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谢仲华老师

王晋平

<h3>谢仲华老师,1937年4月出生于徐州,祖籍安徽萧县。于2019年5月2日仙逝,享年83岁。生前为徐州市诗词协会理事、子房诗社終身名誉社长。出版有《东山韵》书法石刻集,主编《子房诗抄》、《子房诗萃》、《子房心声》。</h3> <h3>铅笔头精神<br>铅笔用成鉛笔头,也别荒废也别丟。<br>夕阳依旧有余热,相伴诸君无所求。<br>(谢仲华)</h3> <h3>戏说钢卷尺<br>陋室蜗居任尔伸,高低胖瘦计毫分。<br>说长道短由它定,欲测从来不二心。<br>(谢仲华)</h3> <h3>学诗有感<br>踏入诗词意境中,满怀豪兴用心听。<br>尊师爱友一堂聚,仄仄平平喜乐融。<br>(刘淑美)</h3> <h3>上诗词速成班<br>骑车赶路到东山,大雪飞扬不怕寒。<br>平仄律诗繁化简,古为今用谱新篇。<br>(王晋平)</h3> <h3>噩耗初闻百感交,脑空身颤九天摇。<br>六年教诲鸿恩重,两月别离冥路迢。<br>镌刻诗词盈翠岫,金扎鸢鸟中金标。<br>举旗新韵随人意,沥胆披肝逐浪潮。<br>(王汝群)</h3> <h3>子房吟诵近八载,谢老音容浮眼前。<br>赋曲填词继国粹,摩崖錾刻有遗篇。<br>《心声》新韵争先秀,《诗萃》笠翁痴友贤。<br>鸢落随风已西去,青烟一缕泪如泉。<br>(王晋平)</h3> <h3>辗转频频夜不眠,梦中犹记友朋贤。<br>传承国粹寒霜月,岩刻诗词芳百年。<br>(王惠民)</h3> <h3>胸怀壮志展鸿猷,奉献诗坛勤恳牛。<br>国粹弘扬遍桃李,摩崖錾刻韵千秋。<br>(单凯)</h3> <h3>传承国粹老先锋,三尺诗坛论到終。<br>珍宝金石千古秀,楚风汉韵血书成。<br>(许开方)</h3> <h3>谢老攸然驾鹤去,东山惊颤雾云低。<br>天边从此一星亮,照耀诗门凤好栖。<br>(李守合)</h3> <h3>惊闻谢老匆离去,泪水涟涟忆教容。<br>国粹传承名百世,凿崖石壁耀苍穹。<br>(刘淑美)</h3> <h3>微信惊闻泪顿傾,子房山颤恸悲声。<br>亦师亦友诗坛暖,一凿一锤崖刻呈。<br>天降贤才报国来,地携青藏壮君行。<br>平平仄仄人身路,仄仄平平身后名。<br>(贺懋珍)</h3> <h3>谢老长辞皆振惊,伤心未罢叙真情。<br>执着新韵含辛苦,难忘东山凿刻情。<br>(唐学珍)</h3> <h3>《子房箫韵》后记<br><br>  徐州,自古九州之一,五省通衢,兵家必争,帝王之乡,商贾云集,楚韵汉风,北雄南秀;徐州山水孕育出许多谋臣武将、文人墨客;徐州人粗犷豪迈,有情有义,其诗作亦具有“大风歌” 的底蕴,形成彭城诗派独特风格。最近十年,在这种浓厚诗词文化氛围中,徐州亦成为诗家必争之地,许多诗社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徐州不愧为“中华诗词之市” 荣誉称号。<br>  徐州子房诗社成立之前,最早参与筹备的有黄新铭、孔伯祥、姜清泉、胡光明、丁辉、徐向中、谢仲华、徐书信、宏音法师、刘嵩山、马三力、胡苒、戚有信、杨永福,由他们发起,于2012年3月9日,在子房山畔苍松翠柏环绕下的东山寺子房祠正式成立。之后,经中共徐州市云龙区子房街道工作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中共徐州子房诗社支部委员会”,单凯任支部书记,郭文党、项建中任委员,这是全国首个建立党组织的诗社。在市诗词协会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诗社以“弘扬国粹,传承古典,舞动汉风,普及诗艺”为宗旨,认真开展了诗词普及培训和创作活动,实施了诗词进社区、进校园、进山林、进寺庙的计划。社长孔伯祥、刘红军先后创办了《子房诗讯》、《子房诗刊》等刊物。首席社长谢仲华不畏艰辛,坚持二十余年将近百首颂扬张良的诗词,錾刻在子房山摩崖石壁上,形成一道靓丽的汉文化风景线。自诗社成立以来,先后推出了《子房诗抄》、《子房诗萃》和《子房心声》三部诗集,影响颇广,被市诗协评为“先进诗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9年5月2日,深受诗友爱戴的子房诗社顶梁柱谢仲华社长不幸突然病逝,众诗友悲痛万分,并化悲痛为力量,坚持参加诗社活动,积极创作。值此子房诗社成立十周年之际,在众诗友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推出了第四部诗集《子房箫韵》。<br>  徐州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徐向中先生,在百忙之中拨冗亲自为本书审稿作序;市诗协顾问孔伯祥先生,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中抽时间,为本书策划、设计、组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三力先生亦为本书题签书名,在此深表诚挚感谢!<br>  由于诗友创作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编者水平有限,诗作难免会出现肤浅、直白和错误,敬请方家读者赐教。<br><br>2021年10月26日写于子房山麓<br>编者(单凯执笔)</h3> <h3>在“祝贺徐州子房诗社成立十周年茶话会”上的发言<br>单凯(子房诗社社长)<br>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和文化生活,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承普及古典诗词,利用诗词形式进一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歌颂改革开放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讴歌祖国壮美河山,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经发起人孔伯祥先生组织协调,并在子房街道办事处、子房社区、东山寺的大力支持下,徐州子房诗社于2012年3月9日正式成立。<br>诗社成立之后,首任社长孔伯祥及继任社长刘红军,先后主编出版了《子房诗讯》、《子房诗刊》、《东山寺》、《东山韵》、《子房山诗书画集》、《子房山传奇》等刊物,并多次举办诗书画笔会。<br>诗社还坚持开展诗教活动,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线下由首席终身名誉社长谢仲华先生主讲格律诗的基础课程;线上由副社长王惠民先生主讲格律诗的升级课程。通过培训学习,诗友们的诗词创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十年来,诗社共主编出版了四部诗集,即《子房诗抄》、《子房诗萃》、《子房心声》、《子房箫韵》。<br>谢仲华先生还不辞辛苦,坚持二十余年,将八十余首颂扬张良的诗词楹联錾刻在子房山摩崖石壁上,形成一道体现两汉文化的靓丽风景线,受到文人墨客及游人的好评。<br>值得一提的是,诗社还坚持毎年春节开展为社区居民义务写春联活动;诗社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庆祝建国70周年和建党一百周年的诗词朗诵会,并根据社区的要求,利用诗词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的益处,受到居民的好评。<br>由于成绩突出,徐州子房诗社被徐州市创建“中华诗词之市”领导小组及徐州市诗词协会授予“先进诗社”荣誉称号。2022年3月9日</h3> <h3>东山结社聚英贤,风雨同舟整十年。<br>国粹弘扬盈硕果,新书箫韵盛空前。</h3> <h3>我社同仁聚子房,诗词紧贴党中央。<br>心声吟罢吟箫韵,满目青山满目苍。</h3> <h3>子房结社作诗葩,风雨十年沐彩霞。<br>老骥征途传古韵,艺坛泽露壮新芽。</h3> <h3>十载东山聚,群芳颂子房。<br>诗词千百首,箫韵响八方。</h3> <h3>花香采蜜引蜂来,佳境通幽聚友才。<br>十载春秋关不住,子房四卉绽芳开。</h3> <h3>贺子房诗社添新丁<br>吟哦十载旺人丁,硕士高才莅社荣。<br>四岁神童亦兴叹,传承古典后援生。<br></h3> <h3>值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传承古典诗词,弘扬两汉文化,丰富少年儿童的历史文化生活,并遵照徐州市诗词协会“诗词进社区、诗词进山林、诗词进校园”的指示精神,应王杰小学、子房街道办事处和子房社区的邀请,徐州子房诗社负责人单凯于5月29日上午携部分诗友,前往王杰小学为同学们介绍了子房诗社的概况,讲解、朗诵了颂扬了谋圣张良的古诗及子房山张良吹箫退楚兵的传奇故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徐州市电视台的记者进行了录像和现场采访。</h3> <h3><br>子房诗社于儿童节赴王杰小学弘扬传统文化<br>单凯<br>彤彤似火映朝阳,盛绽榴花格外芳。<br>老朽鬓霜传国粹,少儿红润韵悠扬。<br>一腔文墨校园洒,卅册诗书赞子房。<br>舞动汉风穿汉服,箫声仿佛荡山冈。</h3> <h3><br>诉衷情•童心向党 诗赞子房<br>一与王杰小学欢度六一儿童节 <br>  箫声四起楚悲凉,汉业气飞扬。功成身退修道,千古颂张良。 星闪亮,意图强,梦翱翔。立凌云志,做栋梁材,爱党辉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