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山头一山之色

何仲尧

<h3>说起马鞍岗还是少年时的记忆,二哥放牛割草,我做跟屁虫,骑在牛背上在山路里上上下下,知道马鞍岗太坪垟一带草料十分茂盛,所以常在那嬉戏。马鞍岗海拔只有四五十米,一头秤砣山一头琵琶山,二头上挑中间凹下,形似马鞍,翻山为广山峧大园,据查外三山何姓始祖安厝在此,这一边是孙家坞,上世纪五十年代挖了水库,水库上一大片桑园。马鞍岗留下三个传说亦引人一探。</h3><h3>一,据老辈手里相传,马鞍岗山岙怪石嶙峋,巨石缝隙山洞较多,多有蛇、竹狗、野猫、野免等出没,尤其是狐狸也时常发现,狐狸成精还与人有一段姻缘,具体不得而知。</h3><h3>二,上世纪中期,马鞍岗太坪垟上有大草披三间,里面有位郑家老婆婆,村人唤她为仁泉奶奶。仁泉奶奶救马青的故事一直传至今天。1942年,马青来诸暨开展抗日救国工作,由于何家山头红色基础比较扎实,时任泌湖乡长的共产党人何文隆将马青秘藏在太坪垟,当时四边森林茂密,往南翻马鞍岗,穿泌湖至大宣,北出孙家坞进入白塔湖,仁泉奶奶成为马青当然的交通员,开会望风,递传单送通知等,还照顾马青的起居生活。后来枫桥的国民党保安团得知马青在此,立即派兵搜捕,马青与油印机及文件被藏在农民的猪栏里才逃过一劫,仁泉奶奶让保安团带回枫桥,老虎凳、灌辣椒水、钉竹签、拔指甲等刑罚使尽,老人毫不松口出卖马青。这种气节和意志令人感动,真是革命的老奶奶。后来保安团见老人年岁已高,无油可榨,过了几个月将她放了。解放后村里将仁泉奶奶移居下坞香火屋,直到六十年代逝世。七十年代初,时任江西地区专员的马青还惦记着这位救命恩人。</h3><h3>三,上世纪末,马鞍岗出奇才,一个管山的老头名叫友富,一天到晚醉酒酗酗。友富不仅能穿壁偷盗,尤是胆大包天,两个坟头搁根竹杆,搭上茅草就窝居,与鬼共枕,醒来还有蛇盘在旁边,连蛇都纳闷了,咬不死毒不死的友富。</h3> <h3>秤砣山,位于广山与孙家坞之间,处在天子山脉的尾巴处。坊间流传天子山如蛟龙出海,欲离湖而去,甩掉龙风山与藕山,一冲上天,结果让秤砣山死死拉住,没办法只有尾巴一甩,偏向定格在白塔湖边。</h3> <h3>笔架山,形似笔架,天帝追女儿,落在大湖之间,无法返回天庭,只有蘸湖为墨,书达旨意,于是就有了笔架山的出现。</h3> <h3>外山头 ,以前半山腰有条古道,边上柿树成林,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进行改造梯地,种上大片桑树,可以讲漫山绿油油,家家都能分到几畦地。后来土地集中种上梨树,十八年承包期,村人有几个得利,不得而知。前几年进行复绿,又换种桃树,七十亩面积的采摘园,成为何家山头一个亮点。</h3> <h3>琵琶山上出琵琶,不应该是琵琶精。此山形似馒头,是天子山脉后半段的制高点。</h3> <h3>下坞大山是小时候的福地,山上有一片梨头树和火梢笋 ,放学后总去那儿割草,其实是去讨世界。尤其在山顶上跟着哥哥与广山村的放牛娃打石头仗还记忆犹新。</h3> <h3>金沟坞,坞成斜势,形以畚斗,二百米深,何来的金沟两字无从考证,只知道坞底有穴大坟,坟下池塘,塘里有水鸡,二只一碗,味道鲜美,少时田鸡枪老是去扎。后来,金沟坞左山面分到我家,分后几天十几株杉木让砍光了。现在金沟坞脚下有我同学兄弟种植的果园和树林,还有一醉方休的何家塔山庄。金沟坞底下就是何家坞大平堂,这里以前是古村落,脚踢一下就能发现陶瓷片 ,宋朝以前曾发生过十八堂兄弟造反的传说。</h3> <h3>庄屋里,这名字应该出现在元明其间,如七里为临川里,庄屋里一带以前是村落群居地,年代久远,逐渐败光。前代人传说里面曾有过尼姑庵,常闻到木鱼声。解放初建了水库。这里风水不错,我爷爷奶奶和祖上的坟都在此,只是开山种茶时让人扒了,已不知所在。端是当过大法官二爷爷聪明,自己定穴,葬在半山松林间,谁也糟蹋不到。记得最清楚是开采长石矿,那儿排辈份都是老表与兄弟,几个发小一有空就去那儿看,最记住一句话是:羊呜咗啰嗨咗,唱诗班出来有音乐节奏。</h3> <h3>从小我知道杨梅树蔀头,这里是平地,估计这里有杨梅,而且树很大。依据埤中古街走势,这里与左边庄屋里金沟坞的外延和何家坞下坞峧形成一条南西街区,过茶山岙,经前指山脚穿麻田到金字形山,又是东北街区,而且人鼎兴旺。</h3> <h3>茶山,据说以前都是茶树,西南山脚下有几穴大坟造得很气派,坟前道地可晒麦晒谷,有口古井,井壁里看进去有红彤彤的棺材板,这里有母井带双子的故事,同枯同盛。整个茶山峧是弹子路,两旁有一围甚至几围大的柿树左右错枝,从这一头树上可以爬到那一头。茶山峧是孩童时的乐园。</h3> <h3>前指山,这里山上曾有过大白茶和桃子李子。现在桃子李子已然不见,只有大白茶树还在疯长。记忆最深的是几个防空洞,小时候进去过,冬暖夏凉,后来防空洞灌满了水,这水是淡水,乳白色的,放米酒水最好。那年我们几户人家合资开了防空洞水作饮用。前指山下的仙井估计有数千年历史,以前在夏天时,如某人挑一担水到家剩下半担,一路让人淘勺当作井花冷饮。仙井头大坪堂是我家祖地,是上世纪初我爷爷用命换来的,我大伯二伯都葬在那儿。</h3><h3><br></h3> <h3>狮子山,屁股后又称小庙山,此山为天子山下三神兽山之一。凤凰岭顶有金小鸡的神话传,小庙山脚下五米以下有稻谷和陶罐的发掘。中间又叫樱桃山。狮子山口是石塘(石灰石)有凉亭,去觉民学校上学的必经之路,里面是烈女庙,亭子有碑是皇帝命名的。山北有庙供奉火神祝融,</h3> <h3>燕窝岒与半山。这是一条千年古道,去阮市赶集的必经之路,解放前,岭上有人家,还有梯田数亩。岒下全是茶树。半山有十来亩面积的水库,岙里有陈姓三户人家,住的是一柱落地的大草厂,那年八一台风曾拐进半山岙,吹倒了几户人家,后来逐渐迁下山来。</h3> <h3>大山。朝北叫金字型山,朝西叫大山,是天子山脉的第二主峰。西面有二个陇背,人称龙凤争胜,龙这路到蔡家坟山就跌落在倒牛溪坑,凤这一路下来直指麻田。何家先祖九一公的墓穴选在凤腰上。后来造水库时将坟的一半做了泄洪道,将碑作溪坑桥板 ,真是不孝子孙。建议筹款重修祖墓。</h3> <h3>天子山,古称大贝山,明后称千墓山,后因不雅改为天子山。天子山是古越人的的发祥地之一,三面环山,一面连接会稽大山,周遭有大片扇形平坝入湖,可渔可牧可耕可居,地形上退可守攻可进。山脉下特多龙窑窑址,早期越窑青瓷都从这儿走向全国,北麓湖边又是允常勾践的船宫舟室,一条埤中古道从诸暨江藻大小孤山,过邵家埠上藕山,过龙山,穿广山,沿半山腰一路过鸟岗岒,走向双尖峰,然后进会稽山脉。地形特优,物产丰富,是古越先民的聚集地之一。四千多年前越国先祖无余定都在此,确实有战略眼光。</h3><h3>天子山有夜葬千穴的故事,有鹳尖山朝拜天子山的记载,有何家山头大年三十吹葫筒朱家站人敲铜锣做大戏的习俗。神话与传说详见本人所编著的《何家山头》一书。</h3> <h3>老虎山,山口有长塘。古有牌坊,是明大将军、泾国公蒋贵第九世孙所立。蒋贵其母为何氏之女,为争风水,吊死娘家柴房,后有夜葬千穴,破了何家风水,让何家数百年来无大人物出现。其墓穴在老虎山一带。真是何门不幸。老虎山西曾有过王新灰厂。北有何文隆之墓</h3> <h3>象山,三神兽山之一。山上曾有红庙,庙上敲一下,对湖就有火灾。山口有石灰窑,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何家山头工业化的肇始,曾让一部分何家山头人走向富足。现在,山上有村里的规模企业,山的西面有何赤华陵园。那是村人对何赤华最大愐怀。入湖处有何文隆公园,玄关处有小提琴标志。这一切的变化,预示着何家山头正走入村人所期待的境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