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明德书院”叩开了我的心扉

徐艳萍

<h3>我叫徐艳萍,1961年出生,是一个生在德兴、长在德兴的广丰人。1986年江西师大毕业后分配到了上饶并长期从事高校的音乐教学、管理工作。这一晃就过去了34年,感叹呀!时间都去哪儿了?</h3> <h3>记得我的父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因干部交流、工作调动而离开了他们的故乡-----广丰沙田和五都,并将他们的父母及除大伯外的兄弟姐妹全都带到了德兴共同生活。可以说几十年来他们与老家广丰的联系非常少,特别是在我12岁时,也就是1973年,父亲因工作过度劳累、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早早地离开了我们,这算来已有近50年了,我们几乎与广丰老家中断了联系……</h3> <h3>我的母亲离开老家-------广丰五都也有60多年了。</h3> <h3>但是,就在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位在市政府工作的广丰朋友拉进了广丰沙田老乡群,可让我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拉,拉出了我祖辈的同屋后代、拉出了我同辈的远亲近邻、更拉出了我心底的同根乡情……</h3> <h3>我开始在群里接触老乡、了解家乡并渐渐有些向往故乡……时常会冒出能否为家乡做点什么的念想?</h3> <h3>特别还有一件事,就是那位拉我进群的老乡毓伟老弟写了一篇题为《那山底下,是我永恒的记忆》的文章给我看,我当时就合着音乐诵读起来,越读那种思乡、恋乡、爱乡的情感就越浓……于是我经常活跃在群里,与老乡们聊生活、聊学习、聊工作,还不时地用小时候跟奶奶、外婆学的不流利的广丰话跟大家语音交流,感觉特别特别的亲切 !</h3> <h3>有一天,我发现群里非常热闹,几百条未读信息,于是放下手中的活儿,爬楼梯翻看,原来群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在谈论着一个共同的话题:“明德书院”。</h3> <h3>明德书院?我好奇地翻看着,越看越感动、越看越敬佩,越看越想了解“明德书院”</h3> <h3>明德书院门面</h3> <h3>明德书院创始人-------徐志霖博士</h3> <h3>于是,次日我应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管村“明德书院”院长----管正平博士的邀请,一同来到了广丰洋口镇参加了第八所“明德书院”的揭牌仪式。来到这里,我不但见到了“明德书院”的创始人---徐志霖博士,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他与“明德书院”背后的故事</h3> <h3>与管博士一起来到洋口镇“明德书院”</h3> <h3>见到了明德书院创始人,广丰藉在京博士-------徐志霖先生</h3> <h3>参加了洋口明德书院的开幕式,孩子们励志努力学习</h3> <h3>书法大师杨剑老师为孩子们写下了“天道酬勤”</h3> <h3>并跟孩子们讲了明德书院创始人徐博士当年奋发图强的故事,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h3> <h3>徐志霖是七十 年代出生在广丰五都镇一个偏远山区的在京博士,他从小爱看书,但由于家乡偏远条件差,偶遇一本好书就像过年一样。他深知书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能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就在2017年清明期间,徐志霖回乡祭祖,见老宅已成断壁残垣、荒废不堪,不由忆起年少时的苦恼与往事,想看书而不可得一直是难以释怀的憾事,联想到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种遗憾。于是,揣着儿时的遗憾和心中的情怀,从清明节开始筹划,以老家40平方米祖宅基地为基础,修善、设计、装修、募书……经过努力,作为村里中小学生和低幼孩童的心灵家园-----"明德书院"于2017年12月30日正式开馆了。这个只有150人左右的偏远山区自然村及2300人口的行政村的孩子们,都可来到“明德书院”看书、学习,汲取精神养分,他们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孩子们一样:阅读最新最有趣的图书、聆听紧跟时代潮流的讲座、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体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奇,最重要的是他们也能尽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甚至………去静静地畅想美好的未来!更令孩子们期待和受益的是:书院还将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前来开展义务讲座,专家们丰富的人生阅历、顶尖的专业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孩子们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更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方向……目前,“明德书院”已由起步时的一家发展到现在的二十多家,遍布各地。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呀。徐志霖的创意和善举得到了乡亲们的极大认可,各地广丰藉志同道合的师友们都纷纷融进了“明德书院”的发展建设,他们积极、主动在各阶段的班级群、校友群发动募书活动,又在中学老师、同学间扩散消息。探讨、复制、扩展“明德书院”,为“明德书院”添砖加瓦。许多大学教授、企业高管、投资行家、当地官员、学校校长、任课老师和志愿义工,都自愿加入到书院的日常运营、日常管理和日常维护中。真是令人感慨、让人感动呀!我的那颗家乡情、故乡恋也被广丰“明德书院”叩开了心扉……</h3> <h3>是呀,越来越多的人们不会被温饱所困扰,物质的丰盈已使得大家有更多的条件去提升文化素养。志霖记得、许多从大山出去的孩子也记得,是书籍和知识让他们走出了山村、改变了命运,也是知识和书藉让我们懂得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有情怀,我们要回到山村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色彩、为孩子们的人生助力成才。因为,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br></h3> <h3>听管博士说,徐志霖在建设书院的过程中经常会感叹:“人生最大的幸运之一就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并共同做着同一件事!”</h3> <h3>朋友,听了我的故事,您是否也为我的老乡们纯朴的情怀而感动?是否也为我的老乡们功在千秋的善举而称赞?是否也为乡村孩子们有这么好的长辈而高兴?是否也为孩子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而感宽慰?假如您也想象他们一样为渴求知识的乡村孩子奉献一些精神食粮、也想象他们一样为乡村孩子的成长献上一份爱心、送去一片温暖,使他们在大家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那就像我一样走进他们、走进“明德书院”、走进募捐图书的活动现场!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会感谢您、我家乡的孩子们会记住您、我家乡未来的史册里也会留下您……</h3> <h3>受捐基本原则及地址</h3> <h3>目前已建成及正在筹建的明德书院名单</h3> <h3>诚邀爱心人士加入,我代表家乡的孩子们谢谢各位了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