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的美篇 五一游记之仙洞藏春

知秋

<h3></h3><h3> 从五峰山下来已经1点多了,在路边饭店简单的吃口饭,歇歇脚后,就和小江同志直奔下一站南坡——仙洞藏春(当地人叫莽洞藏春)。</h3><h3> 也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原既定人选没时间,于是邀请小江同志同行,他本身就是原白石乡的人,对本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了解很多,而且我俩的喜好也有许多的共同,一路上说说笑笑非常的轻松。</h3> <h3><br></h3><h3> 从中阳乡五峰圣境石牌楼向北10余分钟就到达目的地。“仙洞藏春”,当地人喜欢叫“莽洞藏春”在民间流传着“蟒仙”的故事(又是善良的人、可恶的地主老财、救苦救难的神仙,太老套了,在此就不罗里吧嗦的巴巴论述了),在南坡村的洞嘴那个地方,写有《蟒仙赋》,塑着大蟒的仙身,题有关于蟒仙的楹联,俨然这藏春的洞里曾为蟒仙出入的地方。 </h3><h3><br></h3> <h3></h3><h3> 清代-宋志濂</h3><h3> 八景诗</h3><h3> 仙洞藏春</h3><h3> 洞外春来到处春,春藏洞里隔凡尘。</h3><h3> 浑忘秋至时将暮,但有仙居地自神。</h3><h3> 花柳文章三月暖,沧桑烟景万年新。</h3><h3> 山灵留住阳和气,休问桃源避世人。</h3><h3> 诗词和史志里的记载大致相同,却毫无神的踪影。仔细研读县志、史志字里行间,会发现“仙洞藏春”,说得都类似“桃源避世人”,看清楚是“人”。 仙洞藏春中的 “春藏洞里隔凡尘”,指的就是那三间窑洞内温暖如春的一种阐述,此处无涉“仙”, 史可鉴真、讹可愚人。</h3><h3> 而后人把景点恢复成一条蛇从洞里钻出来。(感觉怪怪的,此处不敢多言只能“呵呵”了,各位看官请自己脑补吧。)</h3><h3> </h3> <h3> 乾隆县志记载:“县北十里,有洞三门,土坚色赤,严寒之月常温。金王朴尝游此,一榻仙居,三冬春意, 旧志所谓‘仙洞藏春’,为县中八景之一”。</h3><h3> 金人名叫王朴者,曾于冬天在此洞内居住,成为“仙居”。王朴是谁呢?县志中有记载:王朴,字纯甫,是辽东广宁人,官居行省员外郎。一次督饷路经崞县,看准了这地方(看着太不真实了,但尊重史记,所以不予妄议“桃源避世人”,呵呵!),随后辞官隐居于此。之后,他在崞县境内修建了72座神清观(乾隆县志中关于道观的记载不足十个,他哪里来的那么多银子建观?督饷~避世~我是不是发现了点什么?各位看官孰是孰非只能由您猜了),潜心修道,乡民称其为“王神仙”,与元好问、李纯之等名士交好。据说现在原平的东松彰、唐昌、沙沟等村王氏,大都是王朴后裔。</h3><h3> </h3> <h3>从大蟒塑像处拾阶而上,到达第一个大平台后有一山门,上书“洞嘴胜境”,两侧柱子上有一幅楹联(龙飞凤舞狂草还是毛体?),与小江磕磕跘跘胡诌了半天也没认全,过了山门回头一看俩人对视一眼后不经莞尔,山门背面写着:</h3><h3> 洞嘴卧南坡东西信仰济世万民,</h3><h3> 莽仙衔滹沱南北显灵德召千载</h3><h3>这不就是前面楹联的正楷体吗。</h3><h3> 上台阶过木牌楼就是正庙,三间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莽仙,因锁着门没有进去,这从外看了看正殿,典型的中式古典建筑青砖碧瓦黄琉璃,描梁画栋,色彩艳丽,砖雕木刻,栩栩如生,庙顶上铺满了琉璃金碧辉煌,俯瞰全景,四周绿树环抱,花草簇拥,别有一番韵味。</h3> <h3>  站在坡顶看近处广袤的土地,又开始新一轮的复苏,肥沃的农田孕育着无数的原平儿女。远处的滹沱河蜿蜒曲折,静静的河水滋养着两岸的民众。成荫的绿树整齐排列,平坦的通途伸向无尽的远方,助你奔向幸福的彼岸。至于“它”或“他”如何成为崞县八景,就不清楚了(情商太低,所以我不懂,我闭嘴)。</h3> <h3>  捎带想到匙村看看观音庙,很不巧,去了后看庙人不在,于是打道回府。</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编辑:赵宏伟</h3><h3> 策划:武春明</h3>