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世界文化多元化的重要因素。</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学习并传播中华文化经典,是当仁不让的使命。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内外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span></h3> <h3>1.阅读经典:</h3><h3>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作为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应当担起这一份神圣的使命,把民族文化的精髓有层次、有系统、有广度、有深度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内化在学生的精神中。</h3><h3>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课下用心<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整理与学习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祖国经典著作进行推荐和引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从而让学生在不断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span></h3> <h3>2.从德育案例中品味修德的意蕴</h3><h3> 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h3><h3> 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从德育案例中品味修德的意蕴。并让他们动手归纳、整合,从中领会文本的内涵深意。</h3> <h3>3.诗词及经典文学鉴赏:</h3><h3>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历代经典。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然选录的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却能饮到中华文化之一瓢;而<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经典文学是指在历史潮流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承载的价值内容有永恒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正是因为这样,才应该阅读经典文学。</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巧妙利用这些古诗词及经典文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而诵读则是最基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在平时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诵读,开朗诵会,演讲,征文等,让学生咀嚼体悟,自然就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在无形中得以传承。</span></h3> <h3>4.传统节日:利用传统佳节契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h3><h3>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h3><h3> 比如九月开学不久就是中秋节。每届学生我都会让他们课外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接受一次优美诗文的熏陶;并让每位学生寄一张贺卡给父母,让他们懂得感恩,理解象征合家团聚与和美的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h3> <h3>5.书法教学:挖掘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h3><h3>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h3> <h3>6.语文教师应提高自已的文化修养,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传承文化。</h3><h3><br></h3> <h3> 总之,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需要教师自觉地在课内外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内外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辨别、评价我国传统文化,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同时,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