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起教书那些事儿(1)

养活一团春意思

<p class="ql-block">  1991年的那个夏天,结束了三年的中师生活,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走出泰安师范学校的大门,开启了我的教书生涯。</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祖祖辈辈都是老实人家,没有什么“关系”让自己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师范毕业后,只能以“定向分配”的原则,回到自己的家乡去教书啦。</p> <h3>  </h3><h3></h3>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自己年龄还偏小一些——当时只有19岁,决定还是到老家的那所村办小学——茅茨小学任教。</p><p class="ql-block"> 与茅茨小学的源缘,还是来自于毕业前一年的暑假。当时的农村小学,八月份就开学了。毕业前一年的暑假,趁着师范还没开学,自己主动找到当时在茅茨小学当老师的姑夫,获得了一个在假期自由实习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与那些淳朴的老师以及那些顽皮可爱的孩子们朝夕相处,对老家的这所朴素的小学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成为刚开始工作,我选择这所小学工作的原因之一。同时,执著而强烈的回报家乡的拳拳之心更让我毫不犹豫的走进这所小学。</p><p class="ql-block"> 回到老家的一所小学当小学老师,父母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倒是引来街坊邻里的一番热议,认为好不容易“考上了学”,竟然回到老家来当孩子王,还是教的小学,没什么出息。</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些议论,我置之不理,谨遵泰安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去了。</p> <p class="ql-block">  茅茨村是一个人口近万人的大村,辖四个自然村。茅茨小学,当时只有四、五年级两个级部七八个班。一至三年级就近入学,在茅茨的四个自然村内就读。四处分校的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到上中心校时,班内学生素质差距也较大,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刚进入学校,我担任的是四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和班主任工作。同时,学校为了保证学校的整体教学成绩,把四年级几个班中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大约三十多人,挑出来,组成一个编外的班级,这个班是瞒着上级领导,最后是不参加期末统考的,我们当时戏称为“弱智班”。那时,可没有现在的管理严格,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们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这也是大形势使然,每个学校为了追求成绩,都有各种各样的“歪招”。当然,挑出来的学生,我们也不会放弃,这个重担便落在了年轻的我身上,我除了负责四年级本班的教学任务外,每天还要抽出2—3节负责这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每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刚参加工作,精力旺盛,工作虽然繁重,自己却没有一点累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那时,早上有早读,还有一节课,然后回家吃早饭,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每天天不亮到学校,晚上八九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虽然紧张但有条不紊。</p> <p class="ql-block">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就这样,每天陪着那些可爱的孩子,在一所农村小学幸福的当起了孩子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