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黎里镇隶属苏州市吴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苏州,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早年的黎里因为交通不便,没有被工业化,因祸得福,古镇得以保留,现在旅游盛名,日益远扬啦……</h3><h3>由东向西进入黎里,首先看到两块绿地,以“古镇黎里”作为背景,上午侧光,是团体照极佳的拍摄点。我是9点之前在恭候大部队时拍摄的。</h3> <h3>据老黎里人回忆,以前的揽胜桥上来往人群众多,曾经繁盛一时。但随着交通的发展,走揽胜桥的人越来越少,之后就被废弃了,“揽桥残雪”的美景已逐渐成为回忆。新建的揽胜桥长120米,宽 32米,有13个圆弧拱桥,气势非凡。具有古镇特色的风雨廊全长140米,最宽处9米。</h3><h3>这是最美的拍摄点。去年拍了走秀,这次刚巧有两人走入境头,动静光影十足……</h3> <h3>虽然见不到“揽桥残雪”的胜景,却也别有一番韵味。周边没有高楼,在揽桥荡上,中央桥亭就是制高点。正巧云开日出,顺着北侧下桥,蓝天白云,青叶翠绿,揽桥雄姿,尽收眼底。</h3> <h3>2019年5月10日9点,黎里古镇欢乐游大部队抵达,第一站揽桥生态园进场啦!手持国旗,神采飞扬,50人的场面蛮壮观的来……</h3> <h3>走到揽桥中央,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只能拍撮各分队的集体照留影。大环境光差极大,拍摄难度蛮大的。</h3><h3>上海农场知青网——时装艺术团代表,光彩照人,青春依然。</h3> <h3>上海农场知青网——春之韵合唱团代表,仪容端庄,歌声嘹亮。</h3> <h3>上海农场知青网——乒乓球队代表,体健形美,驰骋赛场。</h3> <h3>新朋老友,混合编队,欢聚一堂。</h3> <h3>此次活动,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吸引眼球咯。</h3> <h3>队员们兴高采烈,歌唱祖国,歌颂时代,欢乐自己最美好的时光。</h3> <h3>乒乓球队员王松龄与双胞胎姐妹。王松龄的兄长王嘉龄,乒坛老将,曾获全国冠军,曾任上海乒队主教练。更是我50年前上海宁波路第二小学的校友,还是我乒乓球的老前辈,印像十分深刻的!宁二小学战胜巨鹿路一小的时候,王嘉龄是主力队员,我还是捡捡球的培训班队员来。后来,体育张老师保送我去上海少年体育学校,不巧,文革爆发了……(口述名字,可能有错,世界有点小,扯的有点远喽😅)</h3> <h3>乒乓球队员合影,朱琴美女领队,成绩斐然。</h3> <h3>在湖心亭,欢乐Party开场喽。</h3> <h3>姊妹们穷拗造型来。</h3> <h3>蹭拍一张双胞胎姐妹。</h3> <h3>两个开心果。以下一组开心果照片。</h3> <h3>合唱队员放声高歌《我和我的祖国》。</h3> <h3><br></h3><h3>两位萨克斯管演奏员,较关卖力哦!</h3> <h3>其他队员摇旗呐喊,纵情伴唱。</h3> <h3>满江红大酒店宴会厅,午宴准备开始,两位时装队长刚刚放下心来。许美琴、朱琴,“双琴汇笑”,喜上心头呀!</h3> <h3>黎里,《上海之友》周建平总经理致欢迎辞。</h3> <h3>活动策划之一,朱琴美女致开幕词。</h3> <h3>时装队员客串献歌助兴。</h3> <h3>姊妹们欢乐举杯,展望着“黎里古镇欢乐之行”圆满成功!</h3> <h3>大家干杯!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开心每一天!</h3> <h3>严雪瑾、李德法,携老长辈,带老娘舅,拖着亲家闲游黎里,阵容强大啊!</h3> <h3>时装队秀才与队长合影。</h3> <h3>姊妹们准备走秀啦!</h3> <h3>下午4点旗袍秀开始,天时地利人和,柔光照耀着市河小巷,朱琴领队慢步走起……</h3> <h3>进登桥又名夏家桥,在市河中段,跨中心街和建新街,南北走向单孔梁式石桥,花岗岩砌置。初建无考,明嘉靖七年修建。乾隆三十八年,里人重建。光绪元年,里人公捐修整。光绪二十年,里人集捐重建。</h3><h3>美女们列队黎里古桥,亮相第一拍。相机和手机不计其数呀!我抓住时机,找对角度,连拍数张,全景照OK啦!</h3> <h3>美女们翻过进登桥,步入北街,柔光佛面,我找到一个拍摄点,以静拍动,迎面拍摄,每人一张,老少无欺,人人主角哦。😀</h3> <h3>望恩桥又名亭子桥,跨梨花街和西新街,明嘉靖五年建,嘉庆五年修建,康熙五十三年咸丰二年重建,武康石、青石花岗岩三种石料,桥面有轮回,是一座拱桥。</h3><h3>美女们跨过望恩桥之后,进入了南街,向东回转。</h3> <h3>此时,我掉队了,还在北街思考着接下来怎么拍。突然看到:市河的南街,有一幅绿色的宣传栏,有河桥头,地势开阔,市民不多,洽题的前景和背景,难得的全景团体照位置呀!立马高喊起来,列好队,让我来拍上几张最有特色的走秀照片吧!事后再观察,也确实是一组特色鲜明的水乡旗袍秀呀!</h3> <h3>时装队继续东进。</h3> <h3>对岸的市民在观赏助兴。</h3> <h3>道南桥在老街下岸,跨市河分支南港河,东西走向单拱石桥,桥西堍为双落水坡,东堍单落水坡,桥石均为花岗岩。清康熙五十一年建。清光绪二十三年,里人重建。</h3><h3>时装队上桥下桥都是拍摄的好机会,我用远镜近镜文替拍摄,此时,所有的摄影师都到北街来拍摄了。</h3> <h3>有心人带上了时装队的队旗,扯上红旗,玩大的喽!😀</h3> <h3>开始向西回撤时,又看见一处不错的背景,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停!又摆出了造型,一阵狂拍!</h3> <h3>感觉差不多了,我一路小跑,先回到“上海之友”,乘着人少,给室内活动的朋友拍摄了一阵。</h3> <h3>在睌宴之前,拍摄了一组逆光人像照。</h3> <h3>晚宴之前,给严雪瑾、李德法一大家子,再拍了一张。</h3> <h3>晚宴之后,时装团和合唱团继续嘉年华,我也想去轧轧闹猛,市民热情实在太太高涨了,轧勿进去,只好在桥上拍了一张,赶紧回酒店修照片去喽。-</h3> <h3>第二天上午,就在《上海之友》附近拍拍。</h3> <h3>徐悲鸿纪念馆,不收费,办得还有模有样的。</h3> <h3>下午两点,大部队拍摄了全体人员的集体照之后,就上大巴返沪了。有的人先走了,有的人没有来拍照,有点零零落落的感觉。顶头光太强烈,场地没有台阶,时间和地点都有点牵强。我接过了电喇叭,临时指挥一下列队分布,总算完成了最后的一拍。</h3> <p class="ql-block">回顾此次活动,借助着天时地利人和,风和日丽,旗袍秀在4点之后顺利进行,黄昏时段的柔光,深情眷顾着时装队员和全体摄影爱好者,心旷神怡,美照不断。偶然的隔岸相拍,突出了江南小桥流水的水乡特色,把人、袍、桥、水完美地融为一体。由衷地感谢许美琴、朱琴、周建平等等组织者台前精心的安排和幕后辛勤的付出。一个花时费力的美篇,实在不足以表达对组织者的敬佩之意,差错难免,敬请指正。期待着时装艺术团持续进步,更期待着农场知青各个专业团队的持续出彩,也期待着各位摄影爱好者包括自己在内多多记录,多多定格人生黄金时段的回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