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好书推荐

王蕾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作者简介</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乔斯坦·贾德(Jostein Gaarder),是一位挪威世界级的作家,公元1952年8月8日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曾担任文学与哲学教师,自198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以来,已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北欧作家。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开卷有益</font></h1><h3>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h3><h3>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书摘</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她们谈着有关机器人的问题。乔安认为人的脑子就像一部很先进的电脑,这点苏菲并不太赞同。她想:人应该不只是一台机器吧。她们走到超市那儿就分手了。苏菲住在市郊,那一带面积辽阔,花木扶疏。苏菲家位于外围,走到学校的距离是乔安家的一倍,附近除了她家的园子之外,没有其他住家,因此她仿佛住在世界尽头似的。再过去,就是森林了。</h3><h3>苏菲转了个弯,走到苜蓿巷路上。路尽头有一个急转弯,人们称之为“船长弯”。除了周六、周日的时候,人们很少打这儿经过。</h3> <h3>正是五月初的时节,有些人家的园子里,水仙花已经一丛丛开满了果树的四周,赤杨树也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叶子。</h3><h3>每年到这个时节,万物总是充满了生机,这岂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吗?当天气变暖,积雪融尽时,千千万万的花草树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长起来了。这是什么力量造成的呢?苏菲打开花园的门时,看了看信箱。里面通常有许多垃圾邮件和一些写给她妈妈的大信封。她总是把它们堆在厨房的桌子上,然后走上楼到房间做功课。</h3><h3>偶尔,也会有一些银行寄给她爸爸的信。不过,苏菲的爸爸跟别人不太一样。他是一艘大油轮的船长,几乎一年到头都在外面。</h3> <h3>难得有几个星期在家时,他会上上下下细心打点,为苏菲母女俩把房子整理得漂亮舒适。不过,当他出海后,就显得离她们遥远无比。</h3><h3>今天,信箱里却只有一封信,而且是写给苏菲的。信封上写着:“苜蓿路三号,苏菲收”。只此而已,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h3><h3>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里面只有一小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没有问候的话,也没有回信地址,只有这三个手写的字,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问号。</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font></h1> <h3>这本书讲的是哲学。 但是, 它不是我们平常讲课用的课本, 而是一本通过讲述一位14岁的女孩苏菲不断的接到一位神秘人士的来信, 世界象谜团一般的在她眼前展开。 信上内容讲的是哲学,名人, 科学家,人生哲理和一些名言。 其中名人便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科学家就不提了, 因为实在是多不胜举了! 每一个哲学问题都蕴含着自己的奥秘, 例如:“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哲学是什么?”….. 而一位神秘导师指引苏菲不断的思考,从中领悟这些问题的答案。还有,书里面有很多的名言。 其中一句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我怀疑一切食物的存在时, 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 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h3><h3>作者以书中的信, 教会了我许许多多的哲学知识, 许许多多的人间真理也包含在内。所以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苏菲的世界》, 一本看似平凡, 却哲学道理无处不在的好书!</h3> <h3>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该书则是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h3><h3>——美国《新闻周刊》</h3><h3>《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h3><h3>——菲力·詹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