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贵州!真美!(七)梵净山

yin jun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i>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著作《水经注》里称:“三峿山(峿指不相融地貌),铜仁大小两江水并源于此”。</i></b></p> <h3>  去铜仁是为了梵净山。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成为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而发源于梵净山的锦江穿行过这里。</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黔南是少数民族集聚地,一路总有这种塔式建筑。但实在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p> <p class="ql-block">  在高速公路上过剑河县,遥遥望见一个高大唯美的雕塑偷偷拍下来。自己也被照片上的姑娘迷住了,太美啦!</p><p class="ql-block"> 仰阿莎是一部发源于贵州剑河,而为苗族同胞世代传颂的史诗。一位热情奔放的苗族姑娘凄美而优雅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苗族美神“仰阿莎”雕像坐落在剑河县仰阿莎湖畔。雕像高88米,其中底座高22米,雕像身高66米。据说还是世界之最。</p> <h3>  从铜仁沿着梵净山孕育的锦江去看看锦江的源头,著名的梵净山。</h3> <h3>  </h3> <h3>  锦江,古名大江。发源于梵净山西麓太子石。经铜仁市入湖南省。</h3> <h3>  离梵净山不远,坐落着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这就是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村中有山丘、湖水、河流及土家族房舍景色极美。</h3> <h3>  其实虽然没到梵净山,沿途的景色一样迷人。</h3> <h3> 梵净山是贵州最独特的一个地标!黔东灵山!一个生态王国,风景胜地一方净土。2018年7月2日,铜仁梵净山成功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h3> <h3>  走进梵净山,溪水潺潺清风习习。树叶青绿群鸟振鸣。</h3> <h3>  不远处水鸣轰然,一挂瀑布悬于眼前。</h3> <h3>  丰沛的水气让肌肤盈润,充足的负氧离子让头脑请醒!</h3> <h3>  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卷走了鄂川湘黔侏罗山式褶皱带。由于构造控制,尔后一直处于强烈的隆起区,拔地而起成为武陵山之巅。出露中元古宇梵净山群!</h3> <h3>  梵净山在明万历以前,已享有盛名。山上现存明万历四十六年《欶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文中,对梵净山的名望和当年朝拜盛况有详尽的描述:“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天下众名岳之宗也……盖自开辟起劲,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饮于道府。”足见明万历以前,梵净山已经是国内知名度颇高的佛教名山了。</h3> <h3>  上山有两种方式;第一是从山下逐阶而上,一共8千级阶梯。第二侧是坐索道而上,能直接到6千级处。当然到顶还有2千级只能靠信念和双腿啦!自我考量后还是承认年龄的现实吧!😢️</h3> <h3>  梵净山索道起点为山脚的鱼坳,终点在山顶万宝岩,全长3500米,落差有1200米左右,运行速度每秒最快可达到6米。:从索道起点到终点一般情况下只需15分钟。由于落差大,览车起动时有一种飞机✈️起飞时的感觉。万宝岩海拔2000米距蘑菇石还有300多米的海拔高度。同志们,敬佛要有诚心!开启11路,爬吧!</h3> <h3>  从索道出来到蘑菇石有两条路可走。右边一条因为索道站和蘑菇石垂直距离比较近,所以木制栈道比较陡峭,对体力要求相对比较高。而左边老的上山道路,比木制栈道相对平缓,体力要求没那么高,可以直接到红云金顶下面那个寺庙。</h3> <h3> 因为初次来,看着大多人往右边走就急急跟上。不期想这一走苦不堪言,仿佛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几次像跑百米似的上不来气,抬滑杆的在身边拦生意,我就是要自己上!</h3><h3> 哈哈!看到啦!蘑菇石、万卷书、老金顶。云海一大片云海!美极啦!</h3> <h3>  人生总是存在着选择,如果选择左面可能比较轻松。但人生的选择往住并不明确,但选择了就没有退路。虽说付出的不同结果相同常让人纠结,但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就是最美的结局!👍️</h3> <h3>  这就是万卷书,看古人如何说:</h3><h3> 迭迭重重万卷书,风云拥护卷还舒。</h3><h3> 劫经秦火终无恙,藏在名山合付余。</h3><h3> 蚪字不关仓颉早,牙签总是邺侯储。</h3><h3> 黔南幸有图书府,好古何须问石渠!</h3> <h3> 蘑菇石是由风化、侵蚀后残留的层积岩所成。既像天上飞来之物,也似是地下生长而出,傲然矗立。</h3> <h3>  顺着蘑菇石仰头望去就是老金顶。其实 没亲身来到这里,绝对想不到有两个金顶。而只盖了一间燃灯殿的金顶被称老金顶,她才是海拔最高。她同样也不知道是谁盖的也同样是明朝重修的。同样的鬼斧神功,同样的不可思议,同样的难以想像!</h3> <h3>  老金顶是梵净山最高峰,海拔2494米,云雾缭绕。斗室大的燃灯寺在云烟中若隐若现。明朝万历帝曾“敕赐”御碑:梵净山“古佛道场”,“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立于“鸡脚”之地环顾四方,苍苍茫茫,浅烟依依 。</h3> <h3> 老金顶的脚下有一个用页岩对砌的庙宇,这就是九皇洞。</h3> <h3>  依两侧石壁围之,悬崖下环抱百平方孔穴天成。史载明朝万历年间,神宗皇帝朱翊第九个妃子因避祸携皇子从京城来到这里修道。期间,济困扶危,得道成仙。斯人已去,懿德尚存。一副对联:“茅舍有窗透日月,铁锅无盖煮青天”写尽人间的心酸凄苦。</h3> <h3>  明万历二十六年,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举兵反明,史称“播乱”,使梵净山寺庙毁坏殆尽。“播乱”平息后,钦命僧妙玄来到此山,重新开山建刹。梵净山顶部寺庙群及天池寺、天庆寺、承恩寺等得以重建,且规模更宏伟,佛刹更庄严。</h3> <h3>  除此之外另据(道光)《印江县志》载,又新建孝慈寺、天庆寺、天池寺;并修复了梵净山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同时拓宽天池寺-薄刀岭-剪刀峡-金顶古茶殿-新金顶释迦殿、弥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万历元年,金顶《院道碑》详细记载印江知县雷学皋重建情况。</h3> <h3>  由此可见,老金顶和新金顶在隆庆之前就已然存在。那最初又是谁修建的呢?不好意思上了蘑菇石就没敢往上爬。上金顶的路更陡峭更崎岖。百思不得其解几百年前在2千5百米的独峰上,先人又是如何建造如此精巧的寺庙?</h3> <h3> 研究完老金顶(不明白为什么叫老金顶)。转身望去,云浓浓的云把红云金顶遮蔽的严严实实。</h3> <h3>  看着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儿,不免有些失落。我这千辛万苦的努力不会就在面前而无缘相见吧!</h3> <h3>  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云轻轻的散去,看清对面的山径仿佛一付项链。上面布满了登山祈福的人。正像古人说的:</h3><h3> 为名为利为长生,愿许香烟结队行。</h3><h3> 一步一声山谷应,南无声杂木鱼声。</h3> <h3>  红云金顶2336米。</h3> <h3>  远眺金顶,恰似农家蒸米饭用的甑子,黔东一带谐音管叫饭甑山。</h3> <h3>  红云金(不知为何为新金顶)比老金顶矮些,海拔2336米。因其晨间常见红云瑞气环绕,故得其名。传说金顶之上原来是一块完整的大石头。释迦摩尼和弥勒二佛均相中此地,故商量后用金刀一劈两半,中峡双峰。从峰脚到峰顶垂直高差94米。远眺并立,像云海中高高耸起的一只巨大惊叹号!攀登红云金顶,比攀登老金顶更费力。需由右侧沿绝壁上凿出的狭窄石蹬窝,借助铁链,手脚并用才能攀援而上,倘若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h3><h3></h3> <h3> 红云金顶下部怪石嶙峋,巉岩欲倾;上部斧凿刀劈,摇摇欲坠。顶端一座天桥连接二峰,分筑一宇,供奉释迦摩尼和弥勒佛。其间还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五十二年《天桥功德碑》、灵官殿、龙头石、观音洞遗存。</h3><h3> 在双峰间四顾,顿觉人在浮云之上,微微红尘何其渺小;苍天之下,夭夭生命何其短促。踩在这方丈之地逾越一步便临渊不复,若安然释怀谁又说装不下穹庐四野呢!</h3> <h3>  明朝人有诗</h3><h3> "玉柱双峰出梵宫,法台谁复别雌雄。</h3><h3> 金刀劈处飞桥渡,饶舌溪声吾道东。"</h3> <h3>  龙种生来气宇辉,如何远道此山隈?</h3><h3> 想因国舅登仙去,引得深宫太子来。</h3> <h3>  2018年7月2日,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h3> <h3> 在梵净山上有一座果然古寺,供奉的则是被古人称为果然的黔金丝猴。可见自古以来梵净山民对大自然的敬重。由于黔金丝猴栖息在犹如孤岛一般的梵净山中,生存范围狭窄,加之数量稀少,又被科学家称为“世界独生子”。</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i>  梵净山是我在贵州的最后一站,说实话在贵州的日日夜夜确实感触颇多。贵州自身的资源非常丰富,但贵州人的努力爱护才是保护贵州自然生态的根本!在贵州有全国最好的公路体系,时时可以看到贵州护路人员的身影。贵州的一山一水都非常洁净,这跟贵州每一位同胞精心呵护分不开。即使不是公园的地方也堪与公园媲美。感谢贵州省的领导,各族人民。给我们的国一方纯粹的自然!</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