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山西全境游(7)世界文化遗产——壶口瀑布

有句无篇

<h3>很多人提到黄河壶口瀑布,都会上升到民族的一种精神!可我常常想,假如这个瀑布不是在象征祖国母亲的黄河,还会有这么高的待遇吗?</h3><h3><br></h3><h3>黄河确实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流域也确实成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但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无情的灾难!<br></h3><h3><br></h3><h3>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主河道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h3><h3><br></h3><h3>所以,我还是愿意把黄河,看成一种自然现象,我欣赏的是它有其特殊的审美,那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万千气象!</h3> <h3>从王家大院,赶到临汾的壶口,已经是临近傍晚,我们住在黄河边,一家窑洞宾馆,是当年那位开着摩托车飞跃黄河的朱朝辉,经营的宾馆。</h3> <h3>严格的说这不是窑洞,而是窑洞形式的建筑!</h3> <h3>壶口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h3><h3><br></h3><h3>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br></h3> <h3>看壶口瀑布,有三个景儿,其一,观彩虹,其二,冒烟(水雾),其三,翻滚咆哮,我们都看到了!</h3> <h3>黄河水象一条搅动的龙,在那里翻滚着,奔涌着,狂吼着。一泻千里,气象万千,它穿过平原,浩浩荡荡,直奔大海。</h3> <h3>但壶口瀑布的这三个景儿,有两个又相互冲突,翻滚怒吼的黄河水激荡溅起的水雾,挡住了观赏怒涛的视线。</h3><h3><br></h3><h3>一开始,我还努力抓拍水雾的最高点,结果拍照出来,什么都看不见,所以要想领略其壮观、其气势,您必须亲临现场!</h3><h3><br></h3><h3>后来我就等水雾落下才按快门了!😜😜</h3> <h3>黄河的水颇有气势,在河水中央会出现许多小泡泡,泡泡下方是一个龙卷风形状的漩涡,旋过来,旋过去,只把河水得啪啪作响。</h3> <h3>反过来,激起来的水雾面积越大,彩虹也越全越圆!所以,拍什么就看你要彩虹、还是水雾飞溅,还是翻滚的波涛了!</h3> <h3>对岸是陕西的壶口瀑布,山西岸边有个特殊的地势,就是岸边有个比较深的豁口,当地人把豁口堆上一个顶,顶下面安装了一个铁门,收费十块钱,进入铁门,人们可以在较低的地势仰拍,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效果,但当黄河水大的时候,黄河水就会漫过豁口,铁门就锁起来了!</h3><h3><br></h3><h3>我们去的那天,黄河水比较大,所以铁门紧锁,有些遗憾!</h3> <h3>但是,如果黄河水过大,泛滥了,黄河水就会漫过河岸,把河滩淹了,您就到不了河岸边,通常这时景区就关门了。我的一个朋友就曾经遇到过,驱车几百里,什么也看不见!</h3><h3><br></h3><h3>所以我们这拨人还是很幸运的!感恩老天爷!🙏🙏🙏</h3> <h3>离开黄河壶口瀑布,我们来到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黄河渡口——蒲津渡。</h3><h3><br></h3><h3>蒲津渡遗址,位于永济市区西18公里的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侧,东与《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相依,西与全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相望,处于旅游黄金线上。</h3><h3> 1991年,对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唐开元12年铸造的铁牛四尊、铁人四尊、铁山两座、铁墩四个、七星铁柱一组、明代防护石堤70余米、明正德16年(1521年)记事碑一通。还发现一座四米见方的砖屋遗址,门坎向东,当是管理渡口之所在。</h3> <h3>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h3><h3></h3> <h3>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 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 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h3><h3><br></h3><h3>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br></h3><h3></h3> <h3>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h3><h3><br></h3><h3>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h3><h3><br></h3><h3>四尊铁牛,是至今我国发现的历史最早、体积最大、分量最重、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渡口铁牛。</h3> <h3>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修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h3><h3><br></h3><h3>两岸的铁牛共八头,现出土了四头,虽然经过了考古处理,但出土后仍然有不同程度的锈蚀,所以另外四头铁牛就暂不开发了!</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