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之湄

<h3>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年味儿总是那么浓那么浓。</h3><h3>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入腊月家家户户就进入了忙年的节奏。到了腊月二十三,就是过小年,家家户户都要辞灶。灶王爷是从集市上请来的,当然,也有的是挨村叫卖的小贩送来的。这是张木版年画,中间是灶王爷,两边是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降,横批:一家之主。灶王爷的供品是杮饼、红枣、合糖(一种细长形状,白色的粘牙的糖块)、饼干,都是甜品,让灶王爷上天说的话甜甜的。辞灶的时候,先摆供品,再燃香,后燃纸线。这个时候,小孩子是不允许在旁边的,大人们老怕我们说出些不好听的话来,让灶王爷听见。</h3> <h3>家乡过年的面食,也那么让人回味。</h3><h3>首先是大馒头,家家户户都蒸上几锅又大又圆的白面馒头。这馒头和面得硬,更需使劲地揉面,把面团揉得光滑了,蒸出来的馒头就又香又劲道。</h3><h3>再就菜包子,一般有两种馅,一种是白菜瘦肉的,另一种是萝卜豆腐粉皮肉渣的。蒸包子最能考验主妇的手艺,首先得把馅调香,其次得把面发好,三是形状要漂亮,四是火候要好。<br></h3><h3>我们那还有一种面食叫枣山。取一块薄饼垫底,用切成花的面块把枣包起来,层层垒上去,做成金字塔样子,高的有九层,取生活步步高和九九长远之意。枣山蒸出来后,感觉金光闪闪的,吃在嘴里,又甜又糯。</h3><h3>我们还会蒸刺猬、鸽子和面鱼。奶奶说刺猬是财神,所以会在它背上印上铜钱的印,代表财源滚滚;鸽子代表吉祥如意;面鱼代表年年有余。到年末的时候,还会蒸一个跟大蒸锅一样的大饼,叫团圆饼。这种饼属于千层饼的做法,中间是一圈一圈的红糖,取团圆甜蜜之意。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在做饭的大锅里,篦子上总有面鱼,煮熟的肉块,团圆饼,豆腐,这叫压锅。</h3> <h3>过年需备的炸食也不少。</h3><h3>炸丸子,是把瘦肉剁碎,掺上少些木耳和鸡蛋丝,放在面粉里一滚,再蘸上打散的鸡蛋液,放入滚开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后出锅,咬在嘴里,又酥又软又香。炸鸡,就是把公鸡切成方块,跟炸丸子一样放油锅里炸,至蛋皮焦酥就行,这个无需炸熟,因为吃时还需用木耳来炖。炸黄花鱼和带鱼也是必须的。还有炸五花肉,炸藕合,炸蘑菇,炸山药丸子,豆腐丸子等等。</h3><h3>过年还有几道需提前备的凉菜。</h3><h3>一是猪蹄冻。用猪蹄熬制而成,吃时切成小方块,浇上香油。另一种是蒸鸡。大锅底放篦子,上面铺上白菜叶,叶子上放上需要蒸的鸡,鸡头,鸡爪,可以切下来,其余的整只放上,倒上油,放上大姜,八角,再在上面层层盖上整片白菜叶,然后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吃时,把鸡肉一丝一丝地撕开,淋上香油,那叫一个香。腊丝子也是过年的好凉莱。</h3> <h3>在大人们的忙忙碌碌中,小孩子们最开心啦。在街头跳绳,踢毽子,在河里滑冰,放鞭炮……</h3><h3>大年三十,一早贴对联,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后,都俊巧得很,最漂亮的是贴在门槛上的过门钱,风一吹,五颜六色就飘了起来,喜庆又如意。</h3><h3>贴完对联,就开始包饺子,这是用来祭祀租先的,包完饺子,煮熟,中午十二点之前送到祖先的坟前,同他们一起先过年。晚饭过后,再包饺子,用于午夜十二点用,老家叫发支么(音),我并不知道这个具体什么意思,大概祭天吧。总之,这个时候,大门里门槛边横放一根长木棍,与门框同宽。午夜煮饺子时,母亲总会把我和弟弟叫过去,让我们先踩豆秸,再踩芝麻秸。踩豆秸寓意当官之意,芝麻秸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发支么,是成家男人的事,所以,我从来没看过。等院子里鞭炮响了,就知道父亲发完支么了。守夜之后,就烧菜。酒莱上桌后,孩子们给长辈磕头,收长辈的压岁钱。然后开始挨家挨户地去拜年,到了谁家,都可以坐下喝杯酒,吃盏茶。</h3><h3>拜年时,总说些期许的话。大人们亲亲热热的问,小孩子们认认真真的答。这一问一答里,包含着多少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期许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