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柳絮飘飞传佳音——平一学子刚刚用歌声、欢笑声送走了“六一儿童节”,今天在国学馆里又接受了新时代中、英文化的浸润与洗礼。</h3><h3> 大同市教研室英语名师焦文德老师带着英语新课标新理念,从不同维度和视角为孩子们诠释了英语新课堂。</h3> <h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的学习除了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做为一名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认识到英语也是弘扬传中华统文化的工具与手段,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从点滴做起,做走心的教育,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和英语学科的双重魅力。</h3><h3> 而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一块璀璨的瑰宝,它们流传千年,至今仍被传诵。中国古诗词的美,美在其形式,美在其韵律,美在其情感,美在其意境。</h3> <h3> 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人文性则承担着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本课的设计结合古诗、书法和富有意境的英语版古诗,恰到好处的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英语的神奇之美。</h3> <h3> 焦老师深情款款地朗诵了这首英文版的《登鹳雀楼》,但开始他并没有揭秘是古诗,他引领孩子们由倾听到揣摩,由感知到感悟,渐渐的孩子们从“climb the mountain”"the yellow river"点滴积累,积极思考,聪敏的孩子还依图自创“The sun goes down.”</h3> <h3> 领读、模仿、跟读、小组互读……一系列的活动环环紧扣,始终围绕着“词、句、形、义”向孩子们传达诗之韵、言之美。</h3> <h3> 焦老师的课堂古韵悠悠,又不失幽默风趣。</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浅吟欢唱诵古韵,悠悠诗情明我心!</span></h3> <h3> 课后聆听本课的老师们、校领导热情座谈,交流,思维碰撞,集思广益。</h3> <h3> 焦老师说“<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教学上,我们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活动为何这样设计?教学效果预设如果?思考清楚这三个问题,我们就是“长大”了的小学教师了。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我们要多想想,这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做这件事,弄懂这三个问题,就会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本领,就会有通过事物表面看到事物本质的才能,我们就长大了。” </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堂英语课的板书他都如此精雕细琢,其用心与热爱可见一斑。</span></h3> <h3> 我想对您说“<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央视平台上见过工匠精神,在焦老师的课中,课后见识到教书匠精神,名师之所以称之为名师,背后的钻研、执着、努力、倾听、融合是我作为晚辈最值得学习、借鉴和发扬的,喜欢您的讲课风格,学习着!”</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青春是一首诗,隽永的字句里流露出对理想的渴望;青春是一幅书画,斑斓的色彩,抒写现在,描绘未来。不管青春如何,这幅青春画卷都值得我们欣赏和珍藏。</span></h3> <h3> 我们<span style="line-height: 1.8;">教师既是多元文化的理解者又是本土知识的传授者".既要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 功底,熟练地掌握语言技能,又要让学生具备较广博的双语 文化知识.同时,还应提高其自身的中文修养和用英语准确介绍中国文化的能力.</span></h3><h3> 将传统文化和英语学习进行有机统一,培养孩子们诵读经典的习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培养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的未来文化使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