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个粽子过端阳

岭南松

<h3> 端午来临,大街小巷的市场,卖粽子、糖糕、粽叶、艾蒿、蜂蜜、香包的生意逐渐热闹起来,给人一派节日景象。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或五五节,它是我国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节日。传说农历五月初五那天,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跳到汨罗江,当地人听说了之后,马上去打捞屈原的尸体,一直找到洞庭湖都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纪念屈原,这便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祖国南北过端午节有着很多讲究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国从2008年开始,将端午节列入法定节假日,受到全国民众的热烈欢迎,这给端午节注入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北方人过端午节主要活动是包粽子、割艾蒿、戴香包、做花馍等,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人选择喝酒吃大餐,而我们仍然喜欢最具传统意义且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包粽子活动,用老伴的话说“就喜欢享受这个过程”!本来今年不打算包粽子,可是老伴被孙子请去参加学校“端午节包粽子活动”后,又唤起了“享受这个过程”的热情,还是要包粽子过端午节。<br></h3> <h3>  夜里“呼呼”的大风卷着“哗哗”的大雨下了整整一晚上,早上换成淅淅沥沥的小雨,像是为抱屈投江的屈原哀伤难过,顺着这样的情绪和意境,我们开始了包粽子的行动。按照老伴的安排,先去粮食销售门店买回适合包粽子的圆粒糯米回家泡上,然后冒着时大时小的雨点,顺着平时运动的路线,来到渭河滩上很熟悉的位置剥包粽子的芦叶。按要求应该用民间编炕席用的芋子,它的味包出的粽子更清香诱人、香味绵久,但是它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农村住户旁边有水或潮湿的渠坎,那样长势好,叶子宽长,干旱的地方基本上就长不起来,因此芋子应该是人们专门栽植的生活资料,身居闹市就没有这个条件了,在渭河滩能采到芦叶已经很庆幸了。</h3> <p>  宽大好采地段的芦叶早已被卖粽子或下手早的人采完了,再要想采到,只有钻到芦苇丛的深处寻找,不一会儿,全身就被芦苇上的雨水给打湿了,脚下不是被拌到,就是手被“埋伏”在芦丛里的刺给扎着,老伴关心的招呼着“小心!小心!”可是有过劳动经历的人哪能顾得这么多,没用多少时间,粽叶就采够了,我看看自己全身的湿衣,再看看老伴的湿衣和一绺一绺的湿发,不自由主地失笑打趣老伴:“这个过程怎么样”?😄😄😄</p> <h3>  包粽子的糯米要泡够时间,一般情况最少需要泡4个小时,时间再长一点更好,这样的粽子软和爽口。泡米时一定要掌握好水量,否则发胀的米露出来就粉成糯米面了。</h3> <h3>  包粽子可是个有点技术含量的活,方法也有几种,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绳子捆。手法上也有讲究,包的紧了煮的时候就把叶子撑破米就露出来了,包的松了米也容易从叶缝隙中掉出来。老伴的包法很独到,不是捆,而是缝,叶子也只用两片,先用一片宽一点的叶子在左手上绕“8”字,做成一个船形装米兜,装上米后把口往一起捏,然后在旁边的叶缝里再插一片叶,斜着再绕“8”字,剩下的叶尖时,用麻袋针从中间扎过去,叶尖穿过针屁股孔,再把针拔过去,拽出叶尖就成功了!</h3> <h3>  上面这个视频清楚的反映了一个粽子的制作过程。</h3> <h3>  煮粽子也有讲究:首先要把粽子错落有致地放进蒸锅,上面要放上蒸被,蒸被上面用一个重一点的碗或盘子倒扣上,再倒水,水要没过蒸被一公分,这样做的目的是煮的时候避免粽子在水中翻滚,把米漏出来。煮粽子的时候火要先武后文,注意观察,水少了要及时添加,文火慢煮要在三个小时以上,关火后不要急着捞粽子,等自然凉下来再取,这样“养”出来的粽子别有一番味道。</h3> <h3>  民间端午节还有蒸圈圈馍的习俗,主要是男方父母给未过门的儿媳妇家送端午礼或姥姥给外孙的端午礼。讲究的人家大圈圈套小圈圈,中间再放一个桃型馍,圈圈馍上做上花鸟鱼虫或水果菜蔬,染上对应的颜色,非常好看。现在有保健意识和条件的不用颜色了,改用菜蔬或水果的自然生态色彩更加环保。这个就是能干的三妹给孙子、外孙做的圈圈馍,怎么样?漂亮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