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笔者:赤日对苍穹——凯</h3> <h1> 提及消防头盔的种类,按功能分为消防员灭火防护头盔和抢险救援头盔;按防护性能分为半盔(3/4盔纳入半盔范畴)和全盔。那么,这些头盔到底从何而来?是自古以来?还是不断演变进化?这里着重就灭火防护头盔展开论述:说起来,消防头盔和军队钢盔都是自古进化、推广、演变的产物。</h1><h1> 从15世纪开始,欧洲板甲的黄金时代由此开始了。当时的板甲有两条不同的道路:走向完美防御武具的德国-英格兰风格,及向一般士兵、消防员的大范围普及的意大利-西班牙风格。当然,这里的风格只是指这些风格起源之地,而它们的发展却不仅仅限于起源地,比如说,德意志歌特式的主要生产地也包括米兰,而纽伦堡地区生产着大量优秀的意大利式步兵甲。至于英格兰式样,则是德国和意大利的铠甲师傅们联手发展的产物。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长尾盔(celata)和全盔(Armet)。而前者的影响一直流传至今,长尾盔也普遍应用在消防救援上,现在国内市场上流行较多,如美式半盔——美国梅思安和新西兰太平洋。</h1><h1><br></h1> <h3>▲新西兰太平洋半盔</h3> <h1> 从礼拜堂式头盔出现在12世纪以来,帽式的头盔在欧洲作为一种轻便,舒适又足够坚固的头盔,一直广受无分贵贱的各种人群的喜爱。更因为加工简单、防御可靠而广为流行,甚至是重装骑兵也会将它当作一种轻便的防具来使用。而随着不同文化的审美和工艺前提的不同,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风格。比如平顶,带有斜线或螺旋线装饰的法国式,或是英国人常用的圆顶宽边草帽型,西班牙骑士爱用的略带尖顶的橡子型,意大利弩手喜爱的不影响射击的半球型等等。英式消防头盔仍然保持了英国早期平顶风格。</h1> <h3>▲各种不同的帽子式头盔</h3> <h1> 在14世纪,随着对防御力的追求,以及那些并不希望使用大盔的骑士和士兵们的需求,逐渐出现了能覆盖半个头部的帽型盔,一如下图所示意的出土于1361年威士比战役古战场的盔型。这种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球型防御面和宽大的保护颜面和颈项的护翼,因此一般认为这种设计,就是长尾盔的原型之一。基于对颈项的防护需要,现代消防头盔引入柔性面料,如阻燃性能较好的芳纶,加以制成披肩,以防止火星等有害物质进入项颈。</h1> <h1>▲ 威士比古战场发掘的扩大型钢铁礼拜堂头盔</h1> <h1>▲阻燃披肩,美式——梅思安半盔</h1> <h1> 长尾盔的另一个原型,则是之前已经开始增加猎犬面型防护,而逐渐大型化的小盔。在15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各大家族分别为不同的铠甲师流派世家做靠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铠甲师们都努力为自己的大客户提供一套实用漂亮又不落俗套的铠甲,最好还带有一点那个‘古老而美好’的希腊罗马时代的影子。毕竟这不但能让大客户有面子,更让自己有了个广告。长尾盔的另一个原型,则是之前已经开始增加猎犬面型防护,而逐渐大型化的小盔。在15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各大家族分别为不同的铠甲师流派世家做靠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铠甲师们都努力为自己的大客户提供一套实用漂亮又不落俗套的铠甲,最好还带有一点那个‘古老而美好’的希腊罗马时代的影子。毕竟这不但能让大客户有面子,更让自己有了个广告。</h1> <h1>▲阻燃披肩,美式——梅思安全盔F1</h1> <h1> 与此同时,小盔正在大型化,逐渐开始变得笨重起来,而小堡垒盔更是急剧地向着大而坚固,直接座在脖子上的设计飞速进化。因此,当时的人们开始追求更灵便,跟随头部运动,又不降低防御能力的头盔,这种盔型又逐步演变为消防行业中的全盔。</h1> <h1> 而且随着步兵战术的逐渐成熟,职业的雇佣兵大量增加,使用长矛的有一定训练的步兵,开始成为以短兵器如中等长度的矛,斧,剑作为武装的下马骑士的威胁。而且随着骑兵的组织化、大规模化,骑兵之间的肉搏战也大规模增加。以至于乱斗(Melee),在作为骑士的演习训练重头之一的竞技比赛中的重要性,超过了骑枪决斗。</h1> <h1> 在这样的需求下,头盔的后部和侧面的防御开始得到重视,尤其是用以防御从上而下的打击的设计更是重要。某些铠甲设计师将小盔的后缘延长,某些设计师在小盔后头部加装可动的龙虾尾结构,还有某些设计师单纯将大型化的钢铁礼拜堂头盔的前半部设计成可动化,所有这些尝试都殊途同归,造成了一种覆盖面部上半,整个头部,又有效保护两侧和后头部的新型头盔,当这种头盔传入德国,它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煤斗盔(Sallet)。而作为德式消防盔,典型的德国——德尔格和美式——梅思安正是以此加以演变。</h1> <h1>▲德式-德尔格全盔</h1> <h3>▲美式——梅思安全盔F1</h3> <h3>本文系原创稿件。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