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抱犊寨位于栾川县三川镇境内,因牧童食灵芝草,抱牛犊飞升登仙的神话故事而得名,因一段惨烈的战事而著名。现在是一座以红色旅游为主要看点,兼有古寨文化、豫西民俗文化等诸多特色的山寨。<br></h3> <h3>抱犊寨地势险要,主峰四周天然形成峭壁千仞,东南西北有崖三间断壕被开辟为入寨通道,称之为东寨门、北寨门和西寨门。寨上凹地呈一簸箕掌状形,易守难攻,历代被卢、栾诸县富户豪绅占据,成为躲避战乱的避风港。</h3> <h3>进入古寨,青石铺路,商铺林立,林林总总就像一个小社会。寨上明碉暗堡星罗棋布、商户店铺林林总总、刑场牢房血雨腥风、绣楼宅院古朴典雅、寨门城墙坚固陡峭、村姑寨丁川流不息、赌场酒馆人声鼎沸...所有的一切充分的再现了当年匪众负隅顽抗、舍命保寨,公然与人民为敌的防御场景。据说,当年土匪头子谢润玉踞险负隅顽抗,解放军攻打了三次,才将这伙土匪歼灭。有中原第一古寨之称。</h3> <h3>烽火台:高岭为烽火台。为抱犊寨匪窟的最前沿哨所。解放战争时期,一遇战争,台上土匪马上点火,一股狼烟冲天而起。寨内土匪见状,立刻加强防守。</h3> <h3>北寨门:抱犊寨主门之一。出北门右侧一石峰,状若武士,称“把门将军”,又称“石老汉”。若变换角度自西向东俯视,像猪八戒。1947年10月,解放军二次攻寨,此处由谢润玉匪徒一连把守。解放军接近北门时,抱的炸药包被打炸,亡7人,墙塌一角。谢亲自督战,解放军被迫退下。</h3> <h3>东门激战:大型情景剧是下午13:30开始的。这可是真的雷管炸药啊!炸的碎石乱飞,霄烟连天,战火纷飞炮声隆隆。</h3> <h3>东寨门:此门为出入山寨主要通道,也是守寨重点。始建于明朝,后屡经重修。寨楼上原置土枪土炮、长矛大刀等冷热兵器。1947年,谢润玉上寨后,沿门两侧崖头崖根筑碉堡、挖战壕。战时布防三连和一个加强排,配置小钢炮、鸡娃炮、轻重机枪等重火力。1946年和1947年两次解放军攻寨,在此伤亡200余人。</h3> <h3>硬兵校场:此为寨首训练寨丁的场所。硬兵即硬豆兵,为民间自卫组织,练过枪过炮刀枪不入的本领。硬兵多使长矛大刀,上战场前喝朱砂和符刺激大脑,心情急躁,生死不惧。此处的练功石为光绪年间制,大家可以试着搬动举起。</h3> <h3>村落:此为旧时寨上民居的一部分,在旧址上修建复制而成。村里除谢家、李家等富户院落外,另有传统的造酒、打油、打绳、木工、打铁等手工作坊。可以领略民国时期当地民俗文化。</h3> <h3>李宅:此为李大先住宅,是寨内年代较远的民居建筑,几经复修。李大先,本名李长裕,三川姚湾人,富绅,在寨上充当寨主三十年之久。每逢进出寨都是用轿抬着,护兵送着。宅内主人卧室、会客厅、书房、太太卧室、儿子住室、长工住室布局完备。室内摆设俱全,是旧时当地富户生活的全面展示。</h3> <h3>谢宅</h3> <h3>胡宗南行宫</h3> <h3>抱犊天街:明清以后,上寨人数增多,形成集市贸易,街道初具规模。尤其民国年间,五花八门商号、天南地北杂货充斥市场。谢润玉上寨后,设妓院、开赌场,满足土匪各种生活需求。此街道在原址上扩建,现为民国及其以前山村街市代表再现。</h3> <h3>绿林洞:相传此为明末李自成义军一部挖矿洞筹饷形成。这些将士后得知李自成兵败遂于此再举义旗,故称绿林洞,也是山寨最早的聚义厅。清道光年间,此洞改名抱犊宫。1945年,本地举人李长裕在此办私塾。1947年,谢润玉于洞口构筑暗堡。此洞两口直通,又名过风洞。洞内有泉。据传,天旱之时,搅动此水,必降甘霖;人眼有疾,一洗便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