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参加矿大110周年庆典活动及校友欢聚摄记:</p><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30日上午,我陪老丈人乘坐10时33分高铁列车离宁波赴徐州参加中国矿业大学110周年校庆。再见母校,故地重游;再遇曾经的同学同事,抒叙友情;触景生情,忆及往事·····老丈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p class="ql-block"> 我丈人丈母于1988年离开矿院(现改为矿大)调入宁波,至今在甬已生活30多年了。一万多天时间过去,老丈人已由当年的壮年进入了今天的高龄老年。但他对母校和曾经学习与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深有感情,不曾忘怀。母校90周年、100周年庆典他都远赴出席,这次110周年校庆,收到邀请函的老丈人,虽已88虚岁年老体弱,但也想远行赴"约"。作为他的女儿:小伊和阿宁也十分理解父亲的心愿。因此在出行安全的前提下,支持他去徐州参加典礼。为此,小伊买好了车票并与校方联系,衔接与落实参会事宜;阿宁专程来甬陪老爸去商场买服饰"行头",让我老丈人能精精神神、顺顺利利地出席庆典,高兴赴徐州,安全返甬城。</p><p class="ql-block"> 我老丈人至所以对矿大饱含深情是因为:矿大成就了他的学业和事业。1956年老丈人考入矿大学习至1961年毕业留校任教。大学五年读书,毕业留校任教至1988年,这样算起来老丈人在矿大学习工作了三十二年:一生中最佳的年龄段、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矿大。可以说他老在矿大活出了人生的精彩。由于在矿大工作,因此家庭与矿大也有了难分之缘。我丈母也在矿大工作至退休。小伊、阿宁也成了矿大子弟。她俩对矿大印象深刻,都有着美好的回忆。数十年的工作,老丈人与许多同事建立了友情,并随着学习、工作和生活关系上进一步密切沉淀成了深厚的感情。这种同事之情超脱于利害关系,因此愈久弥新,不会因远离而淡忘。矿大搭建的平台成就了老丈人的教书事业。在矿大教书育人中我老丈人是成功的。凭借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他带出了许多学有所成的学生。在矿大,他的人品与学识深得组织上的首肯和信任,调回宁波前已是院系的党总支书记,为矿大的中层领导·····矿大,老丈人的母校!它与他的成长千缕万丝地联系着。因此远道去参加华诞典礼,为母校献上一个学子的深深地祝福,于我老丈人完全可以理解,是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 亲临母校庆华诞。老丈人对今天矿大的发展多有感概和自豪。映入眼帘的徐州南湖新校区规模之大,似是一个小城市。校园内道路纵横、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小高楼林立,错落有致。近二十个院(系)各自独立散落分布于校区。潺潺流水旁的假山垒石和亭台廊榭的雅致与呈现在眼前一碧千米的草坪、开阔的广埸之大气实为独特一景。四万多名学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在这美好的环境中求读,真好幸福。在矿大,喜庆祥和之风扑面而来。为庆祝110周年生日,校园内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穿着志愿服的学生一拨一拨的,热情地为来宾和参会校友服务,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校庆活动丰富,除隆重的开幕典礼以外,还有大型的文艺晚会、学朮报告会、论坛交流、书画展,校友座谈会……高龄的老丈人仅参加了其中的开幕仪式、文艺晚会和座谈会。更多的时间是与老同学、老同事相见相聚,忆往昔叙友情,沉浸在精神愉悦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已故好友柳昌庆之妻:80多岁的孙美娟,数年前脑梗,如今住在医院。据她女儿说,现在她妈连她女儿都不认识了。这次老丈人探望她时,躺在病床瘫痪的她一眼就认出,并艰难地呼出了我老丈人的姓名。为此陪我们去的她的女儿感到惊讶,我丈人很髙兴。校庆期间老丈人还不间断地出席了原同学同事的宴请;实地去看了原在徐州矿大工作时曾住过的文昌校区的老房子(1983年4月中旬我和小伊在这房子里住过)。我们在老房子前驻足凝视,心中感慨万千·····。赴徐州庆贺矿大生日,我们不虚此行;我,尤其是我的老丈人充分享受到了矿大110周年庆典活动带来的十分高兴和快乐!</p><p class="ql-block"> 我们于6月3日上午乘坐9时50分高铁列车返甬。徐徐开动的动车,坐在车窗边的老丈人眼睛凝视窗外似在看景和遐想,我深感老丈人隆重校庆的喜悦之情还没有平息,他对他的母校和好友同事心怀恋恋不舍。但速度开始加快的动车已载着我的老丈人渐渐地远离。再见了,我老丈人深爱的中国矿大母校!再见了,我老丈人曾教书生活过的徐州!我衷心愿望老丈人身体健康长寿,下次校庆典礼还能由我们儿女陪着他再续旧情!祈盼时日可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这次我陪老丈人去徐州参加矿大庆典活动主要任务:一是确保顺安;二是拍照留念。上述任务我都较好地完成了。现选择所拍照片若干制成"美篇",以作永久的纪念!(文中的我:朱璋;老丈人:邬文扬。此文已经邬文扬审阅)</p><p class="ql-block"><br></p> <h3>盼!5月30月上午,老丈人坐在宁波南火车站候车大厅,等乘10时33分高铁列车去徐州参加矿大110周年华诞庆典。端坐安详的神态下难掩即将实现故地重游、再见母校、再会老同学、老同事的高兴。老丈人在矿大学习、工作生活了三十二年,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因此对矿大有难于割舍的深情。喜逢校庆,老丈人以88虚岁高龄赴临,也足见他对母校的亲近和徐州一方土地的热爱。</h3> <h3>5月30日晩上。地点:徐州矿大文昌校区学术交流中心餐厅。老丈人原同事朱华老师设宴并邀韩增桐、周汉民、张引霞三位老师作陪为我老丈人接风。久别重逢时的喜悦;回忆往事显露出的情感上的留恋;天各一方嘘寒问暖的关切之情在餐桌上体现得满满的。桌上的美味佳肴饱含着同事们对老丈人的敬重和情谊。老丈人与他(她)们年龄相差三个层次,这里年龄最小的是59岁。正是这些教师和广大教师队伍的薪火传承使矿大得到了不断地壮大发展,迎来了今天110周岁华诞。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庆亦是老师庆,感恩学校更要感恩老师。所以在校庆大喜日子里,这些老师,包括老丈人都很开心。</h3> <h3>聚餐时,坐在旁边的是矿大周汉民老师,曾与我老丈人工作上同事过。</h3> <h3>坐在老丈人侧旁的是矿大张引霞老师</h3> <h3>矿大韩增桐老师向我老丈人敬酒。</h3> <h3>黄日恒老师,老丈人在矿大的同学同事。这次参加110周年庆典,老丈人专程去他家看望。得知老丈人要上门看望,之前黃老师翻出过去他与我老丈人合拍等旧照,并进行翻印,送给我老丈人纪念。</h3> <h3>你看,都哈哈笑着指着照片,𣎴认识自己年青时的模样了。真是,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想当年青春年华,奉职教坛,授知育人,桃李丰硕;如今几十年过去,都已是窝居家中耄耋老人了。看着这些照片上几十年之前的自已,不胜感慨。回忆是美好的,它不但使人倾情,也是一种激励,更多的是在精神享受中带来难能可贵的珍惜!珍惜生命中遇到的知心他、我、你,遇到的人间真情,心中牵挂着,直至永远!但愿这些老人开心快活地安度晚年,健康更长寿!</h3> <h3>这是在黄日恒老师家中拍的四人合影。从左至右依次是黄日恒、我丈人、肖欣乐、黄夫人。照片中的肖老师是搞教研的,其他都是矿大老师,并在教育岗位上发挥过较大作用,而今桃李满满。黃老师夫妇还是1992年国家发明奖获得者,享受了政府的特殊津贴。如今他们的丰富知识已传承到了门下学子身上,在各地矿业等事业上发出了光和热。仅以此论:教育事业的确很伟大,教师职业的确很光荣,知识科技力量无穷!在以上教师合影中,通过联想,我们似乎还能看到更多、看得更远…"···。</h3><h3><br /></h3> <h3>老丈人在黃日恒老师家中看旧照片中自己年青时的形象</h3> <h3>5月31日下午约2时20分,应邀参加校庆典礼的老丈人在徐州全季酒店一楼大厅正式报到,并在旁边的签名幕墙上签名拍照留影。"邬文扬"三个竖写的姓名在留影头像的左上角清晰可见。,"人过留名 ,雁过留声",我老丈人是实在人,并不喜欢这种虚浮。但这里的留名是有意义的,至少说明老丈人是矿大这支日益壮大的教育队伍中的其中一员,曾为矿大的成长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此感到自豪。这块红底黑字签有众多姓名的绸布,庆典活动结束后,矿大会珍藏起来,以作"存史资政"。这是矿大校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是宝贵。故写几句予以说明。</h3> <h3>在签名幕墙前与韩增桐、张引霞俩位老师合影留念</h3> <h3>与校友合影</h3> <h3>5月31日下午3时30分开始的矿大机电工程学院校友座谈会,老丈人已提前近半小时就进入了会场。我予拍照留念。老丈人的守约和急切盼见众校友的心情可见一斑。或许在上百个校友的座谈会上老丈人没有发言;就是发言,因不了解学院近况,或许只讲些祝愿希望之类的话。但在座的都能领略到我老丈人、一个高龄老人热爱母校、热爱校友的拳拳之心。这种感情根植于母校、发自于心灵,它与年龄无关!约一个小时的校友座谈会结束以后,机电工程学院全体校友欢聚会餐。</h3> <h3>她们认出了我老丈人。看到远道而来的师长显得格外高兴</h3> <h3>又碰到了熟人。双手紧握,互相问候。高兴!</h3> <h3>又一个校友走过来向我老丈人问好。</h3> <h3>与我丈母的矿大同事张如的女儿交谈</h3> <h3>参加矿大机电工程学院全体校友聚餐</h3> <h3>在聚餐中与校友交谈</h3> <h3>握手,传递着校友之间的友谊和亲近。</h3> <h3>老丈人与苏斯华在酒席上。</h3> <h3>酒席中的合影,左起:老丈人、张永馨、苏斯华。</h3> <h3>此照片摄于老丈人正在观看文艺节目的现场。此时的老丈人正在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出。时间为5月31日晚上,地点在矿大的南湖体育馆。庆典文艺晚会是矿大110周年校庆的重头戏。馆内观看者爆满。整台戏的主题是"源·远行",它通过节目内容艺术地表达了矿大从1909年建立以来历经磨难砥炼、走过的艰难曲折的路程;展望矿大將来发展的更加美好的前程。文艺演出的节目都是矿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有弹琴舞蹈、诗词朗诵、引亢高歌…··配之以投影背景、变幻的灯光和音乐,广大观众得到了一次美好的精神享受,矿大的奋斗历史深刻地印入了脑海里。</h3> <h3>老丈人在矿大南湖体育馆前留影。我陪老丈人两次步入其内:一次是5月31日晚上观看文艺演出;一次是6月1日上午矿大110周年华诞庆典开幕式。</h3> <h3>与巳故好友柳昌庆夫人孙美娟和她的俩个女儿合影。在参加矿大110周年庆典期间,老丈人由已故好友柳昌庆老师的俩个女儿陪同去医院看望柳妻。柳妻孙美娟前两年脑梗引起全身瘫痪、几近失忆,现住在医院全护理。她女儿告诉我们:她妈妈脑梗几近失忆后,近来更甚,有时连自已的女儿都不认识了。可当我老丈人进入病房,在床边俯身与她说话时,她竟一眼就认出了我老丈人,并缓缓地侧过身来,嘴里艰难地呼出邬····文····扬我老丈人的姓名。虽发声缓慢不很清晰,但吐字准确,没有认错人。此情此景,站在旁边的她的女儿很是惊讶,我老丈人很开心。真是喜庆的"节日"遇喜事,老丈人的运气真好!与坐在轮椅上的柳妻孙美娟和她俩女儿合影中,我老丈人笑脸盈盈,就能看出其内心的高兴。</h3> <h3>成立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是110周岁矿大的"源"。老丈人在模拟的学堂门楼前留影,有思源之意吧</h3> <h3>庆典开幕式</h3> <h3>在南湖校区矿大图书馆前留影。时为6月1日上午。图书馆"三字系中国书画名家刘海粟之笔墨,可见它的历史、内涵和份量非同一般。</h3> <h3>矿大机电工程学院部分校友合影</h3> <h3>矿大机电工程学院校友集体照</h3> <h3>与矿大同事在一起,左起:张引霞、苏斯华、胡凤琴、李滨、周汉民、老丈人邬文扬、于桂琴、朱敦伦、肖欣乐、孙执书。</h3> <h3>欢聚一堂。左起:付顺玲、张永馨、先梅开、段𠻸福、肖欣乐、老丈人邬文扬、苏斯华、胡凤琴、朱敦伦、周汉民、于桂琴、孙执书、张引霞。</h3> <h3>四川三汇坝矿大校区全景</h3>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左边二楼丈人丈母和阿宁曾居住过。地址为:矿大文昌校区西16幢2单元202室。1983年4月中旬我和小伊也曾在这房子里住过几天</p> <p class="ql-block">我丈人丈母及阿宁在徐州矿大文昌校区时最早是住在这幢房子的左边二楼,址为西01幢202室,该幢房子的朝北对面是校医院。因该处房屋居住面积小,几年后就举家调整搬迁到西16幢去居住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沉痛悼念邬文扬逝世</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瞻仰邬文扬遗容和简短告别仪式上悬挂的挽联:</p><p class="ql-block">终生奉职高校教授学识桃李滿天下</p><p class="ql-block">为人诚实善良勤勉俭朴厚德人敬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丈人邬文扬出生于1932年4月18日,病逝于2023年10月16日下午16时,享年92虚岁。呜呼,人生的有缘相聚 终于难敌岁月客观规律无情和病魔的残酷;如今斯人巳渐渐远去,愿他一路走好,在天之灵佑儿女子孙幸福安康! 一一朱璋记于2023年10月18日下午16时零8分老丈人骨灰入土为安之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