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端午,走进贾府品察民俗文化的百般精彩

C-J-G

<h3>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粽子节等,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h3><h3><br></h3><h3>节日是一种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史诗式的巨著《红楼梦》,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代表性著作,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中独树一帜,有着巨大的贡献。</h3><h3><br></h3><h3>作者曹雪芹以浓厚的笔墨和精巧别致的写法,从历史性和文学性意义的层面,通过对“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封建贵族大家庭贾府节俗活动的描述,让读者在欣赏和品察传统民俗文化的百般精彩中,得到厚重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h3><h3><br></h3><h3>《红楼梦》书中,有四次写到端午节,有的是从正面描绘端午节俗的活动场景,有的是从侧面反映端午风俗文化。在作者的一支生花妙笔下,无论是“明用略写惜墨如金”,还是“暗用详写泼墨如注”,其中的百般滋味,尽态极妍,勾勒出一幅诗情画意的社会世情风俗图,令人回味无穷。</h3> <h1><b><i>〈一〉</i></b></h1><h3><br></h3><h1><b><i>凤姐节前办节礼采买香料</i></b></h1><h3><br></h3><h3>书中第二十四回写到贾芸想在大观园谋到一份差事,于是趁端午节将至,在倪二那里借了些银两买了冰片、麝香等贵重香药当作礼品送给凤姐。</h3><h3><br></h3><h3>贾芸是荣、宁二府的族亲,父亲已亡故,与寡母相依为命,家境不好,但他为人极乖巧,说话办事也很机灵。他给凤姐送的这个礼正是时候,因为“凤姐正是办端阳节的礼须用香料”,所以贾芸见到凤姐后便说:</h3><h3><br></h3><h3>“因想婶娘往年间还拿大包的银子买这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所用,也一定比往年要加上十几倍,故此孝敬婶娘。”</h3><h3><br></h3><h3>由此可见,古时的豪门大户人家在端午节时都要购置不少的名贵香料,不仅自家要用,还要送人,像贾府还要送给宫中的元妃使用。</h3> <h3>香料(香药)是用来制作香囊(也叫香袋)的,因为古时有在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尤其是孩童在端午节佩戴香囊,传说中有避邪驱瘟之意。</h3><h3><br></h3><h3>香囊内一般有朱砂、雄黄、各种香药料如丁香、木香、白芷、樟脑、艾叶、薄荷等。外包丝巾布,再以彩色丝线弦扣成索,编织成菱形、方形和三角形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小巧玲珑精致可观,佩在胸前,香气扑鼻。</h3><h3><br></h3><h3>端午节正值仲夏之际,气候湿热,细菌容易滋生,又是蛇、蝎等五毒正盛时期,香囊有杀菌驱毒、提神醒脑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h3><h3><br></h3><h3>香囊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一种精美的工艺品,因而佩戴香囊成为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香囊也是节日互相赠送的礼物,尤其青年男女之间互赠香囊,是对爱情的一种表达。</h3><h3><br></h3><h3>书中在说到元妃赏赐给众人的节日礼物中,也有赐给李纨和凤姐的每人“两个香袋儿”。</h3><h3><br></h3><h3>而乖觉聪明的贾芸,因在对的时间内选对了礼物送对了人,自然他也是如愿以偿,得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h3> <h3><b><i>〈二〉</i></b></h3><h3><br></h3><h1><b><i>元妃赏节礼赐扇</i></b></h1><h3><br></h3><h3>书中第二十八回写到元妃赏赐的端午节礼物,按辈份地位尊贵高下的不同各有不同,但有两样东西却是众人都有的,这就是: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h3><h3><br></h3><h3>红麝香珠,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是什么东西。它又叫红麝串子,是用麝香加上其它配料做成的红色念珠儿,穿成串子,戴在手腕上作装饰。虽是装饰品,但红麝香珠绝非普通的饰品,想想麝香的昂贵就知道,此物只有皇宫王府或像贾府这样的豪门大户人家才会有。</h3><h3><br></h3><h3>元妃赏赐的宫扇,顾名思义是皇宫才有的一种贡品扇。端午节正值仲夏,气候炎热。古时没有电器,扇子是消暑纳凉的必备之物,更兼有清正寓意,是赏赐的良品。</h3><h3><br></h3><h3>明清时期,皇帝会在端午节时以宫扇作为节礼赏赐给群臣百官,民间也衍成互相赠扇的习俗。</h3><h3><br></h3><h3>扇子一般有折扇、团扇、芭蕉扇等。《红楼梦》里也曾多次写到扇子,如石呆子的藏扇、宝钗借扇、袭人还扇……著名的情节更有晴雯跌扇、撕扇,这正是发生在端午节期间的事。</h3> <h1><b><i>〈三〉</i></b></h1><h3><br></h3><h1><b><i>端午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赏午</i></b></h1><h3><br></h3><h3>书中第三十一回写道:“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赏午。” 短短几十个字,提到了端午节时流行最广最普遍的三个重要习俗。</h3><h3><br></h3><h3>“<b>蒲艾簪门”</b>,就是在大门两边插上菖蒲、艾草,是节日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民谚中就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菖蒲和艾草都是可以用来治病的药草,古代先民常用艾草泡水洗脸,以求祛灾。</h3><h3><br></h3><h3>西晋时百姓常把艾挂在门上以求避邪消灾,后形成为端午节时的一种习俗。因为古时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毒月”,蒲艾插门便可避邪驱毒、消灾纳福。</h3><h3><br></h3><h3>这一习俗年深月久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现在每逢端午佳节,依然是家家户户都插蒲艾,大街小巷、楼上楼下都飘散着艾草的清香。尤其在乡村农舍,更是有门必插蒲艾,增添了节日的气氛。</h3> <h3>“<b>虎符系臂”</b>,就是用绫罗布帛等织物制成小老虎形状的东西,系在孩童的手臂上。古人认为,虎为至阳之物,可避邪祟,佩戴虎符可避邪消灾保平安。此俗在唐、宋时期即以形成,至明、清及《红楼梦》的时代更为流行。</h3><h3><br></h3><h3><b>“赏午</b>”——亦即庆赏端午之意,是端午节的一个重头戏。所谓“有节必有宴”,端午重在午时,家家都要设午宴。当然,像贾府这样的皇亲外戚贵族大户人家,“赏午”绝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吃顿中饭这么简单。何况王夫人还要请来薛家母女等人一起过来“赏午”,自然是有很多习俗讲究的。</h3><h3><br></h3><h3>端午节的宴席,菜肴要有“十二红”,即十二样带有红色的时令菜肴,如油爆虾、烧黄鳝、炒猪肝、咸鸭蛋、苋菜,等。而家家都不能缺的一道时令菜就是红烧黄鱼了。</h3><h3><br></h3><h3>宴席上还要喝菖蒲酒和雄黄酒,吃樱桃、桑葚等时鲜果品。还有赏石榴花——此时正是石榴花盛开的时节,还要听戏等清雅有趣的活动。这些加起来,才称为“赏午”,是端午节特有的风俗。</h3><h3><br></h3><h3><br></h3> <h1><b><i>〈四〉</i></b></h1><h3><br></h3><h1><b><i>端午粽香华庭</i></b></h1><h3><br></h3><h3>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便是粽子了。粽子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百姓为保护沉江的屈原免遭鱼类吞食而掷入水中的饵,西晋时成为端午节的指定食品,并逐渐衍变为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端午节饮食习俗之一。</h3><h3><br></h3><h3>到了《红楼梦》的时代,粽子已经发展到了多种口味,多种形状,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成为文化传承的符号。</h3><h3><br></h3><h3>书中第三十一回写到,端午节那天“赏午”之后宝玉回到自己房中,和晴雯闹起了口角,此时,“晴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黛玉进来,便出去了。林黛玉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宝玉和袭人‘嗤’的一笑。”</h3><h3><br></h3><h3>从黛玉这句玩笑话里,我们知道贾府也是要吃粽子的,而且主子、下人都有份,但各人都是有配额的,不是谁想吃多少就有多少。</h3><h3><br></h3><h3>聪明机灵的黛玉,用一句玩笑话引得众人破涕为笑,缓和了气氛。毕竟,开心和快乐才是节日的主题和意义所在。</h3> <h1><b><i>〈五〉</i></b></h1><h3><br></h3><h1><b><i>孩童们的节日游戏——斗百草</i></b></h1><h3><br></h3><h3>古时在端午节还有“斗百草”的游戏玩乐习俗。这是起源于周代孩童们爱玩的一种游戏,到了南北朝时期逐衍变为端午节的一种民俗活动。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里,也写到了斗百草的游戏:</h3><h3><br></h3><h3>“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豆官等四五个人,满园玩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h3><h3><br></h3><h3>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两种玩法。武斗是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两人各持草茎的一端同时用力拉扯,以断者少为胜。</h3><h3><br></h3><h3>文斗就是各自把采来的花草对出花草名来,《红楼梦》里香菱她们玩的就是文斗。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那个又说“我有君子竹”,这个又说“我有美人蕉”;那个再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这个再说“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以对仗的形式互相对出花草的名字,若对不上就为输。</h3><h3><br></h3><h3>端午为何会形成“斗百草”这一习俗?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古人以农历五月为恶月、毒月,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避灾,以度过难关。而“斗百草”的游戏能使人在获得植物学知识和文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比赛的乐趣,因此很受欢迎。这一古老的民俗现已基本消失。</h3> <h1><b><i>〈结语〉</i></b></h1><h3><br></h3><h3>古诗云: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h3><h3><br></h3><h3>《红楼梦》里的一个端午民俗大节,读来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细细品味其民俗文化之百般精彩,不禁慨叹:曹公的一支如椽之笔,实乃世间无双!</b></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waj2iaz?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新春第一篇】《红楼梦》里过大年</a><br></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me49a9y?share_from=self&amp;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红楼梦》:大观园里的中秋节</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