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的美篇 五一游记之朝元夜月

知秋

<h3>  从滴水崖出来直奔下一目的地卫村——朝元夜月。</h3> <h3>  其实明明知道过去的朝元观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灰飞烟灭,八景中的朝元夜月也早已随倭寇的入侵而毁于战火,但依然存在着一点点的侥幸心理,看看目前还是否有当年的一些痕迹,可惜在村里多方打听后虽然找到了原址,可心中原来猜想的残垣断壁、荒草丛生的场景根本就不存在,有的只是整齐的民房和一块讲述着一点点阎氏辉煌的断碑。武先生开玩笑说:“某某氏的子孙拆自家的祖业真够拆的敬业的”。 </h3> <h3>  但是在返回去土圣寺的路上,我不断的思考着造成文明流失的原因,从晚清的懦弱无能、列强入侵、民不聊生到民国的诸侯割据再到1937年的抗日战争,45年解放战争再到66年开始整整10年的文化革命(中间砸锅卖铁大炼钢、亩产十万放卫星等等啼笑皆非的事迹就不细夸了),国家的思想教育、文化素养、个人的道德、精神信仰何止是停止了百年(想起一句歌词,看客你猜到了吗?可以在评论中给出答案),几乎可以说是倒退了千年就像回到了懵懂无知、是非不辨、狂躁暴虐的年代,对所有文明的积累、文化的积淀全部付之一炬,才导致中华大地无数文明毁于一旦,千年的信仰分崩离析(刚才朋友看到后说我又矫情了,好了自己脑补吧,不说了)。</h3> <h3>  网上找到点朝元观的故事汇集起来,供大家发挥想象的翅膀遨游过去朝元观的辉煌<br></h3><h3> “崞州朝元观,居旧州城崞阳西南八十里之卫村”。朝元观为全真教传道场所。全真教属道教,该道汲取儒、释诸家的部分思想,并与传统道学教义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三教合一”的理论学说。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以“修真养性”为正道。卫村朝元观,就是在全真教全盛的元朝初年建成的。创建者阎德刚,名瑛,号清溪,德刚为其字。原籍贵州,青年时期入金并随金兵北地抗蒙,因作战勇猛,授军职。金末归附蒙古,任太原路崞山军节度使。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年(公元1220),阎德刚率部连克多座金国城邑后,返回崞山军境内休整。官署驻地卫村里,白水环绕,景色怡人,于是萌生出终老此地的想法。平日里敛征衣,着便装,与各路道士谈经说道,乐此不疲。安邑道士梁思问,字辨疑,学识高深,为道场名士。当时正云游雁门关,被阎德刚以宾礼召来,拜为“炼师”。阎德刚专门划出居所旁之西园,拟改建道观,以作为梁思问传道之所。未料开工不久,阎德刚溘然而逝于府邸,道观才刚刚垒起墙壁。阎德刚之子阎镇,字国安,时任太原路总管兼领崞州都元帅。元太宗二年(公元1230),阎镇自外方归来,哀叹其父心愿未了而仙逝,便决意继承父志,续修庙观。土木工程从当年七月开始,于第二年六月竣工。建成后的道观,“像设有殿,禳祀有坛,讲授有堂,宾御有次”,其它配套设施诸如大门、走廊、车库、马厩等一应俱全。众人感念炼师梁思问曾入道于安邑朝元观,便合议新建道观仍名“朝元观”,以示不忘根本。昔时观内殿坛壮观,古风浓郁,是一座雁门关内外道俗景仰的玄门道场。据碑载,该道观始建于元初,由卫村阎氏始迁祖阎德刚父子创建。几百年来,朝元观见证了历史的成王败寇以及阎氏家族的生息繁衍。它是整座村庄的信仰,整个家族的图腾。(吹半天的牛,最后还是当做封建迷信、牛鬼蛇神被全部扫除了)。&nbsp; &nbsp; &nbsp;&nbsp; &nbsp;</h3><h3> &nbsp;卫村朝元观的建成,开元代崞州全真教观宇创建之先河,为各路羽士提供了一处足以远俗的修炼场所。庙观内宫宇巍然,神清灵静,颇为外士仰慕。此外,更有一灵异景象,最为奇特。据传院内置有一块石碑,入夜光亮似月,灿然生辉。盖因碑面光洁,反月光所致,曰“朝元夜月”旧县志定为“崞县八景”之一。</h3><h3> 元好问多次到访过朝元观,从凤凰山返回专门到此一游,有诗为证:</h3><h3> 白驴前日凤山回</h3><h3> 为爱朝元复此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