶梅》也因为时忌,影响当朝对文人思想的禁锢而遭到禁止发行,像《红楼梦》刚开始也是禁书,后来经过大量删改才得以刊行。</h3><h3><br></h3><h3>我读的这本《金瓶梅词话》,就是去掉那一万多字之后的洁本(见首张图片)。每到那处,就是直接几个***符号,然后书页下说明“此处删去……字”。其实,我觉得,有没有那一万多字,都不会影响阅读,《金瓶梅》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h3> <h3>闲言扯长了,现回到正题上来。却说端午节,是华夏古已有之的民俗传统大节,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选择了以屈原的忌日为节日,从此,中华民族的文脉里,弥漫了一种淡淡的忧思,以及绵绵的诗意。端午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挂菖蒲,都是三闾大夫品行的圣洁。</h3><h3><br></h3><h3>在《金瓶梅》中,一共有四次写到了端午节。这似乎很巧合,在《红楼梦》里,也同样有过四次端午节的描写。《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他以妙笔生花的语言艺术,巧妙地把小说人物的各种心态和情感纠葛,写得淋漓尽致,暴露出明代市井生活丑恶的一面。书中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而对于西门一家来说,过端午节主要是迎来送往、大吃大喝,忙着醉着,插播着大官人混乱的感情生活。</h3><h3><br></h3><h3>因此,《金瓶梅》里的端午节,可说是围绕着潘金莲、李瓶儿和庞春梅三位女人的情感纠葛,展示出一幅众生百态的社会世情风俗图景,令人惊叹不已。</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一)</i></div><i><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潘金莲节日请宴移情入西门</i></div></i></h1><h3></h3> <h3>从书中第六回第65页看,《金瓶梅》里第一次写到过端午节。此时武大郎已死有两个月了,他的百日忌辰还没有过呢。理应说,潘金莲还是要穿麻带孝为丈夫服丧的。而端午节到来这天,西门庆揣着礼物来看望潘金莲。西门庆从后门过来,潘金莲接他到房中,道了个万福坐下。我们知道,在古代的制度下,女子只能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是传统的条例。可是,潘金莲没有这样做。她“把武大灵牌丢在一边,用一张白纸蒙着,羹饭也不揪采。每日只是浓妆艳抹,穿颜色衣服,打扮娇样,”经常和西门庆幽会。</h3><h3><br></h3><h3>因西门庆有两天没有来,金莲一见就骂:“负心的贼,如何撇闪了奴,又往那家另续上心甜的了?把奴冷丢,不来揪采。”西门庆赶紧解释道:这两天因忙着有些事,“今日往庙上去,替你置了些首饰珠翠衣服之类。”西门庆打开包袱,金莲一看,礼物很是丰盛,有首饰,还有不少的绸缎衣服,都是样式新潮的。另外,料子也很贵重,都是杭州产的。金莲从来没有穿过这样好的衣服,再加上一些首饰。已经令她眼花缭乱了,立刻转怒为喜,赶紧张罗着为西门庆帅哥做饭。</h3><h3>没有多长时间,一桌酒席已经准备好了。金莲的厨艺很不错,也算是报答西门庆的厚爱吧。要知道,这是西门庆借着端阳节,第一次给金莲送礼,潘金莲满心欢喜。</h3> <h3>西门庆和潘金莲坐在一起,慢慢的喝酒吃菜。然而,西门大人无意间一抬头,看到墙壁上挂着一面琵琶。就对金莲说道:“久闻你善弹,今日(端午节)好歹弹个曲儿我下酒”。金莲闻听,微微一笑道:“奴自幼初学一两句,不十分好。官人休要笑耻”。西门庆即从墙上取下琵琶,交与金莲,金莲就势坐在西门庆旁边,边弹边唱了一个小曲:</h3><h3><br></h3><h3>”冠儿不戴懒梳妆,髻挽青丝云鬓光。金钗斜插在乌云上。唤梅香,开笼箱,穿一套缟素衣裳,打扮的是西施模样。出绣房,叫梅香,你与我卷起帘儿,烧一炷儿夜香“。</h3><h3><br></h3><h3>正值端午佳节,能听到如此美妙的一曲弹唱,西门大官人当然乐开了花。他忙夸赞道:“谁知姐姐你有这段儿聪明!”这不是西门庆的溢美之词。潘金莲确实弹唱都很好。但是,她的个人品质和她的艺术修养却是大相径庭。</h3><h3>没有过多久,潘金莲如愿嫁到了西门家,当上了五娘,开始过所谓的富豪生活。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西门庆家的这碗饭,并不好吃,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远远不像吃一个粽子,谈谈家常那样的容易。</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二)</i></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李瓶儿移情受宠及命运的哀愁</i></b></h1><h3></h3> <h3>在书中第十六回第一百八十八页,第二次写到过端午节。这已经是一年以后了,潘金莲早已嫁入西门家。此时的西门庆,已经是五房姨娘的大款了。然而他的心思,却已移情别恋到花二娘子李瓶儿的身上了。可见,西门庆就是一个专门霸人妻女的恶霸。李瓶儿为了达到和西门庆结婚的目的,她和亲夫花子虚闹翻了脸,即使是在花子虚重病之时,李瓶儿作为妻子,也没有尽到一个家庭主妇的责任。她不给花子虚看病,直到花子虚病情危重,不治而亡。</h3><h3><br></h3><h3>据书上描述,按现代话来说,花子虚算是一个富二代。可是,他没有娶到一个好妻子,致使自己守着金饭碗,却活活地饿死。</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花子虚死了以后,李瓶儿也没有尽心尽意去守孝,而心里却时时思念着西门庆。在五娘潘金莲进了西门家的第二年的端午节,她和潘金莲如出一辙,也置办了一桌酒席,请西门庆来喝酒吃粽子,实际上是商量自己赶紧过门的事情。</span><br></h3> <h3>为了娶李瓶儿,西门庆还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早在正月,西门庆就有所行动。到了五月初,一切算是尘埃落定。这一天,端午佳节,“家家门插艾叶,处处户挂灵符。李瓶儿治了一席酒,请过西门庆来,一者解粽,二者商议过门之事。”看来,李瓶儿的心有点着急,她似乎迫不及待了。</h3><h3><br></h3><h3>端午节插艾叶,是中国人的习俗。据说,在太阳出来之前,到野地里采来带着露水的艾叶最好,挂在门框上,用以禳避邪气。因为艾叶含有艾叶油,气味芳香,可以驱赶虫子。还有,艾叶也是一味中草药,可以内服,也可外用。针灸中的灸就是用艾叶做的,很有疗效。还听说,端午节这天,毒虫们全都躲了起来,叫躲端午。</h3><h3><br></h3><h3>灵符是一张一尺来长的大黄纸。上面盖着朱红大印,画着天师钟馗。人们从大街上买来,挂在门上,用以驱邪。李瓶儿将这一切都安排好了。又准备了一桌风盛的酒席,特意请西门庆来。</h3> <h3>西门庆如约来到,两个人一边商量过门的事情,一起吃粽子,当时叫解粽。李瓶儿因为过门的时间已经定下,心里十分欢喜,说道:“我的亲哥,你既真心要娶我,可趁早些。你又往来不便,休丢我在这里日夜悬望。”看着温柔似水的李瓶儿,西门庆不吃粽子,心里也甜蜜。不喝酒,心里也是醉了。</h3><h3><br></h3><h3>时间又过了两年,李瓶儿已经成为了西门家的六娘。更让李瓶儿高兴的是,她已经为西门庆生了个儿子,叫西门官哥。这是西门庆唯一的儿子。母以子贵,李瓶儿在西门家的地位稳稳地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大娘吴月娘。李瓶儿的受宠,使得五娘潘金莲妒火中烧悠扬而凄婉。</h3><h3><br></h3><h3>有意思的是,潘金莲和李瓶儿,都是在端午节办宴会请西门庆,两个女人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男人,这就在端午节里,留下了隐患。端午节,是金瓶梅中人物命运的不可或缺的条件。</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i>(三)</i></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i>潘金莲造谣心生妒忌如毒蝎</i></b></div></b></h1><h3></h3><h3></h3> <h3>书中第五十一回第六百四十七页,写到第三次过端午节。过节前两天,潘金莲一早起来,就来到上房大娘的屋里造谣,恶意中伤李瓶儿。此时还没到端午节,西门大官家上上下下,都开始为过节忙碌了。下人们为了采买菖蒲和艾叶,早早就出去了,后面大厨房里,也开始准备了各种粽子,小枣,豆沙,腊肉,蜜饯,外加各样时鲜水果,已经在客厅里摆好了。</h3><h3><br></h3><h3>到了端午节这天,”李瓶儿正在屋里,与孩子做那端午戴的那绒线符牌儿,及各色纱小粽子儿,并解毒艾虎儿。“<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是个充满温馨的画面,一个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地长大,为他做了各种能够避邪的物件。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只见西门大姐进来,把潘金莲在吴月娘面前说李瓶儿坏话一事告诉了她。</span></h3><h3><br></h3><h3>大姐道:“有桩事儿,我也不是舌头,敢来告你说一说:你说俺娘虔婆势?你没曾恼着五娘?他在后边对着俺娘,如此这般,说了你一篇是非。如今俺娘要和你对话哩。你别要说我对你说,交他怪我。你须预备些话儿打发他。”</h3><h3><br></h3><h3>李瓶儿听罢原委,没有说话,眼泪却止不住的流。说到底,就是潘金莲看着李瓶儿娘俩不顺眼,而西门庆又喜欢儿子,经常往她那里跑,潘金莲是心生妒忌。此时西门大姐劝李瓶儿去和潘金莲对质,李瓶儿摇了摇头,为了孩子,她忍气吞声了。</h3> <h3>大姐回到上房,替李瓶儿说话。吴月娘后来又仔细的想了想,觉得潘金莲在造谣。再加上自己的大嫂吴大妗子也替李瓶儿抱不平说:六娘不是那样的人,我说实话吧,比她五娘强一百倍。吴月娘点了头,她是最相信自己的嫂子的。就说:我也觉得李大姐不是那样的人!</h3><h3><br></h3><h3>李瓶儿确实是个软弱温和的女子,善解人意,面对潘金莲的攻击,一般都是暗暗生闷气,让她一步。不过,人世间的悲剧,不是由谁让步,就可以避免发生的。端午节后没有多久,六娘的亲生儿子西门官哥,死在了潘金莲的谋杀中。</h3><h3>想起端午节,李瓶儿亲手做的艾虎,绒线符牌,就是为了给可爱的儿子辟邪的。但是,终究没有逃脱人世间最丑恶的人性的残害。</h3><h3><br></h3><h3>再说端午节宴会上,西门庆特意端出了五毒饼,这是一种很讲究的端午节点心。用料是酥皮包的玫瑰糖馅,外面用红印印上了蜈蚣,蝎子,蟾蜍,壁虎,蛇这五种毒虫。据说,在端午吃了这样的五毒饼,就可以避免这五种度毒虫的侵害了。</h3><h3><br></h3><h3>吃了五毒饼,嘴里还有一种浓浓的玖瑰花香,大家都抢着吃。一时间,宴会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但是,大家都忽略了,最狠毒的不是这五毒之虫,而是由极大的妒忌所造成的害人之心!</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i>(四)</i></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i>春梅的遭遇及命运的转机</i></b></div></b></h1><h3></h3> <h3>在书中第九十七回第一千四百四十二页,作者兰陵笑笑生又写到一次端午节,这次端午节的主角,不再是西门庆,也不再是潘金莲、李瓶儿,而是庞春梅。这是《金瓶梅》中最后一次过端午,一百回的金瓶梅,西门庆的生命停止在七十九回,其时西门庆已死了快两年。期间潘金莲、李瓶儿也相继离世。我们可想,庞春梅最初是吴月娘的丫鬟,潘金莲进门后,她就到金莲身边服侍,她的身份与《红楼梦》里的平儿一样,属于通房丫鬟,地位本就比一般丫鬟高。</h3><h3><br></h3><h3>西门庆死后不久,春梅被吴月大娘赶出了西门,没想到却被守备府看上,成了周守备的大奶奶,一步登天,使其不幸的命运得到了转机。但是,西门庆怎会想到,他死后,曾经最宠爱的丫鬟与他的女婿凑到了一处。春梅这个看似最不起眼的丫鬟,被吴月娘扫地出门的丫鬟,却成了最后的赢家(当然,在《金瓶梅》里没有赢家)。</h3> <h3>却说这天”正值五月端午佳节,春梅在西书院花亭上置了一桌洒席,和孙二娘、陈经济吃雄黄洒,解粽欢娱。”只见当时景况:“食烹异品,果献时新。灵符艾虎簪头,五色绒绳系臂。家家庆赏午节,处处欢饮香醪。遨游身外醉乾坤,消遣壶中闭日月。”席间欢欣笑语,还有侍妾弹唱,好不热闹。</h3><h3><br></h3><h3>然而,这情景,让春梅和陈经济恍若隔世。以前在西门家过端阳,不知比这里还要热闹多少倍。可是,如今物是人非,两人一边吃粽子水果,一边回忆过去的繁华,不禁涓然泪下。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金瓶梅中,西门庆死后,整个西门家就四分五散了,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人走茶凉的世间百态。</h3><h3><br></h3><h3>但是,如前面看到的,使原本有点善良的潘金莲、李瓶儿,却在晚明复杂的社会里,在西门家这个现实的社会太黑暗了,没有看到光明,从而走上了死亡的必然之路。庞春梅,后来同样也逃脱不了现实的规律。</h3> <h3>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得不佩服兰陵笑笑生的笔法。细读会发现,《金瓶梅》一书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被作者非常巧妙地安排在了四个端午节里,每一次都充满了戏剧性。这几个端午节,多写男女之情事,看似是欢娱,却最终都命丧于此,不能不令人警醒。</h3><h3>作者用端午节来诉说现实社会,令人感到哀婉震撼的同时,增加了对于现实的反思!端午节是美好的,人世间却是复杂的,我们在吃着粽子的同时,是否也感受到人生带给我们的不一样的情感享受呢!</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6.7初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9.6.13定稿</h3> <h3>文字:唐瑭</h3><h3>图片:首张,其他网络,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