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说再见

唐老鸭

<h3> 始于上QQ,源自于五月如火的一次旅行。回来,同事写了篇游览日志,邀我品赏。第一次看到空间的雅美与评说,我怦然心动。让本就对文字有点小僻好的我,瞬间萌生了上QQ的冲动。</h3><h3> 盼到星期天儿子回来,迅速在电脑上替我进行了注册登记,申请QQ的程序,并教习了一些简单原理及操作模式,我便迫不及待的步入空间。在加了些熟悉的亲友后,写下了第一篇日志《第一》。</h3><h3> 本是笔墨之娱,竟赢来一片赞好与点评。如此效果,令我信心大增,便有了第二篇,第三篇……。自此,深潜网海,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浅薄,不管拙劣,纵笔挥毫,翱游空间,一路欣喜……。</h3><h3> 这年,荷叶如碧,已是2012年的初夏。</h3> <h3> 据说,在全国繁荣发达地区,QQ风行于2007年,落潮于2010年。</h3><h3> 到了2012年,通行于我所在这个城市的时候,QQ却是方兴未艾,风靡云蒸。学上QQ前,那个年龄,对电脑一窍不通的我,每当听闻同事半夜“偷菜”的辛劳与机警,我却是满脸错谔与不屑,其无知与寡闻,常令同事捧腹轩渠,遗哂大方。</h3> <p><br></p><p> 自从上了QQ,工作之余,坐在电脑(智能手机还没普及)旁,用伤感抒怀的日志包装着自己的矫情,用夸张激昂的说说,励志着心底那份虚荣。在网友与浩瀚的空间里,意致纵横,指点文字,慰勉立志,互动鞭策,点赞嗖嗖,回赞秒秒。用丽华词藻装潢着似懂非懂的无知,胡吹海侃,云山雾罩,引无数网友的眷注与青眯。</p><p>&nbsp;&nbsp;&nbsp;&nbsp;牵一份求知的执爱,拽一群三观契合的温情,在那岁月摇曳的书笺里,抒写着沸腾与燃烧,简宁与静好。晨昏夜半,键盘点点,兴味酣畅。</p><p>&nbsp;&nbsp;&nbsp;&nbsp;回味过往,至今思起,仍是满满温馨。时光不语,恨不能回到过去……。</p> <h3> 年轮流转,到了2014年,QQ的热度与辉煌在这里已是褪去,微信一跃为网络的新宠。QQ的凋零在于,微信的崛起,功能的重叠,阵地的转移。相较之下,微信交流的直接、隐密、安全堪比QQ之完美,其支付功能更使其它无法超越。此时,QQ的声望与地位每况日下岌岌可危。</h3><h3> 我在万般无奈之下,用手机登上QQ与微信,完成了从电脑到智能(手机)的衔接,也预示着对微信的正式接纳。那时,对于智能手机的陌生与不懂,夹杂着对微信模式的不适,常常闷闷不乐,黯然神伤,更加重我对QQ的一往情深和依赖。</h3> <h3><font color="#010101"><p> 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加上一些骗子盗号,广告欺诈等无良,让QQ雪上加霜。一部分网友转为微友,转移了关注度,与QQ两相兼顾。另一部分网友干脆删掉,纷纷离去。大浪淘尽,散落天涯,相忘于江湖。令我倍感伤怀。</p><p>&nbsp;&nbsp;&nbsp;&nbsp;欣慰的是,至今有二百余QQ好友仍衔尾相随,不离不弃。虽互动寥寥,却时不时进入空间给个赞或评,很令我感动。真情回馈,馨香缕缕。在这个薄凉的世界里,尽显珍贵。</p></font></h3> <h3> 时光境迁,世界都在变。微信的普广,终于让我接受了现实,并感受到微信的便利:一,亲密性。微友大都是亲友、上司、同事、熟人等,不管距离远近,联系简单,操作灵活。视频、语音、聊天功能拉近心距,增加亲度。如,生于郑州的外孙,天天与我视频。难以想像,没有视频的快捷与方便,单凭一年仅有的数次见面,两岁的她,焉能与外公朝夕相处,言笑晏晏?</h3> <h3><font color="#010101"><p> 二,自由性,尽情抒发,释放的平台。一些说说的任性与率真,没人会嘲笑你指责你。一些点赞点评,余香留墨,语短情长。认同者可圈可点,不同者可不闻不问,可以打开,可以屏蔽,没人觉得这不正常。三,保密性。点开任何微友的空间内容,不会引起对方反感,没有访客记录的功能,遮掩着“不惴冒昧”的失礼与尴尬。四,真实与安全性。加好友时已熟知对方的身份,知根知底,且照片、视频没有滤镜,更加真实与简洁。与亲近人分享如临其境。</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然近两年,微信也饱受诟病,不满微信的舆论汹汹,向微信圈说再见的文章亦不乏出现。究其原因,一,微友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广告满天,鸡汤遍地,帮忙转发、点赞、砍价、投票的友情绑架,让人无所适从,烦不胜烦。毫无节制的刷屏,一如油腻汤肥,见之呕胃,让人们越来越不愿涉足。</p></font></h3> <p><br></p><p> 二,设置三天可见。我曾问一位朋友,为什么要设三天可见?他很无辜的说:人人如此,我亦如此。这是典型的跟风效应,好像不这样就会被人耻笑一般。部分人把自己严实的裏起来,不愿姿意张扬,也许是一种矜持与自我保护也未可知。这本无可厚非,然此类设置,却无疑伤害或影响着微友的情感与交往,最终助推人际关系的阻隔与冷漠,致使部分微友极度失望,对微信的关注则更为消怠。&nbsp;&nbsp;</p><p>&nbsp;&nbsp;&nbsp;&nbsp;</p> <h3> 四,各种群的诞生。工作群,同学群,战友群,家乡群,发小群,学友群等等,赫然有声,渐至佳境。每天滴滴哒哒作响,应接不瑕。从交流导引,到重荷不堪,文明与自律已成网络之眉睫。</h3> <h3> 如今,QQ早已偃旗息鼓,无人问津,尽显落寞。微信亦是风雨飘摇,晦明晦暗,前景不明。</h3><h3> 事至今日,冷暖自知。在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便利的时下,我不想与时代脱节。去年登入美篇,今年刚刚涉足。虽然陌无所知,却也兴致盎然。很想认识一些新的东西,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网络的步履,把自己生活的千姿百态,喜怒哀乐,推向网络的窗口,放飞心灵,充盈内在。余生不长,吝惜时光。墨香浅浅,华美绽放。</h3> <h3> 不想对QQ与微信说再见。虽然它们不是最好,但至今没有更好。单凭微信的支付功能也罕有替代。我们仍然需要它们,离不开它们,以及那份不舍的情……。</h3><h3> 不想对QQ与微信说再见。在这熟悉的平台上,虽然我才疏学浅,但我很愿用一份虔诚与真实展示最好的自己,虽然也包裹了一些卑微与消极,但这恰恰又是最真实的呈现。</h3> <h3> 不想对QQ说再见,那怕网友独剩一人,我也情有惟牵。因为她记载着多年心路的历程,是精心培植的一树长青,是心灵日记的情感寄语。</h3><h3> 不想对微信说再见,那怕所有人弃之如敝屣,我亦情有独寄。因为她见证了我所有的泪水与悲伤,幸福与喜悦的点滴,不管三天可见的距隔,不管屏蔽的冷远,但毕竟遮不着微信的人情温软与真切。</h3><h3><br></h3> <h3>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虽然我很欣赏美篇,且有深入之趋。但QQ之骄,微信之宠,永享我心。</h3><h3> 阡陌红尘,有你为伴,我不想说再见……。</h3> <h3> (图片源于网络) </h3><h3> 于2019年6月4日</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