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稚茶学堂在线第四十七期

益稚茶学堂

<h3><h1>主讲老师: 王津</h1><h1> 国家高级茶艺师</h1><h1> 国家高级评茶员</h1><h1> 专业茶文化培训老师</h1><h1> 天津茶艺中心常务理事</h1><h1> 台湾茶艺大师范增平弟子</h1><h1> 南山流派马守仁大师弟子(宋朝点茶 法传承)</h1></h3><h3><br></h3> <h3><h1>【茶树分类】</h1><h1>一、按树型分类</h1><h1>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h1><h1>乔木型:树形高大,主干明显、粗大,枝部位高,多为野生古茶树,在云南发现的野生古茶树,树高10米以上,主干需二人合抱。</h1><h1>小乔木型:有明显的主干,主干和分支容易分别,但分枝部位离地面较近。</h1><h1>灌木型:主干矮小,分支稠密,主干与分枝不易分清,我国栽培的茶树多属此类。</h1></h3> <h3><h1>二、按叶片大小分类</h1><h1>主要以成熟叶片的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h1><h1>叶面积=叶长×叶宽×0.7</h1><h1>特大叶种:叶面积≥60平方厘米</h1><h1>大叶种:叶面积≥40~60平方厘米</h1><h1>中叶种:叶面积≥20~40平方厘米</h1><h1>小叶种:叶面积≤20平方厘米</h1><h1>一般大叶种叶大柔软,叶面的革质层也比较薄;小叶种叶片小而脆硬,叶面革质层较厚,叶片脆硬,对制茶品有影响但具有抗逆性。大叶种茶叶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物质含量较高,制成的茶味道较浓烈;小叶种茶叶胡萝卜素、茶黄素总量高,制出的茶叶香气较高。</h1></h3> <h3><h1>三、按进化选择方式不同分类</h1><h1>生物进化的方式一般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h1><h1>野生型:是指在一定地区经长期自然选择所保留下来的茶树类型。数量较少,有些还带有毒性,不适宜饮用。</h1><h1>栽培型:是指人类通过对野生茶树进行选择、栽培、驯化,创造出的茶树新类型。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者结合的产物,云南当地的古茶树绝大多数都是栽培型而非野生型,系云南茶区先民栽种。</h1><h1>过渡型:栽培型茶树由野生型茶树进化而来,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既具有野生型特征又具有栽培型特征的茶树类型。</h1></h3> <h1>温馨提示:“文化需要弘扬,茶艺需要传承”,受众多茶友之邀,益稚茶学堂在线公益课暂定于每周一、周四晚八点钟在本群分享茶学视频,欢迎各位新老茶友的加入,我们“围桌话茶”!</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