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游之二——莫斯科

万重山外

<h3>  随着国航的波音777在万米高空平稳地向俄罗斯飞去,蕴藏在内心深处的俄罗斯情节,不由地渐渐洇染开来。</h3><h3> 新中国成立时我刚三岁,从启蒙教育开始就在中苏友好的氛围中成长学习。儿童时代看过克雷洛夫寓言、俄罗斯民间故事……记住了那些聪明的动物和美丽的青蛙公主。少年时读过卓娅和舒拉、红肩章、船长与大尉……,那些正直、向上的青少年成了我一生的榜样。青年时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屠格涅夫的长篇、契柯夫的短篇……俄罗斯的文化、俄罗斯的精神常常激励我们。</h3><h3> 崇拜过伟大的列宾,伏尔加河纤夫的艰辛顽强和坚韧气质、杀子之后伊凡雷帝那惊恐无助懊恼痛苦的眼神,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喜欢列维坦的风景油画,俄罗斯原野的辽阔、沧桑、宁静、美丽,被诗意地描绘出来,打动了一个异国青年,激发起我对大自然的爱。更不用说伙伴们之间爱唱的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小路、三套车、青年团员之歌……动听、深情、振奋人心的曲调终生难忘……</h3><h3> 没想到20岁以前俄罗斯文化的浸润,半个世纪后在飞往俄罗斯的飞机上泛滥开来。八个多小时漫长的飞行,我几乎都是在半睡半醒的回忆中渡过的。临近莫斯科时,已全然没有了到异国他乡的感觉,好像到了亲戚家,好像到老友家串门儿。此前我也算到过12个国家了,但在其它国家总是窃窃地自视为外人。唯独对俄罗斯,我觉得熟悉、我觉得亲切、我感到自然、我感到温馨。这或许是从小受到的教育的影响;但我更觉得,这源自厚重的俄罗斯文化的巨大感染力啊!</h3> <h3>一.晨景</h3> <h3>莫斯科的清晨,开始美好的一天。</h3> <h3>早晨的莫斯科河</h3> <h3>二.弗拉基米尔大公纪念雕像</h3> <h3>  这是一个新的历史雕像。</h3><h3> 2016年11月4日——俄罗斯民族团结日,在离克里姆林宫不远的波洛维茨广场上,竖立起弗拉基米尔大公雕像纪念碑。纪念碑总高度为17.75米,雕像高12米,十字架高15米,总重量达300多吨。</h3><h3> 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了纪念碑揭碑仪式,并发表了讲话。普京认为,弗拉基米尔大公作为俄罗斯大地的捍卫者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载入史册,他为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俄罗斯社会应当遵循弗拉基米尔大公留下的精神遗训,抵御当代的一些挑战和威胁。”</h3><h3> 弗拉基米尔基辅罗斯大公(在位年代:公元978-1015年)是俄罗斯历史的一位传奇性人物。公元988年,他让罗斯接受了基督教,罗斯从此告别了多神教时代,融入了基督教世界的大家庭。后来弗拉基米尔大公被俄罗斯东正教教会封为圣者。</h3><h3> 俄罗斯当局希望利用弗拉基米尔大公纪念碑揭碑这一活动,把俄罗斯的各个教会团结在一起,走向俄罗斯人民的真正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h3> <h3>纪念碑后面的三片浮雕墙</h3> <h3>  与弗拉基米尔大公像遥遥相望的是金顶的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它是世界上最高的东正教教堂,也是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h3><h3></h3><h3> 1812年,拿破仑带领大军入侵俄罗斯。俄国的军民在严寒的帮助下,打败了拿破仑的军队。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感谢救世主基督“将俄罗斯从失败中拯救出来,使她避免蒙羞”,于是修建了这座宏伟的教堂。救世主大教堂的建造工作于1837年开始,主体结构至1860年基本完工。完成内部豪华的装饰和壁画又花费了约20多年的时间,其中雕塑就做了17年,壁画描了23年。</h3><h3> 到苏联时代,斯大林决定拆掉它,要重新建一个代表苏联的建筑——苏维埃宫殿。1931年,才建成50年的教堂被完全炸毁。斯大林要求把苏维埃宫殿建成当时世界第一的建筑物。于是,这个设计中的宫殿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物,连同天台上的列宁像一共高415米,比美国的帝国大厦还高34米。</h3><h3> 然而开工不久,莫斯科河的河水涌入工地,被迫停工。等排完积水、解决渗漏,苏联又遭受到了巨大的粮食灾荒,资金不足,建造工作只能搁浅。等到苏联经济好转起来,第二次大战爆发了。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工程彻底停了下来。</h3><h3> 二战结束后,苏联百废待兴,国家要进行战后重建,斯大林再也顾不上这个宏伟的苏维埃宫殿了。从此莫斯科城的中心地带便有了一大片废墟,里面积满了水,长满了野草,变成城市中心的荒郊野岭。</h3><h3>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为了废物利用,给莫斯科的市民搞点“社会福利”,把这里改造成了“莫斯科游泳池”。这个游泳池直径130多米,深6米,可供万人同时游泳,于1966年正式向市民开放,成为莫斯科市民夏天避暑的最佳胜地。这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游泳池了。</h3><h3> 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决定重新建造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为此,俄罗斯设立了重建基金,得到了社会大量捐助。后花费5亿美金,历经6年,终于在2000年,基督教救世主大教堂又矗立在了莫斯科河畔。</h3><h3> 虽然外观和当初差不多,但是因为建造时间和资金的问题,复原的建筑远远没有当初的精致华美了,其文化艺术价值也大打折扣了。</h3> <h3>三.克里姆林宫</h3> <h3>  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坐落在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汇合处的波罗维茨丘陵上。十月革命后,成为苏联党政机关所在地。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红场与克里姆林宫于199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 克里姆林宫城墙长2235米,厚6米,高14米,围墙上有塔楼20座,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上,5座最大的塔楼救世主塔(Tower of the Savior)、波罗维茨塔(Borovitskaya Tower)、尼古拉塔(Sobakina Tower)、沃多夫兹沃德塔(Vodovzvodnaya Tower)、三圣塔(Troitskaya Tower)顶部装上了红宝石五角星。其中最壮观、最著名的就是红场上可以看到的救世主塔楼</h3> <h3>(网络下载参考图)</h3><h3> 注意此图中靠近救世主塔楼的一座绿顶建筑现在已经没有了。可能这就是2014年普京下令拆毁的“14号楼”。现在场地更宽阔,总统办公楼也更安静、安全了。拆得不错。</h3> <h3>  波洛维茨塔(上图中波洛维特斯卡亚塔),下面的城门只许公务车通行。外国元首皆从此进入克宫。我们只是在马路对面看看而已。</h3> <h3>克里姆林宫西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h3> <h3>  克里姆林宫的游人入口处在克宫西侧的三圣塔,要从前方的建筑——库塔菲亚塔楼的安检后进入。</h3> <h3>各国游人皆塔外等待,按预订时间入内。</h3> <h3>通过库特菲亚塔楼后沿坡道走向三圣塔</h3> <h3>走向克里姆林宫</h3> <h3>  进宫后回视三圣塔,是克里姆林宫最高的塔楼,高80米。</h3> <h3>一队俄罗斯小朋友和我们友好地招手。</h3> <h3>  赫鲁晓夫时期建设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内有6000座位,正面上方安装有双头鹰。</h3> <h3>  俄罗斯联邦总统官邸和行政大厦,曾经是沙皇时的元老院,列宁、斯大林的办公室。现在普京的办公室在其中。</h3> <h3> 这是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建筑,楼层在三边,中间是个大天井。插着总统旗的圆拱顶在直角顶点处</h3> <h3>  那棵矮树顶部,两边有罗马柱的窗户就是列宁用过的办公室。站在伟大历史人物的窗外,想到相隔100年的时空,第一次感到历史是那样鲜活而具体。</h3> <h3>克里姆林宫教堂广场</h3><h3> 这里四面都有轩昂挺拔的教堂,是莫斯科最古老的中心城区,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群,保存了俄罗斯最优秀的古典建筑和其它文化遗产。俄罗斯教堂不仅是俄罗斯人的骄傲,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莫斯科是一座教堂之都, 原本有一千五百所教堂;苏联时期,有七百座教堂被毁。克里姆林宫里主要的景点就是教堂广场中的教堂群。</h3> <h3>  远眺可见四座教堂,从左至右是:天使长大教堂、伊凡大帝钟塔楼、圣母升天教堂、十二门徒教堂</h3><h3>其中十二使徒教堂是东正教大牧首的专用教堂。其它是皇家教堂。</h3> <h3>走近教堂区</h3> <h3>圣母升天大教堂</h3><h3> 建于1475-1478年,迁都前历代沙皇皆在此举行加冕仪式。</h3> <h3>圣母领报大教堂</h3><h3> 沙皇的皇室教堂。皇室成员出生、结婚时在此举行活动。</h3> <h3>圣诞教堂(左)和圣母袍教堂(右)</h3><h3> 圣母袍教堂是单顶的小教堂,是主教的私人教堂。</h3> <h3>天使长大教堂</h3><h3> 建造于16世纪初,为了祭祀军队的守护神而建。由于恰逢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结合了俄罗斯传统的十字拱顶和文艺复兴时期风格,4个小银顶托起一个大金顶。教堂内有48口铜棺,安葬着彼得大帝迁都前历代沙皇和莫斯科公国大公的遗体。</h3> <h3>大克里姆林宫(左)与多棱宫(右)</h3><h3> 多棱宫是迁都前历代沙皇接见外国使臣、举行庆功典礼的地方。普京总统的就职典礼就是在图中多棱宫的台阶上举行的。</h3> <h3>  伊凡大帝钟塔,这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始建于1505-1508年间,高达81米,当时是全俄罗斯最高的建筑。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可以看到25-30公里远的地方。伊凡大帝钟塔冠以金顶,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1532~1543年,在北面旁边又加建了一座四层方体钟楼。现在的钟塔与钟楼中总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其中最大的是圣母升天大钟,重近70吨。1624年夏,用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h3> <h3>钟塔边有钟王</h3> <h3>露天放置的巨大钟王——沙皇钟</h3><h3> 这座用铜锡合金浇铸而成的大钟高6.14米,钟口最大直径为7米,钟壁最厚部分为0.67米,整个大钟重220多吨。大钟的顶端有一个十字架,外壁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有一面铸有当时俄国安娜·伊凡诺芙娜女皇的浮雕像,旁边有几行赞颂圣母和女皇陛下的铭文,有的图案是虔诚的信徒和美丽的天使簇拥着沙皇;有的图案是象征着俄国威严和勇猛的国旗,这些雕刻历经风雨沧桑,仍然清晰醒目,栩栩如生。</h3><h3> 钟王铸造于1733年-1735年,铸钟匠为伊·费·马托林和米·伊·马托林父子,历时两年营造完工。当时准备把它放在伊凡大帝钟楼上,以使每天为沙皇报时奏鸣。不料,大钟刚浇铸在模子里的时候,一场大火把造钟工场化为灰烬,人们在扑灭大火时,曾将水泼在炽热的钟上,结果一块重11吨的大铜片从钟身脱落,大钟在烈焰中破裂,被埋在废墟之中达99年之久,1836年沙皇尼古拉命令把它挖出来,运到克里姆林宫。因为大钟有一道裂缝,便成了哑巴,人们从来也没有听到过它的声音,只能观赏它的精湛高超的造型。</h3> <h3>物以稀为贵,虽然破了也争相拍摄</h3> <h3>沙皇炮——炮王</h3><h3> 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炮,于1586年在俄国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命令下,由安德烈·乔赫夫设计建造,重达40吨,长12米,口径915毫米,炮身长5.18米,重达40吨,整炮全重80吨;发射的空心球形生铁弹重达2吨。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最大的榴弹炮。然而,却也因为过于庞大,这座炮从未开火,纯粹摆设。</h3> <h3>克里姆林宫小花园,据说普京常在此散步休息。</h3> <h3>是普京喜欢的花吗?</h3> <h3>树头展现尖尖的塔楼,只有克里姆林宫的花园才能见此景。</h3> <h3>  加加林带上天的树种长成的大树,必须留个影!当年是加加林的壮举指引了这个老头少年时的志向。</h3> <h3>从小花园回视办公室,普京也这样端详吗?</h3> <h3>一墙之隔就是红场</h3> <h3>  出口在救世主塔楼,这就是敲响克里姆林宫钟声的塔楼。就要出宫了,再坐一下吧!</h3> <h3>四.红场</h3><h3> 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虽历经修建改建,但仍然保持原样,路面还是过去的石块。</h3> <h3>走出克里姆林宫就是红场,回首仰望救世主塔楼,更加宏伟漂亮。</h3> <h3>红墙脚下,一帮俄罗斯小朋友,可能还是体操班的小学员呢!</h3> <h3>一声“哈拉索”,吸引了他们可爱的目光。</h3> <h3>远眺著名的俄罗斯七姐妹大楼之一的劳动模范公寓,宏伟的斯大林风格建筑。</h3> <h3>红场的西侧就是克里姆林宫的东墙,墙边几乎没有其他建筑。</h3> <h3>只有凸显的列宁墓</h3> <h3>红场的南端是美丽的圣瓦西里大教堂</h3> <h3>红场的北端是国家历史博物馆</h3> <h3>红场东侧,与克里姆林宫红墙相对的是古姆百货商场</h3><h3> 这是一个超大型商场,由240家商店组成。虽然其地位已经下降,被附近更高级、更新颖的商场取代,但其设计之独特、装修之豪华,完全可以与欧美最现代化的商场相媲美。</h3> <h3>  国家历史博物馆旁边的岔道,就是阅兵的机械化队伍进入红场的地方。重型装甲和巨型导弹从这里隆隆驶过,地面毫发无损。据说这多亏路面是用每根一米多的长石条垂直铺设而成。等于是在一米多厚的岩石层上通过啊!</h3> <h3>红场都是这样的路面</h3> <h3>石块路面已经被无数鞋底打磨得精光瓦亮</h3> <h3>走在古老路面上的现代俄罗斯人</h3> <h3>无名烈士墓</h3><h3> 在克里姆林宫西北角的墙外。墓前的火炬常年不熄,火炬前方青色大理石地面上镌刻着一行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h3> <h3>  两名卫兵正立,丝纹不动。这是俄罗斯的全国第一岗,每隔一小时有一次换岗仪式。</h3> <h3>检查哨位的军官的高踢腿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必须点赞!</h3> <h3>列宁墓!</h3> <h3>列宁墓!</h3> <h3>太遗憾了,今天闭馆</h3> <h3>只好在外面留个影</h3> <h3>圣瓦西里大教堂</h3><h3> 这座教堂是为纪念16世纪中叶俄罗斯国家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征讨、战胜和兼并喀山汗国而建。由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于1560年建成。后因曾有一个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h3><h3> 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纪念这8位圣人才修建了这座教堂,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h3><h3> 教堂建造完备后,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同样教堂,伊凡大帝残酷地刺瞎了所有建筑师的双眼,他也因此背负了“恐怖沙皇”的罪名。</h3><h3> 俄国在十月革命以前一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东正教会在推行沙皇的政治主张方面不遗余力,沙皇在抵御周边国家例如立陶宛、波兰天主教国家,土耳其、伊朗伊斯兰教国家和蒙古等异教国家的侵扰,以及后来的对外扩张中也都是以东正教为旗帜,征服喀山亦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征服喀山,既是政治军事上的胜利,也是宗教上的胜利。</h3><h3> 圣瓦西里大教堂的建立,标志着莫斯科成为俄国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它是俄罗斯民族摆脱外族统治、完成统一大业,继而逐渐走向强大、直至建立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里程碑。</h3> <h3>  救世主塔楼与圣瓦西里大教堂遥相呼应,都是莫斯科红场的标志建筑。</h3> <h3>  神奇的教堂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童话般的造型和色彩,能让老人恢复童年的想象。</h3> <h3>从不同方向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和姿态</h3> <h3>绕着大教堂转一圈儿,各个方向拍个够</h3> <h3>真想靠在大教堂下做个好梦</h3> <h3>与古姆百货商场,色彩与造型的强烈对比</h3> <h3>古姆商场内景,装修之豪华完全可以媲美欧美的现代商场</h3> <h3>古姆商场旁的步行街</h3> <h3>马涅什广场</h3><h3> 在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北侧,西边毗邻无名烈士墓。不多见的光和影,呈现出异样的广场。</h3> <h3>  国家历史博物馆前的朱可夫元帅雕像,1995年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时建造。</h3> <h3>奔向胜利的朱可夫元帅</h3> <h3>五.地铁站</h3><h3> 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市地铁系统),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按运营路线长度为全球第五大地铁系统 ,年客流量为全球第四繁忙暨亚洲以外第一繁忙的地铁系统 。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莫斯科地铁。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地铁运行速度很快,时速最高达90公里。莫斯科地铁连接着莫斯科的各主要公共场所,大多数标志性建筑都有地铁站,以红色“M”标记,“M”是俄语中地铁Метро的第一个字母。</h3><h3> 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建筑格局也各不相同,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花岗岩,陶瓷和五彩玻璃镶嵌。除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装饰,照明灯具十分别致,好像富丽堂皇的宫殿,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h3> <h3>地铁站革命广场站</h3><h3> 建成于1938年 ,位于红场附近,所以成了游览红场的一个项目,也是一个著名的景点。其特色是每个门廊入口处都有一对两人高的铜像,共72尊,全是社会主义建设者与保卫者的形象。</h3> <h3>入口处</h3> <h3>地铁列车</h3> <h3>终于看到了列宁像,一个改变世界历史的人!</h3> <h3>几尊雕塑</h3> <h3>六.其它</h3> <h3>  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 (简称大剧院),是莫斯科有名的芭蕾舞与歌剧剧院。</h3><h3> 大剧院离红场很近,始建于1776年,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剧院先后两次发生火灾。1825年,这座剧院由建筑师博维重新设计并主持修建,最终于1856年落成并一直保存至今。这是一座乳白色的古典主义建筑 ,门前竖立着8根高15米的古希腊伊奥尼亚式圆柱,巨大的柱廊式正门雄伟壮丽。尤其是门顶上的4驾青铜马车,由阿波罗神驾驭,气势磅薄、造型优美,是莫斯科的标志之一。</h3> <p class="ql-block">  大剧院对面的革命广场上矗立的马克思雕像,鸽子在陪伴他。</p><p class="ql-block">马克思在思考,俄罗斯人也在思考。</p> <h3>黄昏,莫斯科的天空依然美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